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网状】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电窑篇-窑壳制作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电窑篇-窑壳制作
-
夜宿法国的“农家乐”
-
作者:
谢方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此次旅行我们住的第一家“农家乐”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要靠先进的GPS系统才能找到,远远看去只有几户人家。 进了村,发觉我们住的房子和周围农户的房子都很“破旧”,有的房子看上去几乎要倒塌了,不过村民还是悠闲自得地住在里面。居住环境的陈旧反映了法国“农家乐”经营者的理念,具有沧桑感的旧宅反倒凸显村镇历史的悠长。这些老房子也反映出欧洲农民的务实精神——由于欧洲社会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恬静、高雅、务实的生活环境,农户之间极少有浮躁、炫耀、攀比、争奇斗艳的心态,整个乡村景色形成浑然一体的“油画”效果。 我住的那间房全部是木头结构,十分陈旧,不过床上用品却是十分洁净,洗手间收拾得光可鉴人、十分现代。过去我在法国住过的“农家乐”也都不输于此。这要感谢“农家乐”经营者的组织——“法国农家乐联合会”,它负责监督管理农舍出租的标准,定期派人来检查农舍质量和卫生条件。早在1974年,他们就颁发了《质量宪章》,根据“农家乐”的周边环境、软硬件设施、房间舒适度及各项服务,以麦穗为标志,将它们分为五个等级。最低等级一个麦穗,表示该农户家外面有花园,有可供六人使用的洗手间,供七人使用的淋浴间;有烤肉器、自动烤箱、冰箱、厨具和洗碗设施、洗衣设备、电熨斗以及提供婴儿椅。最高级别为五个麦穗,要想获得五个麦穗的“农家乐”要求十分严格,要有私家花园、停车库,还要有包括网球场、游泳池、桑拿及音乐设备在内的休闲设施。可以说,行会自律是保证法国“农家乐”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晚上我们到临近山坡的饭馆吃饭。在离开“农家乐”前,我们向主人索要房门钥匙,主人一听就乐了,她说村里从来都是不锁门的,这里十分安全,你们放心去吧。我们和女主人边走边聊,一路走去,看到白牛在坡上吃草,草鸡满地觅食……还发现村里的垃圾箱也都采用欧盟统一垃圾分类回收标准……道路整洁、路灯明亮,各类基础生活设施一点不输于中国大都市。 到了饭馆,饭厅里已经有五六个家庭坐着等候,桌上也已经摆好刀叉。我注意到了桌布的花边是手工编织的蕾丝,桌子上摆放着园子里采摘的鲜花,盛葡萄酒的玻璃杯一尘不染;另外,饭馆都有很好的艺术品位,墙上会挂几幅艺术品画,就餐所用的桌布、餐巾、杯碟、刀叉都十分考究。 法国大餐最大的特点就是慢餐。头一道是“开胃菜”——两块小牛肉;吃完开胃菜后又等了二十分钟,上来了“头抬”——很嫩的煎鱼;差不多又等了二十分钟,上来了主菜——烤炙脆嫩的鸭子;然后又端上来一碟奶酪——主人告诉我们,这顿饭的原材料,除奶酪是从三十里以外的村子里买来的,其他都是自家农场生产。最后上来的是甜点心——自家果园里种的桃子做的“桃派”。据说法国的农业及旅游接待处制定了严格的乡村旅游管理条例。例如,提供饭店餐饮的“农家乐”必须使用当地生产的农产品,不得使用罐头食品(酒和奶酪除外);必须使用本地的烹调方法来呈现本土乡村美食特色,餐饮提供的主要食品,必须是当地的新鲜食品,不得用冰冻食品。这些做法保证每个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也减少了农家之间同质恶性竞争。 吃完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摸黑下山回到“农家乐”,女主人说,如果你们还想坐下来看看书,我带你们去图书馆。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她带着我去她家的一个地下室,是一个小型图书馆,里面有好几套百科全书。这是我不曾料到的,她家的藏书比北京多数教授家的藏书数量还要多。这立即让我对眼前这位“农家乐”女主人肃然起敬。于是我在猜想,眼前这个女人也许根本不是农妇,而是一位作家,或者大学老师——厌倦了大都市的生活,才回归乡村的宁静。 (摘自《年轻人》)
