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大地之声
作者: 陈奕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2010年8月31日,我应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邀,历经24个日夜,绘制大型工笔花鸟画《大地之声》,并悬挂于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大厅。随赋感怀。 大地,是13亿中国人民命名的。 大地之上,万物生长,江山如画。从长江长城到黄河泰山,从南国红木棉到京城白玉兰,从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从跨越式发展的大都市到开放型改革的乡村田园,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到处都是盛世和谐的新镜头,到处都是一张张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般的中国人的笑脸…… 大地辽阔壮美,江山万里多娇。5000年来,我们的胸怀也宛如大地一样辽阔壮美、气吞万里。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和强盛,离不开亿万万中华儿女组成的人民大地,离不开炮火与抗争、屈辱与前进、光荣与梦想、和谐与发展的最激越的时代强音,更离不开我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步伐越来越坚定、道路越来越宽广,大地之美,无限欣欣向荣。正所谓,人之兴,下接地气;家之兴,下接地气也;国之兴,下接地气也。地气乃人气,人气足,气场足。一个国家的人气、一个国家的气场是否强大,将直接取决于我们脚下这片广袤的大地。 春潮涌动,打开天宇,云蒸霞蔚,一声声春雷响彻在头顶。 我仿佛听见,一种开天辟地的、振聋发聩的、期待百年的声音突然降临了! 这是大地之声。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
作者: 陈奕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一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是的,就是这种小感觉,不一定非要别人看清楚,或者干脆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但只要你自己看清楚她才行,才好继续你的下一笔。我想这下一笔,不再是画她的骨架,而是画她白里透红的皮肤、皮肤颜色的变化、变化时的自然法度,半个春天过去了,一整个夏天过去了,然后是秋天、冬天,一个人啊,每天每夜工笔,一点点在宣纸上还原她圣洁的美、高远的美,这美,千年一瞥,惊心动魄。 画完了一朵,是下一朵,直到把盛景里的莲花一朵朵画尽。后来,才想起那些荷叶儿,才捡起那些大如雨伞的荷叶儿慌张着画,很乱,没了章法,但心事还是有次序地保留了的,如同在狂风骤雨里以荷叶翠盖的元人王冕,小小年龄反成画痴,这“王冕画荷”的传说,妇孺皆知,代代流传,不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吗?荷叶儿太过嚣张、霸道,和画莲花相比,应该是朝张扬里画、朝狂野里画,一片比一片墨绿,一片比一片墨,绿到极致的那种墨,水墨的墨,怕是这盛世的主打色了。
塞北的秋
作者: 葛振东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塞北秋来,风光独好。 塞北的秋天,清如水,明如镜,秋高气爽,云淡天高,气候宜人。 初秋,微风习习,天际瓦蓝清澈,高原五彩缤纷,满山遍野一片翠绿。沙丘、土梁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草,像镏金的翡翠,光彩耀人。各种树木花草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群山峻岭竞相炫耀自己华丽的衣装。田间秋菜滴翠,谷浪翻滚;山野草木葱郁,弥漫的果香沁人心田;山间溪水清澄,河水凝碧。 在塞北古城郊外,登高眺望,五彩斑斓的旷野尽收眼底。 中秋的阳光温馨恬静,田间的秋风和煦轻柔。我躺在沙丘上,尽情享受着秋日阳光温情的拥吻,把柔柔秋风揽在怀中,将花草的芬芳注入心间。听潺潺水声拨动了我少年时的心弦,让它和着风的旋律,悄然轻唱。那久已失去的童心也被林中的小鸟衔着,在蓝天上快乐的飞翔。
雪的样子
作者: 高雁萍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雪,是在不知不觉中下起来的。 我喜欢于静夜听雪。听雪在枯叶残枝上酿造绿意,听雪在芍园梅林间孕育花香,甚至春雨,甚至荷风,甚至杨柳飞絮。情由境起,境由心生,那雪的丝竹,便袅绕于耳,缕缕不绝。 夜幕四合,雪雾笼罩的万家灯火中,赶路的人越来越稀少;没有风,雪中的广场和街巷变得安宁而宽阔。 雪的家是大地。所以,雪不急。雪在路灯和五彩虹霓的映照下,像小夜曲缭绕的咖啡时光,恬静、悠闲,不紧不慢下着、下着。
淌在心上的河
作者: 刘东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一 石榴咧嘴了,桂花飘香了,哥上高中住校了,他答应教我念《诗经》一直都没有兑现。我无聊地使劲踩着河滩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踩累了便挽起裤腿坐在水眺上用脚使劲扑打着河水,翡翠样的水面漾起了一串串涟漪,一群小鱼儿赶来调皮地吻着我的脚丫,轻轻痒痒的很舒服。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一朵接一朵红彤彤的云妖娆地快速飞过,远处水面五彩斑斓宛若仙境,是不是仙女们赶去给观音娘娘贺寿呢?我痴痴地想象着五彩纷呈的贺寿场面。突然身后“哗啦”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是几只大鸟从树林里扑拉着翅膀飞向对岸的草丛,它们飞得很快。我扔起一块小石头跟过去,小石头赶不上,“扑通”一声落在河心里,河水荡漾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气人! “傻妞,打水漂?我也加入一个!”是哥! 我急忙回头,正看见哥咧开的嘴角。我雀跃地从水眺上蹦起来:“哥,你回来啦!快教我念《诗经》!” 哥“咯咯”笑起来:“傻妞,用得着哥教你?你现在难道不在诗境里?你看,天空在为你研墨,云儿在为你彩描,‘叮咚、叮咚’,双溪河在为你谱韵呢!”哥笑得真好看,洁白的牙齿闪烁着玉一般的光泽,弯弯的眉毛是天上的月牙儿,流动的眼睛就像清清的双溪河水。
