首页>
根据【关键词:表】搜索到相关结果 141 条
-
五彩纷呈的古希腊罗马神话世界
-
作者:
林澜
来源:
嘉应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神话
血缘关系
表现
爱情
死亡
-
描述: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一个丰富的文化宝藏 ,这是勿庸置疑的 ,但如何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本文的意旨正在于此
-
《独坐夕阳里》:追觅美的精魂
-
作者:
吴周文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小品
物我同一
艺术表现力
“美”
夕阳
大理菊
散文创作
《绿野仙踪》
“真”
艺术特色
-
描述:
多,而且写得相当精美。《独坐夕阳里》便是代表着这类散文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一篇佳作。 本文写于一九六九年十月,其时作者在台湾省台南女子高级中学执教。雕塑学生灵
-
上海舞龙第一人——记“上海舞龙队”总教练陆大杰
-
作者:
张优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舞龙队
舞蹈艺术
全国运动会
文艺表演
-
描述:
“龙王”过来 1997年,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在这次全运会的开幕式上文艺表演的第三章是“巨龙腾飞”,这个节目别出心裁,是用1500把各种色彩的绸伞作为龙身,1500名舞龙队员用手中的伞,组成
-
浅淡纸张的调色
-
作者:
金兰群
来源:
上海造纸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成染料
直接染料
阳离子染料
有机化合物
浆内染色
系列产品
碱性染料
表面染色
活性染料
颜色纸
-
描述:
颜色是人们所熟悉的,通常用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词汇来描述。它并不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是物体与入射光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染料赋予纸张颜色,即为纸张的调色。纸张调色是在纸浆或纸张中加入某一种染料使其有选择性地吸收可见光中大部分光谱,未被吸收而被反射出来的光谱为我们所需要的颜色。根据客户提供的纸样及要
-
韶关学院举办《钟英明油画作品展》
-
作者:
杨建华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西北
艺术表现力
贫困山区
作品展示
创作个性
少数民族
学院党委
艺术语言
油画
客家文化
-
描述:
韶关学院举办《钟英明油画作品展》
-
缘物态以寓兴 寄写意于工笔——陈昭的工笔花鸟画
-
作者:
张明远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表现方法
寄寓
描绘
画家
物象
工笔花鸟画
写意
大自然
深邃
-
描述:
中国的花鸟画,有着悠久深邃的历史传统,它所描绘的物象及其表现方法,反映了我们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画家对大自然和人类自我的认识和深切关注。而借着对大自然“百卉众木的葩华秀茂,三百六十羽虫的声音颜色饮啄态度”,
-
法国艺术家乔治让克洛青铜雕塑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形式探索
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的表现
当代文化
艺术家
雕塑家
城市雕塑
本体性
功能性
-
描述:
法国艺术家乔治让克洛青铜雕塑选
-
画家 王绣
-
作者:
暂无
来源:
牡丹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美术系
表现方法
洛阳市
牡丹
艺术风格
新加坡
哈尔滨师范大学
美术家
中国美术
-
描述:
王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洛阳博物馆馆长。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她擅长人物工笔,写意牡丹。她的牡丹画章法严谨,笔墨酣畅,吸收了西画的表现方法,尤其在色彩的配置上独具匠心
-
辉煌的大足石刻 美不胜收的世界瑰宝 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
-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与世界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容丰富
石窟艺术
审美规律
艺术自身
晚清
艺术博物馆
摩崖造像
重庆
代表作品
大足石刻
-
描述:
重庆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清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儒、释、道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它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
-
漫谈竹雕花鸟水禽
-
作者:
宋海洋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扬州画舫录》
艺术表现力
竹雕
水禽
艺术家
唐代人物画
工艺美术品
《图画见闻志》
明清时期
花卉图案
-
描述:
竹雕亦称竹刻,即在竹筒,竹片、竹根上雕刻各种文字和图案,或将竹料雕刻成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是我困特有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竹刻艺术历史悠久,如:长沙马王堆号西汉墓出土的彩漆竹勺,勺柄上有条形透雕及浮雕龙纹、辫索纹装饰,为现存时代最早的竹雕实物之一;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人物画鸟纹尺八,以仕女、树木、花草、禽蝶等图案装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夏8号陵园出土的一件竹雕残片,以卷草纹及方格锦纹为地,上浮雕人物、花卉图案。因竹材不易保存,所以传世品甚少,有的虽已残损,但仍可以反映出竹雕从实用物品发展到装饰艺术品的概况。同时,从前人的文字记载中亦可窥见竹雕艺术的风采,如:北周庚信《奉极赵王惠酒》诗中就有“野沪燃树叶,山杯捧竹根”的诗句;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