-
该换的都要换
-
作者:
董竹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董竹 我老婆收到她少女时代一位女友的回信。 “这下糟了!”老婆说,“我去信时,只不过随口说让她来玩,没想到她真要来了。” “好哇!”我说,“有朋自远方采.不亦乐乎?” “可是,我们这家境……” “我们这家境,”我说,“招待个朋友还是可以的。” “我不是这个意思,”老婆说,“我的意思是,咱们家连套沙发都没有.” “有哇,”我提醒老婆,“我们坐的这张不就是吗?” “可是,我去信时告诉她,我们家用的是真皮沙发。” “怎么办呢?”老婆有些着急。 “那就换一张吧,”我说,“反正它也该退休了。咱们的存折里不是还有钱吗?” “有是有,可是要买油画和雕塑艺术品,恐怕就不够了。” “千吗要买油画和雕塑艺术品?” “我在信中说,我把咱们家弄得像个艺术收藏室。” “你为何要这么说呢?” “我想让她产生一种印象:她少女时代的竞争伙伴——就是我.正过着一种高雅的生活。” “这种高雅的生活,”我问,“大概得花多少钱?” “如果是真品的话,一件雕塑少说也要好几千元.如果是复制品呢,顶多三四百元钱。” “我看咱们就买复制品吧。至于钱,就向小姨子借好了,她不是最近两个月才涨了工资吗?”我建议道。 “另外,”老婆说,“我记得我好像还提到过一张挂毯。” “什么是挂毯?” “就是新疆人喜欢挂在墙上的那种羊毛毯。” “你叫我上哪儿弄这东西?” “你们工会主席张姐家里就有……” 两天后,真皮沙发从家具商场搬回来了,油画挂在了墙上,雕塑品也摆在了显眼的位置。至于挂毯,工会主席张姐也答应借给我了。 “现在,”我对老婆说,“你可以安心地迎接你少女时代的竞争伙伴了吧?” “我咋会安心呢?”老婆忧虑重重地看着我,“我告诉她,我的丈夫高大又英俊……” (摘自《甘肃经济日报》)
-
钱在脑袋里
-
作者:
赵倡文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赵倡文 鉴宝节目如火如荼进行着,一位大腹便便的年轻富翁拿了件翡翠饰品来请专家鉴定。漂亮的女主持人问他这件藏品是怎么得来的。富翁说是自己花二十万元从市场上买来的。富翁的话音刚落,现场的观众都惊得张大了嘴——一件小小的饰品竞价值二十万元!主持人问富翁:“难道你不害怕它是个赝品吗?”富翁说:“以前自己也买过假东西,不过这次自己花了这么大的价钱,买了一件如此珍贵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假的,一定能登上珍宝台!”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这次二十万元的投资,一定能大赚上一笔。 鉴定开始了,专家拿起翡翠饰品仔细地翻看着。现场观众和富翁的心一样都随着专家的动作,忽上忽下,期盼着给出一个天价的鉴定。专家终于开口了,问富翁:“你真的是二十万元买的?”富翁肯定地点点头。专家说:“我肯定地告诉你,你买的是一件拙劣的现代工艺品,这个翡翠的绿还是人工做上去的。你亏大了!”专家的话又一次让现场的观众惊呼——一二十万元呀!真的就这样打了水漂!面对主持人,年轻的富翁讪讪地说:“只当自己交了学费,下次再来!” 接下来上场的是位个子不高、瘦瘦弱弱的女孩子,她拿了一件青花瓶。主持人照例问她是怎么得来的,她说是自己和师父在民间淘宝淘来的,花了一千三百元。 有了刚才二十万元的大起大落.观众席上发出了一阵轻松的笑声。女孩儿被这笑声羞红了脸,她低着头抱着花瓶走向了专家席。专家让女孩儿讲讲自己对这件藏品的认识。女孩儿说:“根据这件瓷器的特征,它应该是明代中期官窑烧出来的产品。”女孩儿讲完,专家赞许地点点头说:“你说对了一半,它确实是明代官窑的产品,不过年代比你说的还要早,它应该是元末明初的产品,因为它有明显的元青花的痕迹,我们给它估价十五万元人民币。恭喜你,请登上珍宝台!”鉴宝现场一片惊呼,大家怎么也不相信,一千三百元买的东西,转瞬间竞价值十五万元,钱赚得太容易了! 珍宝台前,主持人问女孩儿有何感言。女孩儿激动得脸更红了.对现场的观众说:“此刻我想起了师父曾对我说过的话,钱不在银行里,也不在口袋里,而是在脑袋里。大家说对吗?”现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摘自《女子世界》)
-
文明的坐标在哪里
-
作者:
