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精】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 条
-
21世纪中国雕塑艺术的思考
-
作者:
林子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1世纪
思想观念
创新精神
娱乐场所
教学体系
融入自然
雕塑艺术
新观念
二十世纪
新思想
-
描述: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敲响,二十世纪最后一次国家艺术大展落下了帷幕,上百件雕塑专展实属首举,有很多雕塑家在此展会一展风采。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早晨,我们每一个从事雕塑创作的人员,都必须静心思考一番。 我们都知道欧洲雕塑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衰退,原因是十七世纪贵族统治者的专制、私欲横生,雕塑行为都是为少数贵族栖身的建筑、娱乐场所的装饰服务的。由此产生了追求豪华与动势起伏装饰效果的“巴洛克”艺术和华丽而又繁琐的“罗
-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
-
作者:
上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的塑造
两手都要硬
东莞市
创作探索
文化品味
雕塑家
雕塑公园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
描述:
作品以展览的形式,与城雕现象一道交织出了当今中国雕塑盛景更为立体的画卷。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少地方领导基于两手都要硬的策略,以一种更为开放、灵活的姿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以经济促进文化品味的提升,以文化品味的提升促
-
生命的聚散——评王志刚雕塑艺术《沙器系列》作品
-
作者:
曹文海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志刚
黄河中上游地区
原始主义
现代艺术
艺术的自律性
生命形态
人文精神
纯粹主义
作品
雕塑艺术
-
描述:
当满天沙暴过后,沉淀后的自然是一种清醒和美好。手捧半晶莹的沙粒,思忖太古的浑化,每一粒沙子就是一个宇宙,聚合自有道理,流动便成力量。在这华夏西部特定的生态圈中,人与沙是那样的近又是那样的远:近的是朝夕相伴演化着生存的悲欢,远的是人们对它的认识总有偏见,因为它代表着某种神秘和邪恶。正是这特殊环境的运动感和沉寂感以及残酷感,使一位雕塑家在禅宗般的大道平常中,了解了自然和自己,明白了艺术的究竟,并在十年间相继创作出一组雕塑作品——《沙
-
“不等于”的启迪——关于当代雕塑走向的思考
-
作者:
项金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等对话
民族精神
历史作用
历史时代
文化力量
“写实”
雕塑家
雕塑艺术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
描述:
一、传统不等于“古典”,也不等于“写实” 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说,凡是在今天之前的,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历史作用,已经成为相对稳定精神固块的文化力量,都可以称为传统。传统在时间上体现为一个相对过去的时间
-
在沃土上耕耘
-
作者:
徐恩存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精神
李林
历史逻辑
文化传统
艺术家
现代性
作品
艺术品格
现代精神
雕塑
-
描述:
为自己的作品注入生机活力,追求生命的元气,是李林琢从事壁画雕塑多年来始终追求的目标。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分明看到一种蓬勃的张力,永恒不衰的文化精神,用以表达岁月远去、魂魄长在的浩气。应该指出,李林琢
-
在艺术与自然之间
-
作者:
南张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亨利·摩尔
空间实体
环境雕塑
人工环境
雕塑观
艺术表现
人文精神
雕塑艺术
有机形
生命力
-
描述:
环境雕塑这一专有名词是近些年才开始提出并广泛应用的,但对于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却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何使雕塑适应环境是雕塑家孜孜以求的,亨利·摩尔的探索从另外一个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他不是单向的要求雕塑适应环境,而是从环境之中提炼有机形态,并将其应用到雕塑艺术创作中,使雕塑与环境同质同构、相得益彰。
-
公共艺术和公共精神的超越性
-
作者:
Zhong Song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精神
文化原型
环境雕塑
超越性
景观雕塑
当代性
后现代
现代主义
钢结构
公共艺术
-
描述:
2000年4月,在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竖起了一个巨大的以日晷为原型的景观雕塑。雕塑高约20米、圆体直径22米,晷针长40米,由1000根不锈钢管构成,体量为目前国内金属构成雕塑之最。 这个题为《东方
-
今日玻璃工作室运动
-
作者:
戴舒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学研究
工艺美术运动
政府行为
艺术家
工作室
装饰性
精湛技巧
玻璃工
思维理念
试验和研究
-
描述:
戴舒丰“轻高”的身型和他所做的事绝对地失调。大概做事的人多半如此吧!他从加拿大回来时我就笑过他,他给我一脸沉重的笑。 展览上看见他和他从英国带回的作品时才把他的“轻高”和沉重的笑吻合了。作为国内现代玻璃艺术的倡导者,我明白了他清瘦的背后所付出的沉重。 观念的东西近几年来把人带进了多重的十字路口,他的作品却轻松地亮了一盏绿灯。幽默的是,他和我谈的是一堆枯燥的试验和研究,至此,我感到他身上蕴含着一种力量,这是当代许多雕塑家所缺少的冷静与理智。 工艺美术运动给雕塑带来不少的冲击,尤其在材料艺术上显露出不少浮躁。戴舒丰的东西把艺术带进了真正的研究范围,尽管枯燥单调,却深深地烙上了他个人的印迹。沉入无尽数据和研究的他没有为这场运动摇旗呐喊,却用他的作品彰显了时代的变革。作为这场运动的见证人,无可厚非,他的先锋作用引领了一场新的艺术运动。
-
雕塑的绘画性
-
作者:
拙奇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建
形式构成
色相
相和
精确定义
作品
绘画性
雕塑
寓意性
-
描述:
刘春尧的雕塑概念来自建筑的结构和绘画性的结合,这一形式构成精确定义在其《永远的家园Ⅱ》中:结构和色相。虽然作品具有一种寓意性,但其对形式的确认非常纯粹。
-
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
作者:
张祖英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民族精神
精神性
艺术发展
当代中国油画
发展现状
现代主义
发展趋势
科技发展
中国油画
-
描述:
对中国油画发展现状的思考
<
1
2
3
...
5
6
7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