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笋子虫:失落的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热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ADS   box基因   花器官发育   中国水仙   NtPI基因  
描述: 在仁寿县的一次晚宴上,一盘炸得金黄、喷香扑鼻的佳肴上桌,东道主告称那叫油炸竹公。并作介绍:“竹公”就是竹象,俗称笋子虫,虫及成虫均以竹及笋为食,造成大量退笋、断头竹和畸形竹,是危害竹业的罪魁。那松快的表情,仿佛在说“大城市来的客人”恐怕连听说此物的机会也没有。 倘若一个人一生都生活在大城市,不曾到过乡间,那么东道主的表情也算是恰如其分。 关于竹象的记忆碎片 有一句妇孺皆知的成语叫做“雨后春笋”,说的是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等到了每年六、七月间,竹笋长到一两尺高的时候,学名叫做“竹象”的笋子虫也会在一夜之间密布整个竹林。如果不能及时防范,笋子虫就会泛滥成灾,严重时可能将大片大片的竹林损毁殆尽。其强大的危害性,又让它们有了“竹蝗虫”的“雅号”。 听父辈讲,文革时代,虽然笋子虫并不属于“四害”范畴,但是公社领导给它定论为“窃取劳动人民果实”,并扣上“走资派”的大帽子,那也就自然非消灭不可了。生产队队长亲自带头,一天之内一人解决了600只,堪称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劳动模范,并因此得到了上级的褒奖。后来此君再接再厉,消灭蚊子、苍蝇无数,顺利被提拔成为一位镇干部。
从鸡缸杯到万花不落地
作者: 暂无 来源: 热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ADS   box基因   花器官发育   中国水仙   NtPI基因  
描述: 从瓷纹看明清兴衰 话说同样是瓷器上的花纹。朱元璋朝的龙纹特点就是非常凶猛的。这至少表明了几个方面,一是朱元璋的个人强势,这是性格;一是明朝的国势强盛,这是大环境。帝王性格加上环境,自上而下,就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官府乃至民间的艺术创作的方向。那会儿的青花釉色的用料叫做苏麻尼青,据说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色料,是一种很浓重的色彩。这和王朝盛世也有关系。 明朝中后期,龙纹开始少了,到了万历年间就几乎消失不见。出现更多的是祥瑞的图案。但是这些图案大多都是蹲着或者趴着。说好听点叫悠然自得,说不好听点叫无精打采。 同样,明朝越往后,国力逐渐衰落,青花釉色就是越淡了。花纹中也开始出现一些中西方融合的特色,比如阿拉伯的纹饰。据说这也与郑和有关。 郑和下了西洋,世界许多地方都知道有“明”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就纷纷派来使者。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自明朝中期以后来得越来越多。人家来使,你总得回一点礼吧。皇帝就让工匠按照阿拉伯的艺术风格制作瓷器,赏赐给来者。民间纷纷仿效,但主要作为外销瓷,不给中国人用。 到了明末,因为政局动荡,陶瓷业也就荒废了。 清朝则更有意思。 先说顺治朝的龙纹。
点翠:远逝的绝艺
作者: 暂无 来源: 热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MADS   box基因   花器官发育   中国水仙   NtPI基因  
描述: 2009年底,tvb台庆大剧《宫心计》开始热播。布景简陋、道具粗糙一向是香港剧的弊病,这一次更因为某个细节引起内地观众的议论纷纷——在某一集中,负责服饰的“司珍房”向太妃呈上“点翠凤簪”,事实上仅只是一只金簪上插着几根五彩缤纷的羽毛。在论坛上,它被人们刻薄地称为“鸡毛毽子”。 真正的点翠又是如何?碧蓝、松石绿,泛着金属光泽的细羽与雕金镂银交织,绚烂之至,也堂皇之至。不难想见,深宫门阀,烟火齐放的夜晚,女眷们或插或戴着点翠首饰,莲步轻移至中庭,又该是怎样的惊鸿一瞥。 只是这样的惊鸿一瞥永不再有了。点翠技艺,自明清后,不复再现。 惊世 《红楼梦》中,贾家浩浩荡荡去道观,张道士呈上一盘子珠玉。贾母看见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来,笑说,“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自然是烂漫可爱的史大妹妹,她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赤金点翠麒麟,只不过小一些。 这便是“点翠”了,从字面意义上上,似乎是说“金镶玉”般嵌着翡翠,实际却并非如此。那是一种极为精致的技艺,将翠鸟的羽毛沿着纹理,细细地贴在金银首饰上,文采华丽,色泽鲜亮,经数百年而不黯淡。 这样的首饰,叫“点翠首饰”,或“点翠头面”。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