马未都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马未都 以收藏而言,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今天,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可以感受到时代带来的幸福。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是战争时期多于和平时期、贫困时期多于富足时期,而我们赶上了富足的时期。我们的文化从文字出现算起,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历史中,我们每个时代都有标志性的器物,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秦代兵马俑、汉代的玉、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元青花、明清官窑瓷器等,这些都给我们一个提示,提示文化曾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有一次,我去做足底按摩,按摩师跟我说:“马先生,我们都熟了,我买了一块玉,您给我看一下是什么朝代的。”我一看,是一块新玉——这个不用说,她在地摊上买到老玉的可能性不大。我问:“你花了多少钱?”她说:“三千块钱。”我当时听了感到很震撼,我不能想象一个足底按摩师,一个社会最基层的人,愿意花三千块钱买一块玉。这件事当时给我的震撼超出了一个世界纪录的诞生。我们收藏文化的宗旨就是感知文明,怡养情致,这种审美已经达到了社会最基层。我们能有多少东西留给后代呢?只有自己创造的文明。 我们对于文化的尊重,今天提到了一个社会的高度,现在经常举办大规模的文化活动,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认识到尊重文化的重要性时,必须回顾那些沉痛的历史。 我十几岁时看到的破坏文物的现象,今天想起来仍觉得非常可惜。但我们今天依然没有把保护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潜意识里觉得破坏不可惜,有时候我们并没有强烈的意识去保护自己的文化,不能很自觉地去抵御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的城市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全国各地的县级城市都是一样,如果把路牌捂上,把你空降下来,你邵不知道在哪里,因为地域的文化符号一点点地在消失。 北京东便门有个皇城根遗址公园,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一下那里的残垣断壁。了解北京的人都清楚,东便门、西便门,本足平民走的。当时要进入北京城,所有平民都要在此排队,人多时要排上一个星期,所以这个门就被窝在里面,无意中保存到今天。现在,这一块被开发成“皇城根城墙遗址公同”,公园里立了一块石碑,碑上是一段歌功颂德的话,说这遗址公园有多么多么的好。我看到的时候就非常愤怒,如果让我来写碑文,我一定这样写:我们的北京城曾经是一个怎么样的古城,有多少辉煌的城墙。这些城墙最后保留到什么时候,由于我们的无知被拆掉了。一个偶然的因素,剩下了这一段残垣断壁,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记住这段历史。 今天我们谈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文明的坐标在哪里。文明的坐标不是空泛的,它是由文物来标志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物来标志,来表明文明曾经达到过怎样的高度。这个高度,第一是文化的高度,第二是艺术的高度,第三是科技的高度。 我们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肯定不是聚财,而是教育,我们要教育下一代人。我们一生当中有很多的乐趣,年轻的时候,男孩追求女孩是第一大乐趣;成年以后,对于资产的追求是个乐趣,比如说要有房子、车子。但是当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时候,物质的乐趣就会消失,精神的乐趣会随之而来。文化的乐趣才是永恒的。我们只有珍惜自己辉煌灿烂的文化,才会有美好的明天。 (摘自《茶当酒集》文化艺术出版社)
