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韦庄的女子
作者: 余显斌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和你一起,第一次,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如同一曲轻淡的音乐。 天,嫩得如水;水,白得如天。每一声鸟鸣,都是一棵青嫩的草芽,而你的每一次微笑,都是一朵盛开的花,在我心里沁出一缕花香。 和你蛰住在韦庄,蛰住在无边的花色水光里。第一次,我知道什么是青花瓷,就如这生活,洁净,细腻,优美。 你俯身窗口,望着外面,轻轻道,没有战争多好! 我点头,站在你身边。
花逝于水
作者: 汪浩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梅雨下的庭院,缠绵,凄美。青色的砖瓦已经在岁月里浸淫成另一种颜色,陈旧、灰黑,布满了苔藓的痕迹。那屋顶上的天井,如同女人的心思,似乎细节间藏匿着虚空、失色、错位的人世美好。 忽然,天地之间,传来一声叹息。“五月里来是黄梅,梅雨漫天泪满腮。又怕雨湿郎身体,又怕泪洒郎心怀。”这是隔壁堂姐珍的声音,她是个黄梅戏迷,偷得闲时,常常关上院门,在自家的天井旁挪移莲步,蹑轻步,收裙裾,像一朵桃花,落于青花瓷盘之上。
顺义之青花瓷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顺义之青花瓷
抱盆景
作者: 郭继端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天地苍茫人独行。 大家都说我是个不称职的野生动物保护者,因为我从未赤裸身体、涂抹颜料、粘上羽毛、游走呼喊…… 这大半生,我做的最轰轰烈烈的一件事是:不久前,在北太行的龙脊山脉,救了一只通体雪白的猿猴。 之后,白猿送了我一株树。 之后,我把树栽在一个青花瓷盆里,制作成盆景。 我还能给你提供以下信息: 树是崖柏,名“血柏”,稀有活体,约1000龄,根部有刀砍斧斫的痕迹; 白猿,约60龄,身被伤痕系枪伤。
淘来的幸福
作者: 黄建霞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每天早上,退休在家的张大爷都会到集市上转一圈儿,看看有没有什么入眼的好玩意儿。张大爷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古玩,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情有独钟。闲着没事儿,他就喜欢看看鉴赏书,电视上的《民间鉴宝》节目更是一期不落地看。 这天,正在集市上闲逛的张大爷一眼看到一件青花瓷器,浅口盆的形状,颇似鱼缸。他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推正眼镜问小贩:“你这玩意儿,多少钱?”对方连忙说:“五百。
淘来的幸福
作者: 黄建霞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每天早上,退休在家的张大爷都会到集市上转一圈儿,看看有没有什么入眼的好玩意儿。张大爷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古玩,尤其是对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情有独钟。闲着没事儿,他就喜欢看看鉴赏书,电视上的《民间鉴宝》节目更是一期不落地看。 这天,正在集市上闲逛的张大爷一眼看到一件青花瓷器,浅口盆的形状,颇似鱼缸。他翻来覆去地看,然后推正眼镜问小贩:“你这玩意儿,多少钱?”对方连忙说:“五百。
头牌
作者: 王宝国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银铃是黄河口剧团的头牌,也是“绕梁腔”的唯一传人,能像磁石一样吸来爆棚的观众。每当听到“白娘子我上舟船更换衣衫”,观众便立时屏住气息,竖起两耳,将头后仰,仿佛看到一根锃亮的银丝从云端直贯而下。 团里的台柱子谁不尊着宠着?剧团驻地向南有一片银杏林是银铃吊嗓的地方。早晨不论多忙,伙房的老周都会准备好两个鸡蛋候着,看到银铃吊完嗓回来,便把鸡蛋打在一只白地青花的瓷碗里,再用刚烧开的水一沏,明白亮黄的一大碗。
捡漏
作者: 邵远庆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杨森是位收藏高手。杨森搞收藏,起步比较早,藏品种类也多,瓷器、玉器、铜器、字画一应俱全。当然,杨森在选择藏品上还是有侧重点的,他最喜欢的是瓷器,再准确些说是青花瓷。 青花瓷种类繁多,什么唐青花、宋青花、元青花、明清青花,什么斗彩瓷、粉彩瓷、秘色瓷、玲珑瓷、影青瓷,什么平等青、苏麻离青、石子青、回青等等,无论哪个品种,杨森都了如指掌。 杨森现存的藏品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从朋友那里得来的。因为他知道,这些朋友大多是文物贩子,一个个比猴子都精明,他们出手的东西,不知道转了多少人的手。这种渠道得来的藏品,虽然在真伪程度上少了几许风险,但是从收藏价值来讲,利润空间相当的小。一件藏品即使没有看走眼,想从中间谋取很大的利益也难上加难。 相对来说,杨森倒是更喜欢捡漏。闲暇时,杨森总爱骑着自行车,慢慢悠悠地在乡下转悠,说是欣赏乡间旖旎无限的田园风光,其实他心里一直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就是看能不能从那些农家小院里淘到宝。从这里弄到的玩意儿,大多都是出自“生坑”,也就是刚从地下挖出来不久,还未曾被人见识过的东西。杨森很有这方面的经验,越是遇到好东西,他首先表现出的,越是冷淡和平静。
饭碗
作者: 暂无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县令王灵昌弯腰从脚下抓起一把泥土,缓缓松开,微风拂过,手中泥土随风远去。 王灵昌的眼睛顿时红涩。 三年大早,万亩良田已是寸草不生,身为一县之令,怎能不心急如焚。可朝廷的救灾粮还没有影子,怕是,救灾粮在来的路上就已被州、府分刮完了。 老仆人在身后轻唤了一声:“老爷,回吧!” 王灵昌回身,望一眼面黄肌瘦的老仆人,轻叹一声,不无凄凉地对老仆人说道:“你也走吧!不要留在我身边等着饿死了。” 老仆人干涸的老眼立刻有了一点久已不见的泪花,说道:“老爷不走,我也不走。” 王灵昌一声长叹,无语而返。 回到县衙,在县衙门口,王灵昌见到了几个枯干瘦弱的乡民。全县乡民已因灾走死逃亡十去七八了,整个县城人影稀疏,笼罩在一片死寂的氛围之中。 王灵昌问道:“怎还不走?” 乡民摇头哀叹:“故土难离啊!何况,您一县之令与我等一样忍饥挨饿,固守家园,我等又怎忍心离去呢!” 王灵昌登时热泪盈眶,深深地对乡民们施了一礼。 进了县衙里,偌大个院落亦是人去院空,寸草不见,一片灰暗。王灵昌干干地咽了一口唾沫。老仆人见了,转身走开,片刻回来,手里端着一只青花小碗,递给王灵昌道: “老爷,喝口水吧!” 王灵昌接过半碗浑浊之水
张果老
作者: 冯骥才   来源: 小小说月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身遗憾   陈还   色块   一幅画   画说   一曰   印象派画家   陈就   一颦一笑   下角  
描述: 好好的一套老东西失去一件,不成套了,这不成套的东西叫作失群。失群原本是令人惋惜又没辙的事,失群东西的价钱本应大打折扣,到了天津卫的古玩行反倒能拿它赚钱。怎么?不信? 今儿天好,索七来到估衣街,逛一逛他最欢喜的宜宝轩古玩店。运气不错,隔着临街的玻璃窗,他一眼就瞧见里边木架立着一排五彩瓷人。索七玩瓷器绝对到家,那一排瓷人在他眼前一过,立时看出是嘉庆官窑五彩八仙人。
< 1 2 3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