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作为一本大书的三峡广场
作者: 刘清泉   来源: 重庆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市中心   物质化   网络搜索   长江三峡   重庆人   沙坪坝区   三峡工程  
描述: 摊开在沙坪坝区闹市中心的三峡广场,是一件大事,也是一本大书,还是一个大梦。 三峡广场始建于1997年,那时距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已有三年时间。但通过网络搜索,我发现,时至今日,三峡广场之名仍是唯一的,这说明重庆人对长江三峡的热爱是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当然也经得住日益物质化社会的洒扫和洗刷。 三峡广场的前身是三角碑,在这个更有历史感但却十分逼仄的地盘上,我当年并没有看到碑,但它一定是立在世世代代生长于斯的重庆人,特别是沙坪坝土著居民的心坎上的,所以三峡广场的异军突起,给予他们心灵的震荡,其实并不亚于三峡工程之于世界的惊奇。所以,说修建三峡广场是一个大事件,其实一点都不为过。而三峡广场最终神奇地选择了沙坪坝,或许也是对重庆人宽广胸怀和敦厚人文的再一次认定。 建成后的三峡广场,总面积8万平方米,分为绿色艺术园、商业文化街、名人雕塑园、三峡景观园四个部分。从高处看,正像一本拥有四大篇章、正在被人们反复阅读的大书。三峡景观园是广场的核心部分,浓缩了三峡大坝的壮美景观。其中,矗立于广场中心的三峡艺术碑是一个标志性的雕塑。它高19米,巍峨挺拔,直刺云天。石材都是取自长江三峡的截流石,造型呈一个个尖利的叠加在一起的三角形,不知道雕塑的创意里是不是含了对三角碑的眷恋与纪念? 三峡景观园里另一个独具特色的景观是水幕电影。
覃家岗步行街:出则繁华、入则宁静
作者: 彤瞳   来源: 重庆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市中心   物质化   网络搜索   长江三峡   重庆人   沙坪坝区   三峡工程  
描述: 坐落在天星桥转盘处的沙坪坝覃家岗步行街,说起它,当地的老人总是会回忆起它的从前。那时候,广场地砖被货车轧坏,下雨天不小心踩到坏地砖,会溅一裤腿泥浆,座位又少又烂,周围5个小区的2万多居民们很少到步行街上休闲。“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对当地的居民来说,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而如今再走到这里,任谁都会觉得大吃一惊,岂止不是从前的破败景象,这分明是别致的欧洲小镇。地上铺着的黑色格子地砖,道路两旁挺拔的法国梧桐,每走两步就能看到黑色复古的路灯,连路边的雨棚,都是欧式风格。一位来自美国的朋友麦克说,这里与他的家乡克利夫兰市的街道一样精美别致。每当他想念家乡的时候,总会来这里坐坐。 这时候是冬季,午后的阳光微微透过树梢,悄悄踏入这条美食街道。步行街的一个入口,便是一个巨大的画框式的雕塑,不能不佩服制作者的匠心独运,顺着这个画框望过去,整条街道的变幻皆收在画框之中。但这画远比画笔画出的来得生动,不但缤纷,更有季节变换风吹云动。 再往前走几步,步行街两旁种植的法国梧桐,安静美丽,是小巷沉默不语的伙伴。宁静的冬日,叶子已经开始微微变红变黄,随着透明的空气,悠悠然徐徐飘落,一瞬间,嗅到了时光的味道。
两河三岸的潼南崇龛花事
作者: 王明凯   来源: 重庆旅游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市中心   物质化   网络搜索   长江三峡   重庆人   沙坪坝区   三峡工程  
描述: 雨后初晴,温暖的太阳照着春意盎然的潼南大地。我们的汽车驶过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来到一汪清潭的琼江边。打开车门,万里花海就在眼前,不由得一阵惊呼。 琼江是涪江的支流,由潼南太安上行30公里,来到崇龛,一条大坝横亘眼前,把江水拦腰截住,形成两河交汇的宽阔江面,两条无名河延伸而去,一条向西北上行安岳以远,一条向东北上行遂宁之外,崇龛的3万亩花海就嵌在两河交汇的三岸之中,花枝礼拂、碧水涟涟。 烟波岭是观赏崇龛菜花的制高点。我们沿着水泥步道,就走进了道教文化的深邃哲理,潼南崇龛是道教至尊陈抟老祖的故里,陈抟的仙迹故事就承载于烟波岭的雕塑、石刻、碑文里面。拾级而上,549级石阶,让人阅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哲学,1919株虬枝桃叶,寓意道法;红花白花和绿色植物夹成的巨型太极图案,栩栩如生。 肃立山顶,极目四外,东面是花、西面是花、南面是花、北面是花,“七彩花海云外赏,三春大地日中来”,眼力所至,一片鲜黄,像一张巨大的金毯,铺成三万亩花浪,把烟波岭鹤立鸡群地托举出来。在红白相间的桃李树下,陈抟老祖与宋王赵匡胤旁若无人地研弈着千年棋局,凝神静气,浪漫悠闲。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