-
话说鲍鱼
-
作者:
邓刚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鲍鱼不是鱼,却比鱼的名气大 多了,随着经济浪潮的升腾,鲍鱼 成了各种宴席上的大菜,什么清蒸 鲍鱼、红烧鲍鱼、沙拉鲍鱼、五彩鲍 鱼、酱焖鲍鱼、滑熘鲍鱼、麻酱鲍 鱼、香菇鲍鱼……请客的或被请的 都感受到一种高档的品位,、然而在 我小的时候,在辽东半岛沿岸的任 何一个海湾,只要憋一口气扎进半 人多深的水里,就可以提到鲍鱼。 用刀将壳里的鲍肉剜出来,放在火 堆上烤得滋啦啦冒油.然后就胡乱 地嚼着,稀里糊涂地咽下肚去。为 此,我们敲击鹅卵石打拍子,抻着 脖颈高唱:“我们都是穷光蛋,口袋 里没有一分钱;我们都是阔大爷, 鲍鱼海参就干饭……” 那个年代好像总是饿.只要能下咽的东西都发了疯般地往嘴里塞,但最珍贵的还是粮食,所以,要是一斤鲍鱼肉能换一斤大米,那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现在,一斤鲍鱼肉能换一百斤乃至一千斤大米还要倒找钱呢__为什么呢?人们的口袋里有钱了。饿惯了或饿怕了的中国人有了钱,首先就想到吃,从低级吃到高级,一路吃下去,最终吃到山珍海味,也就吃到鲍鱼。会挣大钱的商人也就趁热打铁.大力宣扬鲍鱼的营养——鲍鱼富含丰富的球蛋白,营养价值是核桃的七八倍:鲍鱼的肉中还有一种神奇的“鲍素”,能够破坏癌细胞生成。医学界也擂鼓助阵,说鲍鱼具有滋阴补阳功效,平肝,固肾,调整肾上腺素分泌,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补阴补阳的食物一般是有着严格区分的,如果你阴虚吃人参,会更升腾燥火甚至大流鼻血.而鲍鱼却阴阳并用,补而不燥,绝无副作用。锦上添花的是,五彩缤纷的鲍壳还是著名的中药材石决明,因为有明目的功效,我们的老祖宗称它为千里光,在千里光中间包裹的鲍鱼肉,那真正是了不得的绿色食品。渔村里的人对鲍鱼不太有华丽的形容词,但却有着朴实而精彩的评价:鲍鱼不塞牙。细细想想,这可谓极致的表扬了,什么高级的鱼呀肉呀,吃了都塞牙,而既富有弹性又有咬劲儿的鲍鱼肉,却不塞牙,绝对妙不可言,令鲍鱼更上一层楼的光彩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冷战以来中美两国第一次破开坚冰的超级外交周恩来总理亲自布置交办给国务院任务,招待外宾的国宴上要用辽东半岛的鲍鱼.因为北纬三十九度的海水不冷也不热,最适于鲍鱼的生长。任务下达到黄海的獐子岛后,人们备感光荣和自豪,尽管鲍鱼在冬季都深藏到礁石深处“冬眠”,很难寻找足迹,但年轻的潜水员王天勇鼓起勇气,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潜进海水里寻找和捕捉质量高档的鲍鱼。他先后奋战多天,下潜一百多次,终于捕捉到一千多公斤高质量的鲍鱼,并火速送到北京。《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后,周恩来为此致电,表扬为这次重大外交成功而奋战的劳动者是“幕后英雄” 然而,越高级的东西就越少一现在,鲍鱼也就一百倍地稀有和珍贵:于是,所有见钱眼红的人都拼了命地跳进海里,剃光头般地将海底刮了个精光,连鲍鱼崽子也斩尽杀绝,鲍鱼身价倍增。有一段时间,日本吉品鲍鱼的市场价为每克十元左右。再发展下去,可以摆到黄金柜台上了。 前面说过,鲍鱼不是鱼,其实是贝类,但一般贝类都是双壁壳,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可怜的鲍鱼却是单壁壳,另一面空荡荡地暴露出一大片嫩肉,所以它只好将嫩肉一面紧贴在礁石上,即使是走动,也是相当谨慎地贴着石面滑行,一旦遇到天敌.它就立即拼死吸附在礁石上,就是将鲍鱼壳砸得粉碎,那块嫩肉也像铸就在礁石上,岿然不动。不过,人类是绝顶聪明的,我当“海碰子”那阵,就有不锈钢做成的鲍鱼铲子,手持这亮闪闪的武器,任我在水下大开杀戒,无论鲍鱼怎样抵抗,也会百分之百地被铲下礁石。看到裸露出嫩肉的鲍鱼在水波里无可奈何地翻滚.我得到一种征服的满足。