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雕塑家让·布夏(Jean Boucher)
作者: 郭煜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好奇心   格罗斯   美术学院   艺术人生   亨利   雕塑家   编译工作  
描述: 笔者在今年夏天根据雕塑家朱尚熹提供的《亨利·布沙尔的雕塑及像章(1875-1960)》一书,结合布沙尔博物馆及其网站相关记载,完成了雕塑家亨利·布沙尔一文的编译工作。进而对同时期巴黎美术学院对中国雕塑有影响的另三位教授——让·布夏、保罗·朗多维斯基、西格罗斯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期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艺术人生,发掘益于今日我们所从事的雕塑文化的探索。本着这个目的,笔者随即开始收集与其相关的法文资料,着手进行翻译这篇纪录雕塑家让·布夏生平和作品的文章。雕塑家让·布夏(Jean Boucher)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接替已逝导师安东尼·梅西埃,执教于巴黎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李金发是布夏的第一位中国学生,1921年秋-1924年11月就读其门下,郑可1925-1934年在其工作室学习,刘开渠1929年秋-1933年,周轻鼎1931年-1939年左右。同时期就读亨利·布沙尔工作室的有曾竹韶、王临乙、滑田友;就读保罗·朗多维斯基门下的张澄江、王子云;就读保罗·西格罗斯工作室的程曼叔,也对让·布夏的雕塑艺术有所了解。李金发曾在《美育》杂志上刊登过让·布夏的作品《临海》以示纪念。刘开渠曾作过让·布夏的助手,根据他的回忆——"让·布夏在雕塑艺术上,他反对学院派,主张自由创作,重视独创和天才的发挥。"笔者认为中国现代雕塑最早的来源应该归于法派体系,我相信我们这种寻根式的研究性工作,对我们今天的雕塑研究能产生积极的意义。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