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行】搜索到相关结果 6000 条
-
井上有一的书道艺术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
结业
艺术理论
访问学者
同行
艺术设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学
-
描述:
1916年2月14日,出生在东京的平民区,一个住在长工棚里的旧货商家庭里,行末(有三个姐姐).毕业于国家行为下的培养少数国民教育专职教师的师范学校,19岁在自家附近的横川寻常小学当辅导员.立志当画家,在工作之余去过不少画塾,但认识到油画短时间终难成就在第五年决定放弃.
-
诗成泣鬼神:林散之论书诗
-
作者:
郑南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
结业
艺术理论
访问学者
同行
艺术设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学
-
描述:
林散之(1898-1989),安徽和县乌江人.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别号左耳、散耳、聋叟、江上老人.林散之童年即喜涂鸦,十四岁丧父,后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练就基本功.
-
增强篆刻创作内容的趣味性
-
作者:
张永乐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
结业
艺术理论
访问学者
同行
艺术设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学
-
描述:
印章最初是以实用的功能出现的,主要用作征信和祈语,其印文内容具有定式.随着后来文人对印章艺术功用的拓展,印文的内容便五彩缤纷,特别是一些闲章的印文充满了奇思异趣,令人拍手叫绝.
-
贵州省青年书家扫描
-
作者:
谷国伟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
结业
艺术理论
访问学者
同行
艺术设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学
-
描述:
编者按:贵州省因其境内有贵山而得名,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是大自然很偏爱的一块艺术领地.大自然花费亿万年的时间,以可溶性岩石当画板,用河流作刀笔,把贵州刻画得玲珑剔透、奇幻瑰丽.
-
文韬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
结业
艺术理论
访问学者
同行
艺术设计
中国艺术研究院
美术学
-
描述:
文韬,女,出生于1997年10月3日。现就读于玉田县第一中学。2007年师从郭振同先生学习书法。在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书法艺术。先后学习了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几年来虽然取得了
-
韦斯琴书画作品展在安徽省博物馆展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卷
安徽省博物馆
书法
展览
小品
斯琴
行书
书画作品展
-
描述:
“且听风云吟·韦斯琴书画作品展”于3月26日在安徽省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韦斯琴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105幅,其中有精致的工笔花卉小品,也有巨幅山水画作。而以书法为世人知晓的韦斯琴,在此次展览中,书法力作纷呈,有典雅的小楷册页、手卷,更有隽永的行书小品,
-
老墙印说·万里一条铁
-
作者:
赵熊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卷
安徽省博物馆
书法
展览
小品
斯琴
行书
书画作品展
-
描述:
》一书)其笔画瘦挺劲健,四周虽无边框,却具完整形象,使我们对汉印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有模仿的成分在内;创作,则是在学习基础上进行,其中仍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但更应着眼于融会贯通,着眼于滋生
-
学养如醇 笔挟风云——追忆岭南书法名家普景充先生
-
作者:
丘仕坤
来源: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卷
安徽省博物馆
书法
展览
小品
斯琴
行书
书画作品展
-
描述:
充却对名人字画,能精鉴赏、广见闻、富收藏,每逢书画展览、拍卖,都能见到其身影。其借以汲古纳新,并从中提高鉴赏能力。一次书画拍卖会,拍卖行力举曾景充鉴定拍品,起初大家不大置信其有能力鉴定,后大家历览
-
小小书家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卷
安徽省博物馆
书法
展览
小品
斯琴
行书
书画作品展
-
描述:
香港回归十周年“金紫荆奖”少儿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11月“全国少年书法临帖评级大赛”优秀奖;2008年1月“全国第六届银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少午组三等奖;2008年12月“第二届全国少年书法大赛”优秀奖;2009年8月“第二届全国少年书法临帖大赛”三等奖。
-
双璧悬日月——《洛神赋》类文嘉书同赏析(下)
-
作者:
贾晓红
来源: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卷
安徽省博物馆
书法
展览
小品
斯琴
行书
书画作品展
-
描述:
,另辟天地,并身体力行,对章草进行了变革,实践中创作出了“一笔书”,从而改变了章草字字独立以及波磔生发的特点,为书法表现更宏大的气势、奔逸的律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献之书学思想高超,在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