多次的捕捉更使我经验丰富,因为鲍鱼喜欢吃海藻菜,又爱在光秃秃的礁石上滑行和晒太阳,所以上半部光亮、下半部长满海藻菜的“和尚头”式的礁石上,肯定会有鲍鱼。我只要潜进水里,瞪大眼珠子寻找“和尚头”,就会收获丰厚。 可当我成为一个写作者时,当我懂得一些生态失衡的科学道理之后,我才意识到我曾经是多么的愚蠢可恨上个世纪末,当我再度潜进辽东半岛的浪涛里,我发现以往丰富多彩的水下世界,竞变得空空如也。我仿佛漫游在月球或火星的山谷里,四周一片死寂。失去生命的礁石更加沟壑纵横,俨然一张张皱纹密布的老脸,上面刻满了哀怨……无论我怎样寻找,哪怕是找到一百个一千个“和尚头”礁石;也看不到半点鲍鱼的影子。冷清似无形的利剑,不断穿透我的身体我的心胸我的大脑,我感到我的灵魂在打哆嗦。因为我曾是杀害这里生命的一员干将,我怕成千上万海的鬼魂对我进行报复。我开始哀鸣:没有鲍鱼的大海还能叫海吗?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突然,人类餐桌上的鲍鱼多了起来,不单是豪华的酒店,连最不起眼的小店也堆满了五彩缤纷的九孔花壳鲍鱼。而且鲍鱼的个头越来越大,鲍肉越来越肥,这使我疑心并忧心。因为聪明绝顶的人类,什么损招儿都能想出来,说不定又发明了什么化学药剂,催化和催胖了可怜的鲍鱼。带着疑心和忧心,我趁作家协会到辽东半岛中的獐子岛采风时,全身披挂,戴上水镜,穿上鸭蹼,以当年“海碰子”的姿势,一个猛子扎进海里。我当真感到我回到童话中的童年里,抬头看,天蓝得令你心动,低头瞧,海清得令你心慌,憨厚的黑鱼还是朝我瞪着莫名其妙的大眼睛,金色的黄鱼还是匍匐在礁石上觅食,粉红色的水母舞姿翩翩地游过来,有节奏地伸缩着大蘑菇脑袋,真是绝妙之美!但我潜进更深的海底时,不禁大吃一惊,前面竟然是一大片白花花的花岗岩,一方换一方的巨石,像宽阔的草原般铺开。细细一看,原来是岛上的渔人给鲍鱼海参修建的“住宅小区”,在深深的水下,布满了七彩光色的鲍鱼和梅花刺儿的海参。 经过了解我才知道:这些在人类掌控下的鲍鱼到了冬季休眠之时却依然清醒并茁壮成长。原来人类给它们来了个大搬家,搬到南方的海里。因为冬季南方海水恰好是北方海水夏季的温度。也就是说,寒冷的季节里,人们将鲍鱼千里迢迢地送到南方温暖的海域里;等到北方变暖时再千里迢迢地拉它们回家,这样鲍鱼就会永远在北纬三十九度上下的水温中生活,这就是著名而巧妙的“北鲍南养”。所以本该四年才长成的鲍鱼,两年就可以收获了。 那天我望着波涛起伏的海面,想到人类确有许多可恨可怕而又可爱的智慧,可是,在如此浩瀚的大自然面前,这到底是大智慧还是小聪明?它所带来的,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摘自《文汇报》图/李春明)
-
民间处处有智慧
-
作者:
孙振军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孙振军 过去的文化人、艺术人,是很重视、敬仰甚至畏惧民间的。因为民间的东西厉害,而且是真厉害不是假厉害。曾几何时,作家、艺术家、表演家,要搞农村题材,就到村里当农民:要搞企业题材,就到工厂当工人:要搞军事题材,就到连队当士兵。 但现在的情况和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不仅是不同,而且是南辕北辙、天壤之别。作家写小说,看看报、上上网,然后就可以胡编乱造好几百万字:编剧写本子,更简单,吃几个猪脑子,喝八两二锅头,找一个速记小姐,然后一干人缩在一个小宾馆里.满鼻孔冒烟、满嘴喷唾沫星子地胡侃几天,就是三百集的电视连续剧:鬼跟鬼打,神跟神打,鬼跟神打。当然,鬼看不懂,神看不懂,人更看不懂。但是,歪打歪着,据说这类东西让外国人很惊悚——看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他们说中国人不能惹,报复心太强了,记仇能记那么久:看完《英雄》,他们说中国人不敢惹,民间武器太厉害,弓箭、飞刀胜过原子弹、激光制导火箭弹。 艺术家中有少数搞现实题材的.也只不过是换换行头而已。比如用一个女演员,如果让她演警察,最新式警服一穿.再往腰最细的地方或粉皮嫩肉臂腋下藏一把小手枪.就可以去办大案了;如果让她演暗娼,超短裙、吊带衫一穿,左手夹一支香烟,右手拨撩着头发,再露一点乳房,就可以左右周旋、八面逢迎了。比如用一个男演员,如果让他演英雄,最具有时代感的庄重衣服一穿,眉头皱着,双目很忧郁也很有神,就行了;如果让他演流氓,就戴上礼帽、墨镜,穿上白灯笼裤、黑衬衫,敞胸露怀,再加上人工贴上去些猪鬃做胸毛,就万事大吉了。 