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行】搜索到相关结果 7694 条
-
直邀山水入窗来——林达川的绘画人生
-
作者:
许江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孤行者
江南
新构造
现代主义
美术展览会
人生
绘画
作品
留学日本
-
描述:
林达川简介林达川,1912出生于广东新会,1930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35年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现日本东京艺术大学),1948年加入日本著名美术团体"一水会",同年加入东京新构造社。油画《ハマ山手风景》参加第十一回"一水会"展览,雕塑《半身像》参加第二回新构造社"连立会"展览。1949年秋,油画《窗前景致》参加全日本第五回美术展览会,并荣获该展览"特选奖"。1951年加入日本美术家联盟,是当时惟一的中国籍画家。同年油画《港的远眺》参加第七回日本美术展览会。1952年油画《楼层》参加第八回日本美术展览会。1952年受聘于神奈川鹤见美术研究所执教,同年在东京银座举办个人展览,并有专辑出版。1953年携夫人和子女归国,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油画艺术的探索,一生创作了近千幅油画作品。1985年11月21日与世长辞。
-
各场稳中有进 中国摄影独树一帜 北京诚轩2007春拍观后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交额
摄影作品
拍卖公司
成交价
价格
中国书画
工艺品
估价
人民币
拍卖行
-
描述:
北京诚轩拍卖公司2007年春季拍卖会,于5月13日圆满结束,本次拍卖油画雕塑、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邮品钱币四类拍品,总成交额一亿四千
-
我是凭思想活下去的人 陈宇飞访谈
-
作者:
周橙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终极意义
西方艺术
大学
艺术家
访谈
行为艺术
思想
德国
油画
-
描述:
曾经有一段自我麻醉的生活问:你得原谅我,我知道你的名字,是因为你和一个德国艺术家合作的那个"把米倒进河里"的行为艺术,而不是你的画。答:我在德国的小师妹找到我,说一个德国女艺术家需要一个中国人配合
-
素描:一个“非理性”市场的自画像
-
作者:
韩冬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艺术市场
蓝筹股
自画像
艺术品
作品
行为经济学
成交价格
油画
拍卖市场
-
描述:
"不知为什么,素描成为这季春天的风信子。"这是台湾艺术家汤皇珍在其书《线条的对话》中的第一句话。这本书写于两年前,旨在说明当时台湾艺术界对素描的重视。
-
艺术市场指数:艺术市场的双刃剑
-
作者:
马健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市场
指数和
综合指数
市场行情
中国艺术
拍卖公司
艺术品
双刃剑
市场指数
变动情况
-
描述:
包括早期绘画、现代油画、欧洲瓷器、中国瓷器、古董家具等十个类别。以1975年为基数100进行计算(即1975=100)。
-
2006春拍香港佳士得狂拍港元12亿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交额
香港
中国古代
中国艺术
成交价
艺术品市场
作品
中国近现代
拍卖行
中国瓷器
-
描述:
佳士得1766年由詹姆士·佳士得(JAMES CHRISTIE)在伦敦创立,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艺术品拍卖行。1986年1月,香港佳士得举行首场拍卖,推出19及20世纪中国书画和翡翠首饰珍藏,总成交
-
中国富豪:投资西方艺术态度谨慎
-
作者:
基斯·布莱德什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日本经济
绘画作品
投资
中国大陆
香港
中国艺术
毕加索
艺术品市场
拍卖行
-
描述:
纵观中国商业精英的公寓和奢华住宅,张永霖的房子显得与众不同,他那间能够眺望维多利亚湾的雅致住宅几乎完全是用中国艺术品做装饰。在起居室里,摆放着一件由活跃的中国台湾雕塑家朱铭创作的大型抽象铜雕,后面的厚玻璃墙能够看见天际线下城市惊人的景观。两件齐白石的立轴书画作品悬挂在房间入口处。在可以尽观城市另一面的主卧室里,悬挂着林风眠阴暗蓝色基调的大幅油画。
-
六月拍卖 热浪依旧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德群
热浪
最高纪录
中国古代
世界纪录
成交
个人
最高价
作品
拍卖行
-
描述:
继春个人作品的成交纪录、朱德群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国内瓷器拍卖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台湾拍卖史单场成交纪录……燥热的六月,各大拍卖行似乎要趁着这火热的天气红火一把,各地的藏家似乎也打算赶在最热的七八
-
玲珑稀巧物,香风逐浪高 从香港鼻邦瀚斯烟壶专场拍卖看鼻烟壶走势
-
作者:
马可滢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鼻烟壶
收藏家
诗书画印
中国文化
香港
认知程度
舶来品
西方世界
收藏价值
拍卖行
-
描述:
鼻烟壶,这个西方世界的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也算是一个传奇:在17世纪,欧洲人率先从美国入口鼻烟,再由商旅传入亚洲,引入闻鼻烟的习惯。中国用家发现由于亚洲气候潮湿,传统西方鼻烟盒难以妥善储存鼻烟,故其后中国工艺师自制小巧且密封的小瓶,让鼻烟可以存放在一个干爽的环境之内。而中国的能工巧匠和文人雅士们,更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艺术气息。在这样一个小小的世界里,可以集诸多诗书画印、雕刻镶嵌于一身,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奇异载体。
-
印象派半个世纪的交易沉浮
-
作者:
杜卡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价格
印象派绘画
现代艺术
伦敦
好莱坞
美元
作品
莫奈
拍卖行
后印象派
-
描述:
目前经济低靡,冲走了全球好多个艺术门类市场的泡沫。但是印象派在此的表现却相对来说依然稳健。所以,本文尝试把印象派作为一个案例,来看看一个成熟的市场板块是如何建立并在半个世纪的沉浮中逐步稳固的。笔者从伦敦苏富比2月拍出的德加雕塑切入,回顾半个多世纪以来,印象派如何占领市场,确立主流地位,并在历经数次经济动荡时,名作的成交,交易的起伏。最后得出结论,印象派的市场价格整体呈上扬趋势,并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一蹶不振。现在是实力藏家建仓的好时机。2月3日晚,一件印象派大师德加(Edgar Degas)的雕塑《14岁的小芭蕾舞者》最终以1325.7万英镑(约1880万美元)的高价被一位亚洲私人藏家在伦敦苏富比买走,创下该艺术家雕塑作品之拍卖纪录,给阴霾的市场带来一抹亮色。这再次证明了艺术经典的魅力似乎可以与经济环境的严酷有所抗衡。尤其是印象派大师的作品向来被看作艺术的保险投资,也最能反映艺术市场的基本走向。从1950年代至今,印象派作品的价格在震荡中表现出戏剧性的高速增长。二战结束后,全球的热钱拉高了这个板块。而好莱坞明星和希腊造船主的私人生活中,购买清新恬美的印象派作品成为不可或缺的奢华象征。这个时期,拍卖业也兴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