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虢国】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文化速递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吐峪沟石窟寺成 吐峪沟石窟寺第一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近日圆满结束。考古工作人员不仅清理出几十处洞窟,同时出土了数以千计的文书残片、绢画、木器、石器、陶器、雕塑、文具、生活用品等。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相关研究人员称:吐峪沟石窟寺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石窟寺考古的最重要成果。来源/中国网 南澳Ⅰ号出水罕见青花大盘 对沉睡海底400多年的明代古船开展抢救发掘以来,已打捞出古瓷器超过2000件。日前,一个尺寸更大的青花大盘及绘图更加绢秀的双鱼折沿盘的出现,再次向世人展示古瓷蕴含的无穷魅力。来源/人民网 《松柏高立图》逾4亿成交 近日,中国嘉德春拍夜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在北京国际饭店落槌,总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
食之道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庄子认为上古社会最美好,最值得人们回忆与追求,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可以“含哺而嘻,鼓腹而游”,也就是说吃饱了,嘴里还含着点剩余食物无忧无虑地游逛,这才能充分享受人生的乐趣。先秦哲学家中最富于悲观色彩的庄子尚且如此,那么积极入世的孔子、孟子、墨子、商鞅、韩非等人就更不待言了。尽管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存在很大分歧,但他们哲学的出发点却都执着于现实人生,追求的理想不是五彩缤纷的未来世界或光怪陆离的奇思幻想,而是现实的、衣食饱暖的小康生活。
-
陆游的素食主义情结
-
作者:
包光潜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陆游是个典型的素食主义者,并伴随着浓郁的佛教情结。他一生饮食多以素为主,少有荤腥。用今天时髦话来讲,就是喜欢食用绿色食品。在他留下的众多诗歌作品中,有许多是用来歌颂和赞美日常生活中的朴素菜蔬。他活到85岁,这在古代文人当中,也比较少见。 陆游为什么食素?素食是不是他长寿的根本原因?有些问题,是很难找到的肯定答案的。至于陆游食素,我想除了因为其家庭不够富裕、无肉可食等客观因素以外,还有可能与他的佛教情结有关,起始,并非他有超前意识,懂得什么绿色养生之道。陆游在诗歌中对乡间菜蔬的极尽赞美,既是他的精神需求,也是他的身体需求。年轻时也许只是一种尝试,到了后来极有可能是超然享受了。那些种植在房前屋后的五彩斑斓的菜蔬,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了,更何况一边观赏一边品尝了。天光云影,万物菁华尽在其中,岂不是人生的大享受? 素食是讲究色、香、味、器等诸多要素的,只有真正爱上素食、懂得素食的人,才能真正品尝出其中的美妙,并且颐年养寿。 “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玉粒饭,酰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读了这首诗,我想任何读者所有的感觉器官都会被调动起来。
-
断肠人在天涯
-
作者:
张荣生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马致远在元代有“曲状元”之称,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将他列于“元人之首”。他的散曲具有鲜明个性,艺术成就极高,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尤为人所称道。 诗是从意象开始的,意象是诗的细胞。秋天既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从五行学的观点来看,五行之金对应四季之秋天,对应四方中的西方,故秋天又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古代文人有感于“四时以叹逝”,故有“悲落叶于劲秋”的传统。《天净沙·秋思》尽管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由于通过意象的组接、复合、变化,创造性地凝集了一个秋的具体情境,完美地表现了秋的情思。 首句由三个意象组接成为一个意象群。枯藤纠缠在老树上,老树上有着昏鸦的窝,“昏鸦”是这组意象的重点,整个意象群表现了一幅灰暗、萧瑟、枯败的情景。 次句也是三个意象组接而成的意象群,重点意象是“人家”,桥小巧玲珑,桥下有着潺潺流水,充满着活力。特别是炊烟袅袅,一家人团聚在桌旁,其乐也融融,表现了一个和谐、温馨、圆满、充满生活情趣的具体情境。 第三句仍然是三个意象组接成的意象群,“古道”不仅点出了它的荒凉、失修,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多少年多少代有多少游子在这里走过。