你可以忽视民间,但不等于没有民间:你可以不汲取民间智慧,但民间照样有智慧。 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民间处处充满着智慧。这些智慧,有偷梁换柱式的,有移花接木式的,有答非所问式的,有直奔主题式的,有旁敲侧击式的,等等。总之,五彩缤纷,应有尽有。 这些年长盛不衰的电视小品里的智慧,其实都是极具民间属性的。宋丹丹饰演的乡村超生孕妇,满腹怨气地发牢骚:“整天东跑跑.西颠颠,连点儿水果都吃不上!”而饰演她丈夫的黄宏.立马就把这话顶回去了:“不是刚吃两根大葱吗?”至于大葱是不是水果,他管不着,也不想管。赵本山饰演的大忽悠看倒霉蛋范厨师实在无油水可榨,就假装训斥老婆:“说什么自行车?说什么自行车?”一直提醒到范厨师将自行车发自肺腑地主动拱手相送才善罢甘休。 别以为民间智慧都是直筒筒的,不会拐弯,有时他们的曲径通幽,足以让你叹为观止.颔首折服。在灵宝的深山里,一到秋天满山遍野都是红彤彤、圆滚滚的大苹果,煞是诱人。一天,我们驱车在山里行走,走了许久才终于发现路边有果农在摆摊卖苹果。我们一行大喜过望,急忙停车凑上前去欲大饱口福。“苹果多少钱一斤?”我们七嘴八舌地至少问了五分钟,而那对卖苹果的农民夫妇始终都只这样回答:“俺这是套袋的!”什么意思呢?他们其实想告诉我们.他家的苹果和别人的不一样,在苹果生长的过程中,用小塑料袋一个个地把苹果套了起来,这样既可以充分吸收紫外线,又可以防止农药污染,是不折不扣的绿色食品,理所当然应该卖个好价钱。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人家说的价格成交。 民间智慧,让我想起一句名人名言: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摘自《西安晚报》图/Robyn Neild)
-
口罩的前世今生
-
作者:
YAMI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Yami 中国古代发明? 古代的口罩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脸上绑块布片就成。日本忍者的面罩看上去更精致一些,包得更严实。他们的目的与卫生事业无关,跟当今明星有得一比:让人认不出来。 另外一些古人脸上遮块布的目的就高尚得多。历史记载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在公元前六世纪,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因此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用布包住脸。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祭师就戴着“口罩”。 还有一种职业的人群同样在脸上围块布,却总算跟卫生搭上点关系:食品卫生。据马可·波罗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有人考证说那块布不简单,是用蚕丝与黄金线织成。 马可·波罗随手记这么一笔无非是个闲闻逸趣,可就有人认定这是中国人发明口罩的实证,后来世上有口罩一物与中国元代怕口气重的太监污染食物的皇帝有莫大关系。中国这项伟大的发明就让马可·波罗转了一道手,让欧洲人学了去。 在欧洲,早年医疗产业被巫师所把持,真正的医生势单力薄。瘟疫盛行时,医生四处奔走救治病人,控制疫情,巫婆神汉们觉得医生抢了自己的生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骚扰追打。医生只好用纱布遮住面目,让巫师认不出,以防遭到报复。根本在于知道了细菌 在口罩应用于医学之前,无菌外科的规范虽然已包括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器械,外科医生得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但并没有使用口罩进行防护,医生手术时常把自己口鼻腔中的细菌传染给患者,从而引起伤口感染。 1895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发现了空气传播病菌会使伤口感染,从而认为人们讲话时带菌唾液也会导致伤口恶化。