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年画里的乡愁
作者: 彭忠富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大年三十,父亲终于赶在小贩收摊之前买回了一卷年画回来了。 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侯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幽默的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把年画请到门上去。武将在龙门上驱邪避凶,文官在堂屋门上加官晋爵。院子里贴上这些五彩斑斓的年画,居然一下子亮堂起来。 那时,对画匠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双普通的手能随时和画笔、颜料打交道,并且拥有自己的画室,那该是多么诗意和优雅的日子。于是,我就缠着父亲,一定要到某个画匠家里去看看。父亲拗不过我的苦苦哀求,终于在一个农闲的十月,带我走进了一个临近射水河的村落。这里是绵竹年画的起点,有多少个农家院落,就有多少个年画作坊。一张张新鲜的年画放在场院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场院里铺上了花花绿绿的的毯子。 微风过处,年画一张张翻起,又稳稳地落下,美丽的波浪,就像风儿在一张张地阅读。
闲庭信步王家山
作者: 邹清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等诗句脱口而出。聚精会神地赏绿、吸绿、吐绿,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自己存在了,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山外有世界。 漫步在元稹文化广场,6米多高的元稹塑像雄伟凝重。
丹青描美景 笔底写风云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且还具有相当美术造诣的陈奕纯,读他与美术创作有关的那些散文,不仅窥见了他创作图画的内心感受,而且对他的绘画作品有了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散文,能够将他的绘画从有限的展示
不愿吵醒梦的西湖
作者: 季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在我的印象中,苏州,是一位小巧玲珑、温婉秀丽的小家碧玉;而杭州,则是一位风姿绰约、艳美飘逸的绝代佳人。但同行的两位朋友对苏州太熟,却从未去过杭州,于是,少数服从多数,便去杭州,便去西湖。 车到杭州,安顿好住处,两位兴奋不已的同伴立即拉上我,沿环湖的南山路,踏着仲春三月的桃红柳绿走下去。雷峰塔、苏堤、杨公堤……一路漫步,直至夜幕降临。晚餐,是在雷峰塔对面一家别具特色的小店里吃的,不用看菜单,我随口就点了东坡肉、叫化鸡、西湖醋鱼、西湖莼菜汤。看着身边大快朵颐的同伴,我说:“到西湖,不吃这些名吃,就等于白来一趟哈。” 回到住处,夜,已经很深了,但躺在西湖的怀抱里,却怎么也无法入眠。顺着钱王祠门前的石拱桥走过去,抬头,夜色中的西湖便倏地扑入我的眼帘。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里,星罗棋布着许多灯火,由于距离遥远,忽明忽暗的,倒有些像瞌睡人的眼,又有些像摇曳在微风中的灯笼烛光。山脚下是蜿蜒的湖岸,环湖路灯,整齐而又明亮。忽然想,这明亮的灯,被金丝一样的湖岸穿连起来,多么像是戴在西湖脖子上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啊。 在隐隐约约的静默中,湖心岛——三潭印月只有二三盏灯火孤寂地闪烁。
