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艺术批】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市场、策展与批评,你究竟选择谁?
-
作者:
高岭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语言
美学特征
艺术市场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批评家
艺术品
艺术创作
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有着如此繁荣的艺术市场,也没有任何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听不见艺术批评的声音。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最为明显也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种现象。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这对孪生兄弟在今天更多地不是为了共同的艺术理想彼此携手,而是被一个巨大的旋涡所左右,那就是艺术市场。
-
浅谈高校美术馆的价值与建设
-
作者:
景亭
许玮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策展人
人类文明
重大意义
艺术作品
艺术博物馆
高校博物馆
艺术史
美术馆
视觉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美术馆[Art Museum,亦称艺术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类,其馆藏以视觉艺术,尤其是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作品为主。博物馆是人类文化与艺术的保藏之所,是人类记忆的神庙,而视觉艺术则是记录
-
雕塑界没有批评
-
作者:
陈云岗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评规则
丧失
技术含量
批评家
技术层面
变革
雕塑家
作品
核心问题
艺术批评
-
描述:
《雕塑》2008年1月雕塑界没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第一、没有了批评的氛围。就像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一些变革一样,在两次变革之间存在着较为漫长的平和期。平和
-
融入新中国艺术思想的沃土——刘开渠艺术理论研究
-
作者:
李万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艺术思想
雕塑作品
新中国
刘开渠
艺术理论研究
艺术批评
-
描述:
在以往对刘开渠艺术的研究中,我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精彩的雕塑作品上,而对他留下的理论财富却认识不足。事实上,刘开渠公开发表自己对艺术及艺术批评的看法早在其专攻雕塑之先,而且终其一生,他都在不断地思考和撰著。他不倦地记录了自己各个时期的思想,仅通过其已经发表的
-
批评的有效性建立在批评的主体性之上
-
作者:
高岭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方法论与批评哲学
艺术批评的价值实现方式
艺术批评职能的分化与本位
-
描述: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艺术批评的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在批评的职能和受众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分化。在资本控制的市场无处不在的当代,我们应当选择何种艺术批评?批评的价值理性如何在与资本和策展的工具理性的博弈中保持自身的有效性,就成为了艺术批评必须面对的尖锐课题。本文认为,批评的有效性的根本基点不在于外在的操作策略,而在于内在的主体性,在于确立批评与艺术创作一样,是一种艺术文本的生产实践,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实现方式。
-
关于湖北‘波普’的批评兼论‘还原族’现象
-
作者:
李江涛
娄宁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野兽派
绘画风格
版画系
艺术批评家
王广义
尚扬
皮道坚
李邦耀
波普艺术
学术奖
-
描述:
的一些人如李胡耀、杨国辛等,都转而加入波普大军。在1992年广州油画双年展上,文献奖 学术奖、提名奖,多多授之,大为风光于是乎,国内美术界,言湖北必波普,言波普必湖北为最。虽然时下,批评家皮道坚 黄专以及波普主力之一李邦耀南下羊城,另一波普大将壬广义北上京
-
写意辩考兼及中国写意雕塑的类型化
-
作者:
陈培一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系统理论
理性评价
写意雕塑
批评标准
类型化
中国当代
“写意”
艺术批评
-
描述: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批评的现状分析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刚刚起步,缺少系统理论的支撑;二、批评标准模糊,或者说较为单一;三、批评人员缺乏,更缺少真正的批评家;四、批评阵地狭小;五、感性评价多于理性评价,有明显的倾向性.根据现状来看,中国当代的雕塑艺术批评出现了一些问题,偏离了应有的轨道.甚至于也有人认为中国雕塑界没有批评,或者说缺少真正的、正确的艺术批评.那么,本文就从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批评出现的一些倾向入手,展开对中国写意精神及写意雕塑的探讨.
-
什么是装置艺术
-
作者:
徐淦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置艺术
艺术分类
环境艺术
艺术批评
-
描述:
提起装置艺术,人们总要提到杜尚和他的“小便池”、“自行车轮”和“大玻璃”等作品,但杜尚针对这类艺术及后来的艺术家所发的一段议论更让我难忘。杜尚说:“当我发明‘现成品’艺术时,我原是想揶揄美学的,而新达达派的人却拣起我的‘现成品’艺术,还从中发现了美学价值。我把瓶架和小便池向他们的脸上扔过去表示挑战,而如今他们竟会以为这些东西就是‘美’而赞赏不已。”(见杜尚1962年写给汉斯·里希特的信)的确,装置艺术由最初的作为反传统反美学的“意在象外”的象征物,最后蜕变为一种新的传统和新的美学样式,这是杜尚始料不及的。更重要的是,像绘画、雕塑等传统艺术体裁一样,装置艺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人乐于运用、什么都能表达的艺术语言。由此,我们看到了在杜尚与他的后继者之间创造与发展的历史合理性和逻辑必然性——应该指出的是,上述杜尚的调侃之辞多少暴露了这位反传统斗士的历史局限性。正如摄影、电影和电视等新型艺术样式一样,装置艺术自有其不同于传统架上艺术的独特的美学评判标准。如果从杜尚1913年创作《自行车轮》算起,装置艺术已经是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艺术存在。面对它、认识它、研究它是我们艺术史论专家应尽的责任,特别是当装置艺术已经像油画一样传入我国,甚至大量年轻艺?
-
当前中国油画的几个问题
-
作者:
周晨阳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艺术市场
中国现代艺术
变革与发展
现代主义艺术
艺术家
写实油画
油画教学
中国油画
艺术批评
-
描述:
20世纪以来,中国油画经过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在中国画坛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中国油画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复兴、动荡和变革,它不仅在美术界而且在促进中国文化发展方面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油画的变革与发展当前也面临着问题.
-
用画笔关怀心灵:商亚东油画《生活甜如蜜》评析
-
作者:
曹意强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人与物
事物
画笔
艺术家
创作者
作品
心灵
油画
艺术批评
-
描述:
自古以来,我们所能读到的艺术批评不外乎两种途径,或倚重观者,或依凭创作者。当面对《生活甜如蜜》这类作品时,我们不妨抛开艺术批评的二分法,无需再用某种侧重点加以衡量,因为"生活甜如蜜"可以说是每一个心灵健全之人的共同诉求。生活宛如悬挂在钟表的指针上滴答作响,而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甜如蜜"始终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哪怕是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