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知行合一”雕塑
作者: 马晓麟   来源: 贵阳文史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学体系   王阳明   致良知   王学   知行合一   和谐   人与自然   雕塑   贵阳   中国思想史  
描述: 悠悠历史,茫茫人海,古今多少事,每每思之,仍能令今人扼腕长叹。不过,个人人生际遇中的大不幸,有时却成就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荣光与幸事,这其间,纠结着太多的无奈与造500年前,王阳明被贬谪至龙场(今修文县)。从繁华的京城来到蛮荒的贵州,
良知的维度和历史的意识 《王者之尊——田世信作品展》散论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作品展   历史主题   良知   历史人物   散论   意识   维度  
描述: 田世信的历史主题雕塑作品,显示出了他通过历史的感觉(艺术家特有的直觉把握)表达历史主题和历史人物的过人才情,可以说在同代雕塑家中,这种才情是罕见的。尼采在《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中说:“只有由于下面的情形人才成其为人,人思想着,考虑着,比较着,分析着,综合着去限制那无历史的元素……把过去的
Alicia Eggert
作者: Alicia Eggert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作品展   历史主题   良知   历史人物   散论   意识   维度  
描述: "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是一件短期(2016年7月1日至7月18日)置于Dudley Island上的公共雕塑,由高15尺,宽50尺,厚8尺的钢架
“无用设计”的哲学分析
作者: 于清华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用设计   永续性   良知性   哲学  
描述: 无用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准确地说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它提倡设计为消费者、社会或世界创造更直接的价值,提倡设计的永续性和良知性,强调设计的伦理性和社会道德性。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分析无用设计背后的设计伦理,解析无用设计的思想内涵。
论公共雕塑的社会镜象属性
作者: 刘婷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良知   社会属性   时间平衡   公有现实  
描述: 一个国家的公共雕塑反映出该社会的众多属性,因能成为公众展示物是有别于私人室内欣赏与收藏,它必牵涉到三个基本层面的认可,综合这些层面的互动与制约,就朴实显示出该社会内涵的宏观镜象。
扬厉良知的艺术:李自健油画艺术解读
作者: 吕品田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行为   油画艺术   人性   南京大屠杀   社会良知   现实主义   解读   艺术观   中国当代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在中国当代油画家行列中,李自健是出类拔萃的一位.他的油画艺术,还有他的艺术行为,令人瞩目,让人共鸣,产生了国际性影响.敢为人先的湘人血性,坎坷艰辛的人生历练,造就了李自健坚韧果敢、热诚和善的人格品性.他以"天行健,君子自强而不息"自勉自励,在艰辛的人生旅程中不断发见和感受人性与爱的温存,并将这一切人性之善的感悟,融为追求和创造艺术的意志.在四十余年的艺术道路上,向善为善的情怀激励他一路披荆斩棘、奋斗进取,并于不断的追求中不断赢得心之所向的人生和美学目标.李自健的艺术状态,表现出一种特别而可贵的执着.
关注人类命运是文艺家的道德良知——《文艺报》、《美术》杂志召开冯少协中东题材油画座谈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题材   《美术》   《文艺报》   道德良知   油画作品   文艺家  
描述: 7月15日,中国作协《文艺报》与中国美协《美术》杂志共同召开了广东青年画家冯少协《中东的鸽子》油画系列作品研讨会。来自美术界,文学界、文化界的评论家高度评价了冯少协这批油画作品的思想艺术追求,认为这是近年来国际题
钟南山坚守良知
作者: 杨宛   来源: 环球人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钟南山   良知   特写照片   习惯性   化妆师   记者采访  
描述: 2010年初,记者采访钟南山时,想给他拍一张特写照片,化妆师拿起工具走到他跟前,凝视了几秒钟后说:“他不需要化妆,这哪里像74岁的人!”大家全笑了。钟南山有一张雕塑股的脸,线条刚毅,目光坚定,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20岁。他思索时,会习惯性地用手向脑后梳理一下头发。
中国电影中的性爱:无奈与滑稽的卖点
作者: 佳尚   来源: 成长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稽   中国电影   场面   无奈   性爱   艺术家   道德良知   文字艺术   卖点   关键问题   电影艺术   社会责任感  
描述: 场面的每个细节,更易于表现性爱的欲望和要求。在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及道德良知的艺术家手中,性爱并不仅仅代表其本身,更是他表达观念的一种手段。
吴为山:从逆境中奋起的雕塑诗人
作者: 王大庆   来源: 成长读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滑稽   中国电影   场面   无奈   性爱   艺术家   道德良知   文字艺术   卖点   关键问题   电影艺术   社会责任感  
描述: 吴为山:从逆境中奋起的雕塑诗人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