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能量源】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钟飙和他的“上海时间”乌苏拉·潘汉斯——比勒
-
作者:
林丽玲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绘画作品
上海
形态
观众
镜子
艺术家
能量源
混沌
世界
-
描述:
以及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与上海世博会携手,钟飙受邀在世博会开幕之夜为自己的多媒体作品展“致未来”揭幕。展览地点是上海张江当代艺术馆,离世博会在浦东的未来馆不远.时间为2010年4月30日
-
与自身灵魂的对话——漫谈油画家的裸体自画象
-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绘画作品
上海
形态
观众
镜子
艺术家
能量源
混沌
世界
-
描述:
陈锦通 自画像是画家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白画像是画家的心灵独白.观众可以通过自画像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去触摸他们的灵魂与生命。自古以来,有不少画家都曾在作品中以各种方式绘入自己的形象,以此署名或表达某种引申的含义。查尔斯·尼科尔在《达·芬奇传》中曾这样写道,将艺术家本人画入作品里,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个人身份的自信表达,最重要的是对个人地位的表达,正是这样.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绘画大师们都有创作自画像,如马萨乔、弗朗切斯卡、利皮修士、利皮、戈佐利、波提切利、佩鲁基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丢勒……而被称为“自画像之父”的丢勒,第一个以强烈的人文意识凝视自身.一再地描绘自己的肖像.从而塑造了伟大的创造者和艺术家的形象。从此以后,画家普遍都有创作自画像的习惯.自画像艺术也长久不衰。其中,除了一般的着装自画肖像之外.也不乏以描绘画家自身裸体为主题的自画像.即裸体自画像。 裸体自画像是艺术家自画像中最特别的一种。艺术家们用自己裸裎的身体.绘制于画面之上.将自己的形象作了最自由、最大胆的表现。艺术家们通过裸体艺术作品传达人的思想.表现自然的意境,表现人生哲理,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的本能。裸体艺术的创造是人类特有能力.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去创作、欣赏这些裸体艺术,并不避讳自身的本能需求.裸体艺术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源动力。虽然裸体艺术作品的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在以往的任何体制下都是不会提倡的.但它们确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从这方面上看,他们无疑是一批勇士。所以.我们对它进行了解和学习并不是坏事情。 裸体艺术发展已经有两三万年的历史了,人类创作了无数的裸体艺术作品,它们与其它的艺术作品一道,构成人类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裸体自画像的出现也不晚.公元前2350年古埃及陵墓中的一幅浮雕,船上跑着的一个叫尼阿塔的人,被认为是作者本人.那是现存最早的人类描绘自己裸体的自画像。 画家画自己的裸体像有很多原因,当找不到方便且及时的人体模特时.为了处理动作和表情上的问题,自己就是最好的模特。达·芬奇的钢笔素描《维特鲁威人》是一幅被认为是画家本人自画成分较多的作品,是为了研究人的身体比例而创作的作品,所以,此画又称为《神圣比例》。画中男子有一头浓密而卷曲的头发,长发从中间分开,眼眶深陷,目光犀利,裸裎着的人体比例完美.体现了自然和谐的人体特征。许多人把它看成是达·芬奇本人的裸体自画像。另外一位意大利画家蓬托尔莫作于1525年的《自画像》,也是这样类型的一幅半裸自画像.是为了主题创作而练习的写生之作.画中画家本人侧身而立,扭过头来,两眼望向前方,左手向前平举,用写实手法表现自己的才情……也有的艺术家画自己的裸体自画像.是单纯为了表现自己,对自己性格进行深层次的反应,借此来展示主观性、内在性的丰富思想。丢勒是欧洲第一位对自己容貌和身份着迷的画家.丢勒有一副富于情感的面孔,明亮的眼睛,优雅的四角形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膀,紧束的肚子.肌肉发达的大腿,结实而匀称的小腿。丢勒的自画像真实地描绘了自己,也加入了自己的期望和想象,并以高超的技巧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正是对自我价值的强烈意识.使丢勒一再描绘自己的形象。其中,有一幅于1507年创作的素描自画像,突出自己的生殖器.似乎在镜前面审视自己.这是一幅有自恋情结的裸体自画像。在美术史上.能够真正写实地绘制画家本人的全裸体自画像就是从丢勒开始的。 艺术的实践证明.裸体最能充分、最能真诚、毫不隐蔽地表现人类的情绪和内在的面貌。而且,裸裎的身体是可以用艺术化的、富于美感的、十分让人愉快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它不仅能让人以观赏的方式公开地、不违道德规范地满足人们的性好奇心和欲念之心,而且能让观赏者获得一种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愉悦的享受.或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博纳尔的作品中,多次描绘自己的形象。作于1900年的《男人与女人》是表现他与妻子全裸的形象.