于是,他建议医生和护士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举果然有效,病人伤口感染率大为减少。从此,各国医生纷纷采纳莱德奇的建议。于是,口罩便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和推广开来。 1899年,一位法国医生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手术衣的衣领上,用时只要将衣领翻上就行了。后来改成可以自由系结的办法,用一个环形带子挂在耳朵上。现代口罩就这么华丽地诞生了。西班牙流感 口罩从医院走出来,变成公众常备用品,是伴随着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西班牙流感”而来。 1918年3月Il日午餐前,美国堪萨斯州芬斯顿军营的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就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认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出人意料:到了中午,一百多名士兵都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这个军营里已经有了五百名以上的“感冒”病人。 随后,流感传到了西班牙,总共造成八百万西班牙人死亡,这次流感也就得名“西班牙流感”。 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特别是红十字会和其他医护人员。从当年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口罩已经成为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一位乘客因为没有戴口罩而被电车售票员拒绝上车。从照片上看,没人拿这东西开玩笑,都老老实实往脸上捂纱布,到处是白花花一片。“非典”与“口罩文化” 2003年,相信所有人都记得“非典”期间的氛围。曾经人潮汹涌的街道一时冷清得不可思议,偶尔几个行人,面孑L上也罩着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原来只卖两三元钱一只的纱布口罩,到了论“层”而卖的地步:八层,三元;九层,四元;十二层,六元……其中,最昂贵的所谓“高科技口罩”已达每只近百元的天价。口罩的供不应求甚至波及大洋彼岸,美国新泽西州不少华裔相继订购口罩寄送中国亲友,导致该州不少地方口罩缺货。 但,被恐吓得差不多了,人的逆反心理又开始作怪起来。报道上说,北京一对老夫妇上街,老先生的口罩上写着“一夫当关”,老太太的口罩上则写着“万夫莫开”,甚至王府井商业区街头的人物雕像,也被北京人戴上了口罩。 带有各种活泼的卡通图案的五彩口罩中,印有“Kiss me”、“我不怕”、“众志成城”等字样的口罩层出不穷。甚至在时装之都巴黎和米兰的T型台上,都出现了好几个系列的口罩时装秀。媒体也不停地放大戴口罩的乐观情绪,各种口罩秀被拼合成大图出现在报纸杂志上。 口罩带来的肃杀之气被轻松搞怪的图案渐渐消解。口罩的艺术化已经让它本来的功能作用和后挖掘的装饰作用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甚至相互融合。它的停留场所也从户外渐渐地转移到室内,甚至成为送礼佳品。 反亲密的道具 说到底,不论怎么搞笑,口罩仍然是戒备和防范的工具和象征。例如,中国古代闺阁中的小姐常做的动作就是用帕子掩口.在外人面前遮住自己的牙齿和表情。从这个意义上说,手帕的移除和赠与,象征着去除两人之间的障壁,建立亲密关系。 回溯历史,口罩让我们身处喧嚣人间又仿佛遗世独立,在我们与世界之间建起一道隔离墙,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也在散布一种恐惧的气氛。口罩的历史,也是医学卫生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历史与消解恐惧的历史。 (摘自《先锋国家历史:误读中国1000年》九州出版社)
