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把握好惩罚的度
作者: 万成   来源: 教学与管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生   教育实践   惩罚教育   人格因素   表扬为主   身心发展规律   过错行为   道德修养   惩罚方式   精神障碍  
描述: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变成阻碍他们进步的一种精神障碍。在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为何都是使用惩罚,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惩罚中度的把握水平不同。
汇集精品力作 推动瓷艺发展——北京匡时春拍近现代与当代瓷首场巡展侧记
作者: 红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景德镇   民国时期   拍卖公司   大师   当代   精品   作品   中国近现代   北京  
描述: 一件件名家精品,让人震撼。5月1日至3日,由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举办的2011春拍近现代及当代瓷拍品巡展如期在我市御窑工艺博物馆开展,广大收藏爱好者纷纷前来一睹名家大师的精品佳作,不仅如此,展览还吸引了不少作品作者本人或后人前来参观。据了解,北京匡时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艺术品拍卖公司
章朝辉高温颜色釉系列
作者: 章朝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叛逆精神   生活   高温   景德镇   传统   艺术   孙悟空   偶然   颜色釉   电视  
描述: 生活在景德镇搞艺术时常被挟持在传统里喘不过气来,偶然在电视中看到孙悟空藐视天空统治的叛逆精神,让我的心
叶可思:古今契合 师心造境
作者: 李小春   吴秀之   来源: 华人时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心   青花瓷   造境   景德镇   创新精神   传统   情感   艺术语言   契合   瓷器  
描述: 青花瓷器是中国瓷都景德镇的传统瑰宝,它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坯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在釉下呈现蓝色花纹或相近颜色的瓷器。景德镇青花瓷从14世纪产生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审美等的重要产品和艺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新的源泉从何而来?从古今契合与变化、紧跟时代发展而来。叶可思,这位年轻的
浅论花鸟画的历史发展
作者: 毛建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中国文化   现时代   思想感情   精神面貌   审美关系   工笔花鸟画   社会生活   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客体  
描述: 中国花鸟画,兴起于北宋,鼎盛于明清,繁荣于近现代,集中地体现了人与作为审美客体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它往往通过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体现时代精神面貌,从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国花鸟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辉
浅谈陶瓷绘画中的气韵之美
作者: 郭峰   唐玲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题材   美学   陶瓷绘画   艺术精髓   气韵  
描述: 于传统艺术与哲学的学术用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生命所在。陶瓷绘画中的山水题材历来寄寓了艺术家对山水灵性、悟性的渗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将通过解析气韵的内涵,结合陶瓷绘画的创作心得,谈谈气韵在陶瓷山水绘画中所蕴藏的大美。
唐草的精神
作者: 于清华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唐草   北欧   精神  
描述: 唐草是皇家哥本哈根陶瓷厂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产品,唐草传达出独特的北欧哲学、设计和美学精髓。唐草有着执著的手工艺精神;唐草折射着人文精神;唐草所追寻的艺术精神;唐草所提倡的创新精神,都是唐草精神的凝练。透过唐草本身,看到的是浓厚的北欧文化和审美追求。
丰肩瘦股 体态婀娜
作者: 刘东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景德镇   博物院   体态   口径   吉州窑   梅瓶   精品   安徽省   瓷器  
描述: “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为“梅瓶”。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为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
设计中“和”之美对产品体验的影响
作者: 孙彦德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地域     精神  
描述: 一件设计需要激荡起人们的价值认同感才能屹立不倒,久经考验。直接来自于设计中文化需求的体现。本文以“和”思想作为切入点,以“和”的代表性观念作为引导,在设计中的外部层面,使用层面,环境融合层面,以及人的反思层面中阐述引入“和”这一思想观念的方式方法。本文从理论的层面探讨了根植于中华文明中“和”思想。
论新时期以来乡土散文的审美意蕴
作者: 张文婧   曹凌霞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审美意蕴   人文特色   谢宗   乡土世界   少年时期   乡土作家   久居城市   家园意识   意象群  
描述: 一、浓郁的"乡土情":诗意与忧思并存向往乡土眷恋故里是乡土文学作家的共同特点。一个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离不开他少年时期所认识的和感受到的一切,这种感受会植根于心灵的最深处,进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于生长于农村的乡土作家来说,乡村的美在于安稳祥和的生活格调、悠然纯美的乡村景色、老实勤恳的乡里乡亲、独特甚至有些封闭排外的人文特色等,这一切构成了他们对世界最初的认知。这段不可或缺的乡土经验在他们的
< 1 2 3 ... 5 6 7 ... 116 117 11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