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油画的“妖”、“怪”与雄性的缺失
作者: 汉初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雄性   浮出水面   高档酒   狂笑不已   青年画家   优美艺术   展览会   罗可可风格   中国油画  
描述: 中国的油画家据说分为五代。当前的这一代油画家当然是指近些年“浮出水面”的青年画家。这一代油画家有个突出特点,就是女画家妖,男画家怪——女油画家们多描绘一些在高档酒吧、公寓的花前灯下品茗饮酒的女子。那些仕女图尽管构图考究,色彩华丽,却有股浓浓的妖气,活脱脱勾画出现代玩偶的形象。男画家多描绘一些狂笑不已的秃头男子或神情呆滞、面孔苍白的人,怪异的场面令人疑非人间。然而,就是这样既妖且任的作品风行一时,形成潮流。它们不但好卖,而且可以在官方的展览会评上大奖。
青花China
作者: 刘铁楠   陈珊珊   孙翔宇   恽伟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   青花瓷器   蓝花   现代设计   中国水墨画   日本人   工艺美术品   主要特征   罗可可   中国瓷器  
描述: 青花瓷器在元代最为经典,明清时蓬勃发展,以白地蓝花为主要特征。青花瓷器也是中国对海外影响最大的瓷器品种之一。据《瀛涯胜览》中"爪哇条"记载:"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而日本的小林太市郎更是在《罗可可的形成》一文中所说:"当时能提供这种充实的曲线之模范只有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特别是柔软的瓷器的曲线……,这种罗可可啦线,它保存了中国瓷器的优雅端庄气派,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日本人进而称明代的青花瓷为"素肌玉骨"。从古至今,这种又名"釉下蓝"、"釉里青"和"白釉蓝花"的釉下彩瓷器,仿佛有种魔力令不分国籍的人为之痴迷。古老的艺术精粹与现代设计间之是否真的冲突?青花瓷器明净、素雅、与中国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旧时多为文人们赏玩、赞美和典藏,甚至有文人亲自参与创作,这也是使这原本简单的陈设品,变得饱含意境和魅力的原因之一。
一碗面的回忆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曲线   青花瓷器   蓝花   现代设计   中国水墨画   日本人   工艺美术品   主要特征   罗可可   中国瓷器  
描述: “眷村牛肉面”,这样的特殊食物,在当年明明是创新的东西,却被摆放在旧的架构下当作老东西看待,而在设计师利旭恒眼中,这样一碗牛肉面却是台湾孩子共同的成长记忆……昏黄的灯光,浓浓的外省乡音。满屋子的花椒,大料与中药材混合出—种奇特的香味。大大的青花瓷面碗,每张桌上满满一桶的筷子,简单的环境谈不上什么装修,最能吸引人的,便是那浮满牛油的滚烫热汤,塞满整嘴的大块牛肉,和那劲道弹牙的爽滑面条……—碗面,停不下来。
中国画的国际化:对中国画走向国际化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李爱国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盛时期   中国画作品   波斯细密画   外来艺术   中国文化艺术   工笔人物   中国画教学   罗可可风格   中国画发展   水墨山水  
描述: 中国画是承载着东方的审美和文明,体现平静和谐精神并融诗、书、印、画为一体的绘画种类。中国的唐宋绘画在工笔人物、山水、花鸟达到全盛时期,两宋的山水画,淡烟朦胧中山光水色于有无之间若隐若现,别有意趣。元代以来,中国画在水墨山水、花鸟取得新的发展,墨色在宣纸上产生的幻化万千,比自然山水更加
“青花”审美及意义
作者: 戴鸿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蓝白   演变规律   青花瓷器   透明釉   着色料   罗可可艺术   陶瓷艺术   异域文化   高温一次烧成  
描述: 青花,即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料,直接施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蓝白两色相间的艺术品。青花色调幽菁明快,素雅大方,颇受国人喜爱,在民间世代相传。同时亦畅销于世界,被誉为中国的"国瓷"。青花瓷器起源于唐代,究其诞生根源,固然离不开陶瓷自身技术传承演变规律这一因素,同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唐代是繁荣昌盛的帝国,唐人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自信与气魄,带来了文化繁荣的景象,陶瓷艺术也随之产生了千姿百态的变化。"盛世出佳器",后来一度成为瓷器主流的青花从此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国人独好
