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高雄·人文·旅游与美食 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场
作者: 王希成著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编   来源: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年代:   中国   文艺评论   现代)   文艺评论(地点:  
描述: 文学家的菜市场百态书写,凝结每个时空片段的私密记忆,《我和我家附近的菜市场:高雄·人文·旅游与美食》邀集了四十五位高雄图文作家,以作家和其附近的菜市场为书写场域,内容在于介绍,菜市场的文化历史、美食小吃及精华景点,特别之处在于透过四十五位图文作家的描写,或以文学作家的美味记忆,或以图画家的五彩缤纷;游子的记忆、旅游达人的观点来看菜,市场,每一座菜市场都深沉潜在著作家的记忆旅程和城市的迁徒。四十五位高雄图文作家涵括了老、中、青不同的年龄,菜市场在他们的印象中也呈现了不,同的风貌底蕴。循著他们的目光,菜市场的面貌如百样人生:有五味杂陈。
神奇的彩色树叶
作者: 谢炜珞 张励妍著   来源: 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年代:   中国   文艺评论   现代)   文艺评论(地点:  
描述: 森林裏有一種奇特的樹,一到秋天,就會長出五彩繽紛的樹葉,紅樹葉熱辣辣的像火一樣,綠樹葉輕盈得像羽毛,白樹葉彈性非常好,黃樹葉柔軟似棉花,藍樹葉清涼如冰……它們隨著秋風飄落在地上。小動物們發現了這些葉子,小青蛇說:「我最怕冷了,這些紅樹葉最適合我了。」小甲蟲講:「我喜歡這片綠色的樹葉,過河的時候可以用它當船。」小松鼠大聲叫:「我喜歡這些白樹葉,我要用它作吊床。」……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自己的想法時,小刺蝟卻默不作聲,他這邊摸摸,那邊量量,接著就撿起地上的樹葉開始了工作。我們來看看小刺蝟用這些樹葉做了甚麼。
阳光女孩故事共四册
作者: 崔钟雷   来源: 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年代:   中国   文艺评论   现代)   文艺评论(地点:  
描述: 《家长送给孩子最棒的成长礼物·阳光女孩故事全集(注音版)(套装共4册)》包括:《阳光女孩故事全集1》、《阳光女孩故事全集2》、《阳光女孩故事全集3》、《阳光女孩故事全集4》。幼小的心灵如此洁白而敏感
罗恒简介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书育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哈尔滨   陶瓷工   中共党员   文化团体   国家领导   文艺评论   景德镇陶瓷   章回小说   发表论文  
描述: 罗恒,1983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擅长陶瓷工笔瓷板画,油画。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共党员。曾受王道中,张冠哲,李文跃,温明等前辈的指点、教诲。多幅作品先后被国家领导人、各地政府、文化团体、企业商会及藏家收藏。先后在《文艺评论》《章回小说》《戏剧之家》《新晚报》《家报》《景德镇日报》等发表论文及评论。
重读鲁迅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画   丹青   作者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   特聘教授   鲁迅研究   文艺评论家   清华大学   中国油画   研究生班  
描述: 推荐书名:《笑谈大先生》作者:陈丹青作者简介: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留校任教,并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重读鲁迅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画   丹青   作者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   特聘教授   鲁迅研究   文艺评论家   清华大学   中国油画   研究生班  
描述: 推荐书名:《笑谈大先生》 作者:陈丹青 作者简介:1953年生于上海,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留校任教,并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1982年,陈丹青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2004年末提交了辞去清华美院教授职务的辞职报告。 内容简介:此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的七次演讲文稿——《笑谈大先生》、《鲁迅与死亡》、《鲁迅是谁?》、《上海的选择》、《民国的文人》、《文学与拯救》、《鲁迅和美术》等,还刊印了多幅鲁迅及相关人士照片。此书虽不过数万言,却在浩瀚的鲁迅研究的边上,辟出新的境界。评论者称这本书“还原”了鲁迅、“唤回”了鲁迅;而对于作者,这样的公开谈论大先生,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 作者自荐:鲁迅其实不该有那么恐怖的影响力。他会被人尊敬,但同时也被冷落,他属于一小撮人。就像托尔斯泰去世,俄国的媒体只给他很小的版面;萨特不被法国人重视;尼采和叔本华,德国人不怎么理睬他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