城市里的鸟
作者: 吴黎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或许是我早年生活在乡间的缘故,对天天可见的鸟熟视无睹;到了城里之后,见得鸟相对少了,反而关注起鸟来,对鸟的身影和鸣叫变得日益敏感,看到一只鸟或听到几声鸟鸣便会冒出一些惊喜来。 城市里的鸟是越来越多了。城市里的鸟小巧玲珑,样子不丑,多属燕雀之类,常见的有燕子、麻雀、黄莺、画眉、八哥、鸽子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而有些鸟是不会进城的。像高飞的鹰、清高的鹤、孤独的鸦、夜行的猫头鹰和迁徙的大雁,在城里是难觅踪迹的。鹰爱在云霄间翱翔,它的视野里是高山和大海,城市在它眼里显得渺小,城市里没有它盘旋的空间。高贵潇洒的鹤,爱在清清的湖水里觅食,在清亮的湖面上映照自己的倩影。
青衫薄,岁月浅
作者: 李振秀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翻阅15年前的某个夏日时,发现我好像走着走着丢掉的人一样。 裁缝店里,有一面令人满意的镜子。于是,就记住了这面镜子,记住了镜子里小巧玲珑的体态,混沌的脸顿时涂上了一抹秀色。可是,也不能因为讲好话的镜子,就常常到店里照来照去,得找个常常来的由头才是。我翻过店子里所有的裁剪书,综合各种款式后决定让小裁缝为我量身定制一件旗袍裙,咖啡色的乔其纱,心形领子,裙角开偏衩。我把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交给母亲,母亲坐在店里的板凳上,孩子手里拿着花摇摇,小嘴里淋着口水,当时爱钓鱼的乔,给小孩子取了外号:“大头鲢”。
静心斋悟静
作者: 林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七月七日小暑,天公作美,炽热的骄阳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凉风习习吹来,连日逞威的暑气突然消减了许多。我和老伴不约而同地想到:趁天好,不妨到北海一游,我最喜欢到静心斋去坐坐。因为,酷暑难耐之日,烦躁不安之时,“静心斋”是我最向往的去处。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之园,乾隆年间建造,小巧玲珑,游人不多,不像湖畔唱歌的、跳舞的人群那么密集,也不像白塔下参观游览的人流那么熙熙攘攘,更显幽静闲适。静心斋的北门就在北海后门的西侧,一下公交车就进园,省走许多冤枉路。 从静心斋北门进园,穿过一道月亮门,是一条由三行方砖铺成的小路,两旁长着茂盛挺拔的翠竹,竹枝竹叶高处相交,自然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棚。人在天棚里,暑热顿消,淡淡的竹香,扑面而来,让人最先感知了静心斋特有的味道。 小路的尽头,进一个小门,走五六步,若左拐,就进了抱素书屋的小院,若右拐,就进了罨画轩的小院。我先走进罨画轩小院,依地势而建的长廊,蜿蜒起伏于庭院四周。中间是拱桥横卧的池塘,绿萍浮动,白色的花瓣点缀其间。池塘周边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太湖石,修长而丰腴的爬山虎枝蔓,从高高的山石上垂下,像倾泻的瀑布,又像新疆少女满头的发辫。
一株长在庙堂门口的花