年画里的乡愁
作者: 彭忠富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大年三十,父亲终于赶在小贩收摊之前买回了一卷年画回来了。 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侯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幽默的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把年画请到门上去。武将在龙门上驱邪避凶,文官在堂屋门上加官晋爵。院子里贴上这些五彩斑斓的年画,居然一下子亮堂起来。 那时,对画匠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双普通的手能随时和画笔、颜料打交道,并且拥有自己的画室,那该是多么诗意和优雅的日子。于是,我就缠着父亲,一定要到某个画匠家里去看看。父亲拗不过我的苦苦哀求,终于在一个农闲的十月,带我走进了一个临近射水河的村落。这里是绵竹年画的起点,有多少个农家院落,就有多少个年画作坊。一张张新鲜的年画放在场院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场院里铺上了花花绿绿的的毯子。 微风过处,年画一张张翻起,又稳稳地落下,美丽的波浪,就像风儿在一张张地阅读。
闲庭信步王家山
作者: 邹清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等诗句脱口而出。聚精会神地赏绿、吸绿、吐绿,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自己存在了,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山外有世界。 漫步在元稹文化广场,6米多高的元稹塑像雄伟凝重。
丹青描美景 笔底写风云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且还具有相当美术造诣的陈奕纯,读他与美术创作有关的那些散文,不仅窥见了他创作图画的内心感受,而且对他的绘画作品有了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散文,能够将他的绘画从有限的展示空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延伸到更为纷繁的历史长河,延伸到更为深刻的思想高地。因此,看陈奕纯的图画,品陈奕纯的散文,大有“画意与心境并呈,色彩共文字齐飞”之感。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叙述了作者给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作画《盛世之歌》的过程,它的开篇很有意思: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 作者从莲花绘画的艺术流变谈起,然后“电话铃声大作”,一下子拉回到现实,完美实现了一种艺术穿越;再后就是艰苦的绘画创作:“每天每天,我闭门作画,基本上只睡两三个小时,打破了作息时间,画到有些关键位置,甚至7天没离开画室一步。
不愿吵醒梦的西湖
作者: 季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苏州,是一位小巧玲珑、温婉秀丽的小家碧玉;而杭州,则是一位风姿绰约、艳美飘逸的绝代佳人。但同行的两位朋友对苏州太熟,却从未去过杭州,于是,少数服从多数,便去杭州,便去西湖。 车到杭州,安顿好住处,两位兴奋不已的同伴立即拉上我,沿环湖的南山路,踏着仲春三月的桃红柳绿走下去。雷峰塔、苏堤、杨公堤……一路漫步,直至夜幕降临。晚餐,是在雷峰塔对面一家别具特色的小店里吃的,不用看菜单,我随口就点了东坡肉、叫化鸡、西湖醋鱼、西湖莼菜汤。看着身边大快朵颐的同伴,我说:“到西湖,不吃这些名吃,就等于白来一趟哈。” 回到住处,夜,已经很深了,但躺在西湖的怀抱里,却怎么也无法入眠。顺着钱王祠门前的石拱桥走过去,抬头,夜色中的西湖便倏地扑入我的眼帘。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里,星罗棋布着许多灯火,由于距离遥远,忽明忽暗的,倒有些像瞌睡人的眼,又有些像摇曳在微风中的灯笼烛光。山脚下是蜿蜒的湖岸,环湖路灯,整齐而又明亮。忽然想,这明亮的灯,被金丝一样的湖岸穿连起来,多么像是戴在西湖脖子上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啊。 在隐隐约约的静默中,湖心岛——三潭印月只有二三盏灯火孤寂地闪烁。
城市里的鸟
作者: 吴黎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或许是我早年生活在乡间的缘故,对天天可见的鸟熟视无睹;到了城里之后,见得鸟相对少了,反而关注起鸟来,对鸟的身影和鸣叫变得日益敏感,看到一只鸟或听到几声鸟鸣便会冒出一些惊喜来。 城市里的鸟是越来越多了。城市里的鸟小巧玲珑,样子不丑,多属燕雀之类,常见的有燕子、麻雀、黄莺、画眉、八哥、鸽子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而有些鸟是不会进城的。像高飞的鹰、清高的鹤、孤独的鸦、夜行的猫头鹰和迁徙的大雁,在城里是难觅踪迹的。鹰爱在云霄间翱翔,它的视野里是高山和大海,城市在它眼里显得渺小,城市里没有它盘旋的空间。高贵潇洒的鹤,爱在清清的湖水里觅食,在清亮的湖面上映照自己的倩影。
< 1 2 3 ... 6 7 8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