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中岁月
-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脑室引流
重度脑出血
微创血肿抽吸
-
描述:
文/楼耀福 一个爱喝茶的夫子觉得这三十年里杯茶间的变化也真不小。 1978年我在车间里劳动,高温季节尽管有酸梅汤、盐开水,但最解渴的仍是茶。茶具是一只酱菜瓶。买酱菜时我特地问:“开水泡下去瓶会不会爆?”营业员说不会爆,我才买下。我用瓶子做茶杯,盖上瓶盖,在尘埃飞扬的车间里带来带去方便。杯中茶叶多半是炒青,几角钱、一二元就可买一斤的那种。那年我弟弟在浙江丽水。丽水多好茶,景宁“惠明茶”、遂昌“龙谷丽人”、云和“仙宫雪毫”等,我不敢奢望。弟弟回沪探亲,我只望他带的炒青是嫩叶制作的。炒青嫩叶在透明的瓶里摇曳沉浮,惹来车间里好几个年轻人的妒羡。只要我把瓶子往工具箱上一放,张三李四那一双双污黑的手就会伸过来,你一口我一口的,彼此从不嫌脏。弟弟捎来的茶断档了,我也自己买,买过茶叶末子,买时会问:“这末子是龙井的还是碧螺春的?”没钱,却仍不忘滋味,这就是当年的我。 那些年里,用酱菜瓶泡茶大有人在。几年后我坐办公室了,办公桌上代之以景德镇青花瓷杯,不过是处理品,有瑕疵,但价格便宜。那时我业余编《嘉定文艺》,围着我转的文学青年一大堆,其中一位喊“楼老师”喊得很响的,在老街开了一间瓷器店,每有小毛病的次瓷到货.总叫我去挑些碗盆杯盏,这青花杯也来自那里。杯中茶叶的档次也有所提高,旗枪、珠茶等,偶有黄山毛峰、龙井,都是绿茶。 对茶和器具的讲究是近些年的事。与全国文学界的朋友交往多了,对茶的认知也多了。敬亭山笔会殷慧芬见识了“敬亭绿雪”,当地茶场连续多年寄新茶来;作家出版社开笔会,安排在福建,我们又对“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有所了解,珍藏多年的名丛、肉桂,现在打开依旧香气袭人;各地有友人来,知我们爱喝茶,都以好茶相赠,太平猴魁、凤凰单枞、安化茯砖……让我们感受其清醇的同时,更体会着友情的暖意。好茶喝多了,人也变得挑剔。今秋在汕头通往厦门的高速公路旁,某茶店的服务员拿出每斤百元的铁观音招待,我喝了一口就叫她拿回去:“把A5000拿出来。”她吃惊地看着我,赶紧请示领导,想不到匆匆过客中也有开口就要品尝每斤五千元的极品茶。 对茶具也很苛求,次品是绝对不要的,精品还要追求是不是手工的、谁做的。家中虽已拥有程十发、张森题写的紫砂壶,黄阿忠、石禅绘的申窑瓷杯,但一到龙泉、景德镇,还是经不住诱惑,一头扎进名师工作室。 杯中见岁月,茶中有变迁。三十年前能喝一壶好茶已很不易,如今已讲究到茶、水、器具、环境、情趣。家中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一应俱全,品种可比茶馆。窗外绿树扶疏,屋里茶香飘袅,听江南丝竹吴语弹唱,品普洱龙井武夷水仙,三五好友相聚,日子悠雅自在。
-
天津人:浓茶烫盏品三晌
-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高血压
透针疗法
-
描述:
文/杨柳 天津人嗜茶,饮茶讲究“口儿”,好酽茶。“口儿”意即香气与滋味。这茶口儿或许还应包括天津人对热茶的偏好,俗称“烫嘴儿的”。其实这并不无道理,茶圣陆羽早在《茶经》中就说,“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浓口热茶之习似乎与天津人豁达豪爽、热情开朗的性格特征是相吻合的。 即使是车夫苦力、清锅冷灶亦莫不皆然。津人讲究一天三遍茶,喝茶是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之事。清晨洗漱完毕,有人就提着装好茶叶的大茶壶到水铺沏茶去了,且一早就可喝光一壶热茶。更不乏闲居的老者或想找点事由或好热闹的人,顺便到河边遛早就直奔了茶馆。如果这早茶没喝则浑身不舒服。喝滋润了,再吃套煎饼果子或来二两包子;冲碗茶汤或来碗豆浆,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安排。午茶一般在饭后或午睡后,茶要酽,着实闷透了再喝,俗信这样可助消化、提精神。“萝卜就热茶”乃津人俚语、食俗之一,这遍茶多指在晚饭后。秋冬季天刚擦黑,胡同里就传来了小贩卖青萝卜的吆喝声,而这时屋里的茶也沏好泡透了,萝卜就热茶绝对是一种享受。天津近郊沙窝的青萝卜脆甜,富含维生素,佐以热茶让人通宣理气,心清气爽。 正如一则民谣所道: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老天津们岂止这三盅茶呀。 新沏的热茶喝罢,那二卤茶最令茶容垂涎,俗称“二历儿”。的确,茶的色、香、昧正在此时才达到最佳。以后茶味逐渐变淡,人称“涮卤儿”或“茶根儿”,可嗜茶者仍不愿倒掉,非到色味全无才罢。天津大茶庄的茶叶品质上乘,十分耐泡,有的女士因嫌酽茶苦,专喜欢饮三、四历儿茶,依然觉得有滋有味。 天津人喜欢吃“京八件”糕点,吃时也习惯喝点茶。旧时的茶食铺供大小八件的同时也是要备些热茶的。另外,人们喜欢买散装茶,回家后装入茶筒以保持茶香。茶筒,惯以“茶叶罐儿”呼之。富户人家讲究用景德镇的瓷罐或锡罐,一般家庭则用铁皮罐或竹筒,外观红花绿草的同样好看。 天津人好客,家里来了亲戚朋友一定耍茶款待。取茶时不可用手去捏,要倒在茶筒盖上再入壶。敬茶时稍弯腰,双手而泰,切忌手触杯口。不等茶凉就要给客人续热茶,以免有“人走茶凉”的怠慢之嫌。续茶只要七八分满即可,因民间有“茶半酒满”的俗例。续茶后壶嘴不得对着客人,否则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