在昏黄的环境之中,博纳尔显现出高瘦骨感的身影,渲染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气氛。而英国女画家约翰1908-1909年绘制的《自画裸体像》是一幅素描作品,画中,约翰以批评的眼光审视自己,脸部虽然略去,但也不乏柔情。 裸体自画像也能反映艺术家的性学观念.它可以精心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或是自己梦境中的每一个吩咐。法国女画家瓦拉东于1909年创作的《亚当与夏娃》中,夏娃的形象是以自己为模特创作的,手持禁果,不知吃还是不吃,反映出一种矛盾的心理。而66岁的瓦拉东于1931年创作的《自画像》也是一幅裸体自画像,我们能从画中看出女画家对人体造型的成熟理解和把握.以及作品中所透出的艺术灵气。 在大多数自画像中,画家总像是把眼睛对着观众,其实他们是在看自己。用德拉克洛瓦的话说就是: “不管他表面上的主题是什么.画家所画的永远是他自己。”1904-1906年,意大利画家基里柯画了几幅裸体自画像。此时的基里柯年过五十,头发斑白,肌肉松弛。他如实地绘制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画面上,记录着自己肉体的变化。而德国女画家贝克作于1906年的《结婚第六天自画像》则是一幅画自己怀孕后期的自画像,作品对色彩的概括和对性格作有气氛的、浪漫的解释,显示出抒情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贝克创作此画时她并没有怀孕.然而表现的却是她对新生命的向往,但是,事与愿违,恰恰是贝克后来的怀孕结束了她年轻的性命。 面对裸体自画像的时候,人们也许没有办法理解.但它们却是艺术家的哲学,是画者心灵深处最隐蔽的歌。奥地利画家和剧作家,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柯柯施卡.通过一系列的自画像.对自己作深层的心理探索。1910年,柯柯施卡为柏林前卫艺术杂志《暴风雨》创刊号所作的海报,是一幅强有力的裸体自画像。1950年,柯柯施卡为收藏家赛兰们于伦敦的豪宅的天花板上所作的三联画《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中,冥王哈得斯就是以自己为模特绘制的。1972年.柯柯施卡的最后一幅画《是时候了,老爷》,画了死神要他离开的样子,表达了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1933年.71岁的弗洛伊德创作了《裸体自画像》。这是一幅艰涩的自画像,正面站立的画家本人一手拿着调色板,一手拿着刮刀,双脚套在旧鞋中.显得非常孤立。极度的写实,粗犷的笔触将人体塑造成宛如剥露的肉块.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带来震动和冲击。 一些学者认为.裸体自画像从历史地位以及它的价值来看.其意义是非凡的。当我们站在画家们的裸体自画像的前面,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言语去概括它的真谛,不过从这些作品中.却不难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的心理:经历了长时期的人类文明之后.当人们自己的个性被压抑的时候.终于在这些裸体自画像的自由表现中找到了共鸣。挪威画家蒙克作于1903年的作品,在红色火光和黑色烟雾中,赤身裸体的蒙克睁着双眼,神情恐惧,也许他想通过自己亲赴地狱来表达一种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而奥地利画家席勒从1909年开始,就确立了自画像是他的主要的创作主题.常创作自己的裸体像,作为一种自我探索的方式。1910年创作的《裸体自画像》是一个最为动人的主题,画家身体倾斜,形销骨立,毛发杂乱,手臂几乎从肘关节消失,无不揭示出他内心的脆弱。同年创作的《站立的裸体》,则表现了画家对自己身体的痴迷。1911年创作的《裸体自画像》,人物造型表现出扭曲和憔悴的特质,同时也表现出内在的脆弱和空虚。 随着裸体艺术的不断发展.裸体艺术中原来带有明显泄欲目的的部分越来越失去原来的意义了。对于那些裸裎的人体,人们有时甚至会将它视为与树木、房子、家具及石头等一样的东西了。德国画家巴塞兹作于1973年的《裸体自画像》,是用手指画的,画中的巴塞兹赤裸裸地站着,衣服搭在肩上,头朝下,足朝天。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把原有的意义破坏掉,转换成新的视觉角度,是“自画像的毁灭”.这是德国新表现主义最沉重、最具反省性的人文哀思。意大利画家,新表现主义者克莱门特的许多自画像都是表现性的.他往往不把自己的形象当回事,常将自己表现成一种稀奇古怪的象征。克莱门特于1979年创作的《自画像:第一次》中,裸体的画家躬身站在那里,两肩上各有一只怪异的鸟。表现了人类面临剧烈变化中的现实和意外伤害时所呈现的震惊、愕然与无奈的心理反应。而美国黑人画家巴斯基亚作于1982年的《自画像》,却把自己画成史前的战士一般,手里拿着一支箭,显示出一副咄咄咄逼人的样子。他有一张魔鬼一样的脸,身体扁平,只有骨骸,完全是黑色,旨在探索黑暗中的心灵。以色列画家阿利卡用素描和油画创作了很多自画像,特别是半裸自画像.直率而深情地观察周围的生活,好像是面对着一个空虚的世界。阿利卡于1986年创作的《背面的裸体自画像》,阿利卡的背上伤疤清晰可见,用不稳定的构图形式,把观众的视线引向画外,表现他隐藏在内心中的那份困顿与焦虑。而作于1990年的《光着脊梁的自画像》是一幅色粉画,阿利卡赤裸上身,头发已花白,他没有掩饰正在老去的身体,坦然地用画布留下生活的痕迹。 任何道德观念、伦理规范与风俗习惯的变化都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能看出明显的结果。事物总是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的,尽管波澜迭起,但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