中外美术交流初探
作者: 王幼凡   来源: 怀化师专学报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7~18世纪   外美   利玛窦   美术交流   人类文化   佛教艺术   油画   罗可可   浮屠   美术现象  
描述: 中外美术交流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长期以来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是由于近现代世界文化的频繁交织、联系,从而导致了各种文化现象;乃至美术现象的渗透、更迭、起伏,深刻地影响了各美术门类的发展流向及风格样式的变易,故而在近年引起一些国内外学者的注意。较早涉足于美术交流研究的主要是日、英、苏、德等国,他们主要是从人类文化渗透
试谈钢琴造型艺术的发展与建筑、雕塑造型艺术的联系
作者: 邵申弘   来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现代钢琴   造型特征   雕塑造型   巴洛克   人文主义   思想内容   造型艺术   外部造型   罗可可  
描述: 试谈钢琴造型艺术的发展与建筑、雕塑造型艺术的联系
明清中国画与法国洛可可画派
作者: 柯嘉囝   来源: 文化交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托   国瓷   中国花鸟画   室内装潢   罗可   壳式   人文精神   洛可可   中法建交   轻松活泼  
描述: 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两国举办了"名馆·名家·名作""大师与大师"等作品联展,从近现代"中法绘画艺术的比照中领略艺术的神奇力量和两国人民对人文精神的不懈探索"。让我们也来看看历史上的中法艺术交往。洛可可(又译为罗可可)艺术,来源于法语rocaille(贝壳式),引申为像贝壳一样闪烁,它最初是指某些建筑以及室内装潢的样式。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洛可可画,多以美女、香花、风景、静物为题材,风格具有轻松活泼、小巧玲珑、愉快亲切、纤细柔弱、娇媚艳情、精美繁华、舒适优雅、柔和明亮的特点,代替以往绘画的悲壮严肃,反映了法国精英们在经历了压抑时代后在艺术上的新追求。
献给蒙特斯潘的中国瓷宫
作者: 程庸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路易十四   青花瓷器   斯潘   法国   欧洲   生产   中国元素   仿造   罗可可风格   中国瓷器  
描述: 在欧洲帝王中最早钟情中国瓷器的,要数法国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不仅收藏中国瓷器,还把中国瓷器装饰的元素化入宫廷建筑中,在凡尔赛宫,为情妇蒙特斯潘修建了特里亚农瓷宫(即中国瓷宫),这一举动令欧洲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们欣羡不已。特里亚农瓷宫的装饰设计大量采用中国青花瓷白地蓝花风格,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出现类似的白地蓝花装饰的宫廷建筑,这些建筑显然是受特里亚农瓷宫的影响。由于瓷宫用材,皆为鲁昂瓷厂生产的低温软陶,经不住时间的拷打,过了不久,软陶开裂,屋顶渗水。那时路易十四花心连连,蒙特斯潘为了挽回他的心,给他吃春药,但事情败露,蒙特斯潘原本就失宠,路易十四乘机弃之,瓷宫遂被拆除。 路易十四时期,宫廷已经出现用陶器替代银器等金属器皿的状况,到了路易十五,为了让宫廷全方位地使用陶瓷,强制下令把宫廷、贵族家中所用的金银器全部熔化另作它用,可见中国瓷器对他们的影响。熔化银器的命令促使法国窑厂大量生产釉陶器,于是专门生产锡釉陶的纳韦尔窑应运而生,此窑烧制出的锡釉软质陶,具有路易十四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从而对法国的其他窑口如鲁昂窑、香堤伊窑等产生影响。部分纳韦尔窑的产品具有巴洛克风格,其形成来源于中国瓷器的工艺,器表往往描绘着中国青花瓷的装饰纹样。
重回乡土——水泗乡调查笔记
作者: 顾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中   少男少女   毕业创作   一个问题   巴洛克   现实主义创作   铝合金门窗   田园牧歌式   罗可可风格   多面性  
描述: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进行传统雕塑形式的现实主义创作是否还能有所作为?这是我在毕业创作时自问的一个问题。 拖着装有上百公斤陶土、行李的折叠车,带着对问题的思考,我开始了我的乡村调查。在水泗乡的数月间,我日复一日地用陶土塑造记录着乡长、村长、党委书记、会计、妇联主任、修鞋匠、小店老板、玻璃艺人、赤脚医生及淘藕和撑船的农民,原先的意图由模糊变得清晰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