作者: 拾花女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我想象不出你为什么要长在庙堂门口,这座庙堂离人群那么远,远得要翻越无数座大山,涉过无数条溪流,穿过无数丛荆棘,才能看到它的檐宇在氤氲的绿雾中如鸟一样翘立着,没有人知道那里面深藏了多少山林的偈语。而你,你怎么就偏要长在它的门口,素素淡淡地止了我的脚步? 夕阳落山时,有风轻轻吹来,你微微地摇曳着,擎一枝清香,用悠然的姿势迎接我的目光。你淡雅的色彩、清幽的香气、恬静的神态生出诗意般的韵味,如我窗棂上挂着的月牙儿,在无眠的深夜,清灵了我的梦。那时,我真想给你一个深情的拥抱,如抱着一个悠然的梦。我用轻柔细腻的唇去吻你玲珑的花瓣,与你真诚地私语,让我的泪如露珠一样滴湿你的花蕊,在你的静美中进入淡定的状态。然后我也化作一朵花儿,与你比邻而坐,静静地看你。 看你的时候,我忘记了我是刚从尘世中来的俗人,我的身上还带着尘埃的浊气。我只是想着与你靠近,与一个清灵的梦靠近,在我的心上种植清澈透明的花朵,如生长在泥土里的种子,在我的日子里生根,发芽,直至结出圣灵的果子。闲下来的时候,我会给你讲诉山外的故事。比如去海边捡拾贝壳,踩脚印,听海风诉说大海的宁静,听浪花歌唱大海的快乐。那波纹圈成的涟漪,多么像老船长额头上的皱纹。
猫祭
作者: 钟浩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一件与猫有关的轶事一直潜藏于心底,至今想起来总有一种愧疚隐隐地萦绕于胸,心灵为之灼痛。 我们家是不曾养猫狗的。那时年幼,大人们的心思猜不透。许多年后我才暗自揣测,家里不养猫狗的缘由倒不全是因了它们不在六畜之列。百日大旱,田地开拆,赤地千里,猫狗靠打点野食苟延,还是能活得下去的。 那时我家的堂屋十分宽敞,摆一二十张条凳也不显挤。加之家居的位置也很适中,因而队里凡遇大事需商,乡邻们都乐意往我家的堂屋凑合着坐。家里人多客常,大门里若蹲卧一两条狗,总难免会“汪汪”地吠几阵。可能是为省却撵狗的周章,才索性不养狗的。那么,猫呢?猫虽很温文尔雅,家里却也不饲它,其缘由或许是因我们弟妹年幼,深为夜间猫之凄惋嚎春所胆栗,加之那时鼠辈大不如现在那样肆虐,于是家中便猫迹罕至。 猫迹罕至当然并非不至。 偶尔也是养过几天猫的。 有一次,对门湖沿上邻居家的老猫生下四只猫崽,全是那种黑白相间的可爱的样子。小猫才三四寸长,毛茸茸的分外玲珑,那叫唤的声音纤细而甜美,听着很容易使人想起玉莹姑娘的歌声,十分讨人喜欢。我每次放学回家,总要绕到对门家放柴火的偏屋内捧着小猫玩得难舍难分。
大地浮雕
作者: 陈绪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上接凤凰山,下连汉江河,故名凤江;群渠归堰引,千埂随水平,人称堰坪。 就这样我被凤江、堰坪迷住了。数万幅大地的流线浮雕,谱写成千万组山水的乐章,汇集出一部空前绝后的田园古诗。这就是漩涡镇──明清万亩古梯田。那如诗如画如歌的意境,那鬼斧神工的造型,那巍峨雄浑壮观的景象,无不撼动人心,惊颤灵魂。 南山脚下的鸡公梁,一分为二,凤江、堰坪的梯田各显特色。 凤江梯田,从水流湍急的东沟、黄龙洞两大河系攀越到云雾缭绕的凤岭、象鼻梁等无数个叠峰,从草木葱茏的罗家湾匍匐到悬崖峭壁的牛家山。这梯田仿佛无数条飞龙一样绕山梁、随沟湾,绵亘不绝。时而迤逦行进,时而盘曲而上,那充满野性的青春活力闪烁着灵动的光芒。 堰坪梯田,俗称“一霸(坝)天下”。从寺沟水库的桃子坪,男人胸脯一般的大坝田直扑汉江岸边。一层层梯田,一埂埂石坎,似乎是一圈圈年轮,印证着湖广大移民的先人后辈,向高山征粮、向命运挑战的一皱皱纹理。多少年风霜雪雨的冲刷,几百年如螺似塔的壮丽,是先人们用鲜血和汗水,用智慧和毅力,在铿锵有力的开山号子中,创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是谁将碎玻璃镶岭边/把这荒山野岭的瘠地改造成了梯田/幻想着搬起鲁班大师发明的梯子/登上云霄去玉皇大帝的南宫天堑/采回悟空掌管的蟠桃园的圣果/让子孙万代都享用这甜蜜/这幸福的生源/长寿不老∕直到永远/思绪早已逝去的先辈/留下这智慧和劳动雕塑的美展/让我俯首崇敬∕让我感慨万千/转眼四处远眺/一杆一杆的天梯/攀搭上云际/与那霞光灿烂/呵/这就是一座座通向美好生活的天梯/这就是一幅幅雕刻在大地上的艺术画卷/美不胜言!”初识南山梯田,我便拙笔浅诗《凤江梯田》一篇。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