-
老东西
-
作者:
淡淡一片去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淡淡一片云 老女人,独居。养狗,取名为“老东西”。同食同起,形影不离。 老女人坐在门框上发呆。一双浑浊的老眼盈满岁月的坎坷。 老伴去世了。没了老伴,房间变大了,能去的地方却变小了。 常自言自语地说话。自己问,自己答。 说累了,就喊一声“老——东——西”。 一声温柔的“老——东——西”,趴在墙角晒暖的“老东西”,就会摇着尾巴来到女人身边。 狗儿在老女人面前蹲下,玲珑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温柔地看着老女人。 老女人的眼睛开始花花。 狗儿轻轻地呜咽一声,扭头钻进堂屋里。 堂屋条几的左侧边摆着一个相框。 狗儿无声地衔来镜框,老女人青筋凸露的双手开始颤巍巍。 老东西,镜框里的老东西,慈祥得像一汪温泉。 老女人紧紧抱在胸前。 下颔轻点,眼又花花。 (摘自《8小时以外》)
-
一颗心,路过一张纸
-
作者:
暂无
来源:
特别文摘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施釉
电窑
陶瓷厂
压砖机
联动线
一次快速烧成
釉面砖生产
网状
喷雾干燥器
传送带
-
描述:
文/张丽钧 因为喜欢精美别致的句子,所以做了语文老师;因为做了语文老师,所以越发喜欢精美别致的句子。 我教过一个锦心绣口的学生,名叫杨莽,他特别善于驾驭汉语言文字。读他的作文时,我总声称自己“不舍卒读”——舍不得一口气读完,就像吃最可口的东西,忍不住要省着吃,细细品味并努力延长那美妙无比的滋味。 杨莽是这样描摹春天的:“春天,点亮了花朵,唤醒了蜂蝶,打痛了百灵。” 杨莽是这样描写水滴的:“一滴水,落在平静的湖面。湖水说:痒——” 哦,原来,“痛”和“痒”还可以这样用,我好崇拜我卓尔不凡的弟子! 类似这样的句子,杨莽几乎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就在这样的句子面前幸福地沉迷。 我痴痴地想,那被杨莽捏在手里的,该是怎样一支灵秀的笔呀!它把百灵的鸣啭说成是因遭到春光的猛然击打而发出的娇啼,它从一滴水碰触到镜面般湖水的一刹那感到了一阵阵痒意。我喜欢看杨莽像水滴释放涟漪一样从容地释放他的诗心。我喜欢听杨莽像百灵说解春天一样娓娓说解他的情怀!我不忍独享这些精美别致的句子,总是激动不已地高声诵读给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听,直听得他们齐声欢叫起来。 我把杨莽的诗拿给写诗的丈夫看。他看后神色黯然,幽幽地说:“你必须承认这世界上有天才。”他留下了杨莽的几首诗,说是要帮忙寄给全国顶级的诗歌刊物《诗刊》。没想到,《诗刊》竟很快就刊发了杨莽的几首玲珑小诗。于是,我和几个像我一样热爱着汉语言文字的语文老师越发坚定不移地充当起了杨莽的铁杆“粉丝”。 杨莽要高考了。我破天荒地鼓励他用诗歌写作文。 他写了,并且获得了骄人的高分。但是,因只有语文单科成绩突出而其余几科成绩平平,他落榜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一直不能忘怀杨莽和杨莽笔下的文字。我在课堂上拿出他的诗做范例,直听得他的学弟学妹们惊叹不已。但后来,我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说杨莽做着一份远离诗歌的体力活,薪水少得可怜。 我好心疼那颗诗心,好担忧粗糙的日子会磨损了那美丽的情怀,好害怕那支被缪斯深情亲吻过的笔会落满尘埃。 我有一个痴望,愿尘世中的人们在遇到那支敏感灵秀的笔时不要轻慢,不要忽略,要认出它,珍惜它,让它依然葆有用精美别致的语言说出自己内心痛痒的兴致,让它爱着,兴奋着,开出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的无可替代的花。 一颗心,路过一张纸,欣然卸下了自己的欢喜或忧伤,看见的人应当珍视,也应当认真想一想,该怎样赋予那善感的心更多歌唱,而不是悲吟的理由? (摘自《让我在鲜美的时候遇上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图/Robyn Ne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