-
艾草上的端午
-
作者:
李阳波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麦子金黄要收割,布谷鸟焦急地欢叫,五月初的一大早,我在云龙山与那群艾草相遇。在一大堆奇花异草旁,这一小群寂寞的身影,显得娇小而玲珑,乖巧又可爱。 这群立在深谷幽涧的艾草,长在《诗经》里,香在《离骚》中。它有着菊一样的叶子,绿上面是绒绒的白,是山野间的雾气,在夜里悄悄地氤氲。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草。是在某一个清晨,露水尚未干,雾气还没散,一个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子,站在艾草丛里,踮着脚,四下里望呀望:那个采艾草的意中人啊,分手一天不见,好像隔了整整三年,今天,你来不来啊……艾草,像是一种相思草、爱情草。 我把买来的艾草挂在门前,不为驱蚊,也不为避邪,只是喜欢那种香味。苦香,像野菊花的香。这香气,能使人在钢筋水泥里,想起林泉月色里的蛙鸣。 这艾草,不光有文化,好闻,还可以吃。记得黄发垂髫初懂事时,偶尔咳嗽,母亲会把这种叫“艾”的叶子切碎了,打在鸡蛋里炒着吃。那种很独特的苦香,使我至今还常常怀想。 在端午,除了艾草,同样香的,还有粽子的“衣”,绿绿的,裹着团雪白
-
掬水月在手
-
作者:
翁秀美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庭风住,玉宇无尘,一轮明月缓缓升 起,温馨的金黄,于静谧的夜里,将一脉清辉,温柔地洒向大地的每个角落。团圆美满今朝最好,看冰轮高悬,喜亲人团聚,柔风轻轻过,木樨淡淡开,笑语纷扬,丝竹四起。中秋之夜,良辰美景,人间至乐之事,莫过于此。 夜深,月至中天,天地清洁,倚栏痴痴望月,感觉是如此遥远,高不可攀。伸出手臂,揽一怀如水月光,我能握住月亮吗?低头轻叹,觉眼前银光闪耀,原是前几天大雨,花盆水满,不经意栽种下的一片冰盘,惊喜之余,蹲下身,将手入水,亮晶晶的明月握在掌心,跳跃不定,瞬间,仿佛握住了亿年的光影。 这洁白晶莹,清光四射的明月,从古至今,人们就赋予了它太多太多的情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寄托了隐者的雅趣;“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流露了宫女的愁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发了羁客的思乡情怀;“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刻画了情人相隔的脉脉思念…… 是哪年的中秋,苏轼与弟苏辙于徐州相聚。明月团团,兄弟团聚,登楼同赏月华,共度良宵,人月两圆,佳会难得,又怎可无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写这首《阳关曲》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喜悦畅快!又是哪年的中秋,明月高悬,大观园凹晶馆,最是赏月佳处,堪怜咏絮才的黛玉和豪放爽朗的湘云于此临水对月,联诗对句:三五中秋夕,清游拟上元。
-
生命的硬度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醒狮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弗利尔美术馆
车辖
饕餮纹
母题
商周时期
车軎
人物形象
虢国墓地
兽面
图像系统
-
描述: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曾写过一首《咏水仙》的七言诗:“略有风情陈妙常,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解尽终难似,愁杀苏州陆子刚。”陆子刚是明代一位卓越的琢玉大师,他的作品栩栩如生,诗中为表达对真正的“凌波仙子”的赞美之情,而拿陆子刚作烘托,虽有贬谪之意,但也从一个侧面可以想象陆子刚的艺术造诣有多么高超。 陆子刚善于治玉,被公认为“吴中(指苏州)绝技”之首。玉的硬度很高,陆子刚经过不断揣摩、试验,发明了“刀刻法”,名曰昆吾刀,一改过去使用硬度更高的金刚砂打磨的传统方法,使得低浮雕、高浮雕、镂空、立雕等雕刻手法更多地应用于琢玉之中,使雕刻技艺达到了又一个境界。陆子刚的名声之大,不仅在文人圈子里倍受推崇,而且惊动了皇帝,以至亲自下令将他召进皇宫,专门为皇族治玉。 为了考察陆子刚到底有多大的能耐,万历皇帝出了一道考题,要他在一个素面玉石小扳指上,雕一个百骏图。一个扳指能有多大,在上面雕出百匹马,怎么可能?陆子刚欣然领命,时间不长,就交上了作业。万历皇帝拿过来一看,只见在那小小的玉石上,首先是一座群山,山边有一个城门,城门里有一匹隐头露后身正在进城门的奔马,在山峦群山与城门中间一匹骏马正在向城门飞奔,在它的后边,则是一匹露头于山谷口隐身于山谷间的骏马,山谷上则尘土飞扬,俨然一幅已进城无数骏马,还有无数骏马在山谷间嘶鸣、奔跑、欲进城的庞大百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