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解读江西省技能大师李贵镇作品
作者: 吴慧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方式   传统绘画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艺术作品   艺术家   陶瓷绘画   艺术品   画如其人  
描述: 艺术品是这个世界上人类所拥有的很少几种无法掩饰内心的文化呈现方式之一。古人说画如其人,确实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今天的李贵镇早已经是公众人物,在陶瓷艺术领域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对于李贵镇,一位艺术的追寻者而言,最重要的始终是艺术作品,读者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读出属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
王环财作品欣赏
作者: 王环财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现方式   传统绘画   三国演义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艺术作品   艺术家   陶瓷绘画   艺术品   画如其人  
描述: 王环财作品欣赏
初探孔明碗
作者: 陶婧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龙泉窑   诸葛亮   孔明碗  
描述: 本文从孔明碗的特征、样式、传说来描述这一陶瓷史上的稀有器型,从而进一步探寻它的实用价值、意义和它对未来陶瓷器型发展的启示。
梅花的信仰
作者: 马依辰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初二年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开放   牡丹   诸葛亮   信仰   枝条   荷花   执著   化雪   信念  
描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去年底,父母带回一株梅花置于阳台,空空如也的枝干悄然不露痕迹。我便日夜盼望她的盛大开放,即使那盛大不及牡丹那般鲜艳,不及荷花那般清丽。天气渐寒,行人身上的行头逐渐厚重起来。冬意渐浓,梅花的枝条渐渐冒出几颗花苞,却一直迟迟不开。大雪终于打破了枝头的宁寂,化雪的那天,我惊奇地发现枝头已经有含苞初放,呼之欲出。一天一天,我见证那一步一个脚印的绽放,并不耀眼却玲珑剔透。
小可家的私房茶器
作者: 北北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小可是个文静优雅的80后女孩,聪明独立,富有个性。她不“粉”名牌服装,只喜欢收藏摆弄那些清新淡雅的壶壶罐罐,是个年轻且专业的茶器“收藏控”。在一次茶聚攀谈中,她聊到了她的这些“闺密”,激起了记者的好奇心。于是乎,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她搬出近年来搜集到的私房茶器,粉彩的、青瓷的、紫砂的……一本正经地“炫耀”了一番。看到记者欣赏茶器时一副专注的神情,她心里甭提有多“得意”了。 01 八斗粉彩窑变君子莲 小可说:“喜欢这套茶具,更多的是因为它的图案。” 其实见过很多的釉里红,其中不乏精品,不大的盖碗或一口杯上那一抹浓艳的红,总是觉得突兀。大概是骨子里对过分张扬的抵触有关,总会喜欢一些色彩清新的物品,而这一套粉彩的茶具则刚好对味。它标新立异,用了釉里红相同的装饰方法,不过那一抹不再是红,而是换作和整个画面更融合的墨绿。 这墨绿就像是莲的叶,硕大肥壮的叶子,像伞一样撑在那里。这一抹墨绿,让整个画面充盈而不显拥挤,让这幅君子莲图充满生机。 手捧这茶器,夏日那满塘盈盈的荷便浮现在眼前:那一朵一朵粉白柔润的荷花、那满池淡淡的芬芳、那傍晚柔和的阳光、那习习的阵阵凉风、那池畔安静地画荷的女子… 02 老岩泥茶叶罐 这三个可爱的小茶罐是地道的台湾货。
福鼎白茶的诗情画意
作者: 岛主   戴靖   汐汐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嫣然三月,很多茶客都有着自己的茗香茶思,采新尝鲜亦是这个时节难得的乐趣。随着福鼎白茶登顶世博会,这个温柔美丽的“仙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三抗三降”的保健作用也使得它备受都市找茶一族的喜爱。但是在讨论的时候发现,依旧有不少茶友对白茶有着“只闻其名难觅其踪”的遗憾,还有一些北方的朋友对老白茶的陈年醇香情有独钟……乘着新茶上市的尝新时节,《海峡茶道》特别启动了首期“三地品茗会”,与浙江、安徽的茶友一同分享我们收罗来的新老白茶的甘醇滋味。 01 画意桐城——临窗享白毫 时间:公历4月7日下午 茶友:老唐、凛冽、斋主、晓思、静芸等 用品:纯净水、汝窑盖碗、公道、粉彩品茗杯等 鉴品:白牡丹、白毫银针、老白茶 今夕的春天,雨水似乎多了一点,连日春雨叫人的心情稍显的有些沉闷。得了茶道的几泡白茶不敢独享,下午天晴,便邀了几位好友一起品尝这来自南国的佳茗。 对于福鼎白茶我们都不甚熟悉,作为茶会的发起人,除了赶快翻阅杂志恶补功课之外,还在论坛里询问了几位福建的茶友,才得知这茶竟然如此特别。除了那个美丽的传说,它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绿茶、乌龙茶的区别挺大的。
半亩江南寻清雅
作者: 乐儿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钱   准确   谚语   笔记   讨论   诸葛亮   团结   读书   机智   力量  
描述: 一船头一壶酒,船尾“卷书”的乌篷船、杏花春雨时节的油纸伞、淡淡的茶烟氤氲、轻轻的弦索弹唱……如果说这是江南的印象,那浆声灯影的秦淮河、山青水秀的的西湖和色绿味美的龙井就更不用说了。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因为茶,这是一个理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取名自此的半亩江南茶楼,偏安于三坊七巷衣锦坊的尽头,在喧闹中演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闲情。在半亩江南,感知的是一种印象,享受的是一种闲适,品味的是一种文化。 印象江南 如果说上茶馆喝茶品的是各地特色、泡的是民俗民风,那么半亩茶楼可谓采北京的贵气、杭州的精致、成都的平民、潮汕的茶点四大“茶门”特色之长,又除却传统茶楼的庄重和新派茶室的平俗。 走进半亩江南柔和的灯光里,清新雅致的江南气息扑面而来。径直走入,咫尺之地中竟然是移步换景,尘世的喧嚣被远远抛诸身后,仿佛让人感觉有一种巷末深处别有洞天的意境。明清时代江南庭院的装修风格,精致的仿古家具,透露出浓浓的书卷气息。垂帘雅致的普座和中式宫廷的包厢,各自成景,动静怡然。馆内四周随处可见精美的油画,风格各异,古典而又不乏时尚元素,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