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建筑景观小品设计的表现方法初探
作者: 焦爱新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   建筑景观   设计构思   景观环境   设计表现   电脑绘图   小品   技法   表现形式  
描述: 景观设计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景观小品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能起到丰富城市景观、营造良好环境、增添生活情趣、展示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等作用,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景观元素。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提高,形成了新的城市景观环境理念。 景观小品设计 景观设计包括:绿地、广场、建筑以及城市道路的雕塑、壁画、装饰、园艺、标识、广告、地景等艺术形式。
手绘表现技法的实用性意义
作者: 郑晓莹   孙达科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性   艺术性   建筑装饰设计   装饰效果   表现技法   发展历史   建筑表现图   准确性   室内设计   手绘效果图  
描述: 从分析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发展历史及作用入手,针对现代建筑装饰效果图的特点及时代变化的趋势,深入对其准确性、真实性、说明性、艺术性等重要特点进行详细的剖析,同时阐述其对建筑装饰设计师的自身素质及能力
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研究
作者: 郑开明   陈春华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现代陶瓷雕塑   装饰手法   成型手法  
描述: 现代陶瓷雕塑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情趣的不断变化等需求有着莫大的联系,它寄托人们对审美的观念、感情和心理表征。本文针对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有抛砖引玉的效用。
个人心灵精神世界在雕塑创作中的表达
作者: 孙家扬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表达   雕塑创作   心灵世界  
描述: 雕塑的创作是艰辛的,这不仅源自于创作过程本身,更多地来自于雕塑家如何在创作中进行个人心灵精神世界的表达。这就要求雕塑家从生活入手,观察入微,不断地积累对现实的感受,并在创作中回归对现实的思考,将精神进行物化,精细构思、有效传达,以雕塑这种艺术美的形式重现出来。
加强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的新颖性
作者: 曾华良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颖性   表现手法   陶瓷雕塑  
描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规模也相应扩大,陶瓷雕塑创造的价值也越来越明显。陶瓷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其商业价值进行了有效的结合,陶瓷雕塑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发展环境,强化陶瓷雕塑自身的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新颖性,以便于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动态微表情语构中的点线面规范研究
作者: 马兆卫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态微表情   点的语构规范   面的语构规范   线的语构规范  
描述: 。作为动态微表情的视觉语言,图形由点、线、面构成,不同的符号形象具有不同的符号特征和符号语义。因此,研究动态微表情图形中的点、线、面的语构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
黑暗中的温情
作者: 李兴   李玲莹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态微表情   点的语构规范   面的语构规范   线的语构规范  
描述: 欧洲语境里的“哥特式”指蛮荒粗野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哥特艺术影响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和文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一个拥有多重意义的艺术和文化象征运动。除了所熟知的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在文学领域也颇具影响,哥特式小说所描绘的中世纪城堡、修道院、荒野废墟奠定了哥特式影片的美学基础。
超越过程 ——琳达·本格蕾丝的女性主义艺术解析
作者: 杨明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漆   表演艺术   影像   雕塑家   观念艺术   女性主义艺术  
描述: 本格蕾丝是美国著名雕塑家、画家、概念和表演艺术家。本格蕾丝的作品与女权主义运动有着的复杂关系,她是女性主义艺术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她一直致力于尝试突破男性霸权定义艺术的实践,在男性霸权的艺术规则
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20世纪艺术家个案解读
作者: 李游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语境   观念   同一性   艺术表现  
描述: 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色彩创新研究
作者: 肖鹤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表现形式   突破和创新   当代中国画  
描述: 中国画最初是很重视色彩的,后期士大夫不断倡导才变成了墨彩为主。虽然以墨代色看起来像是一次突破,但是因为忽略色彩的使用使中国画变现形式便变得单一。在中国画的发展演变中,因为审美和颜料的局限弱化了其色彩语言,阻碍了中国画色彩情感和想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中国画创作中的色彩创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 1 2 3 ... 960 961 962 ... 972 973 9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