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粟】搜索到相关结果 378 条
-
中国梦·赤子心宝岛台湾行
-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子(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赵丹
中国梦
宝岛台湾
电影表演艺术
民族舞剧
赵青
刘海粟美术馆
油画创作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2 0 1 1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赵青油画展";2 0 1 2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赵丹、赵青父女画展",展出画作7 0余幅,获各界好评。今年三月赵青题为"中国梦·赤子心"的个人油画展在台湾举行,展览受到当地社会各界好评。在台湾举行画展期间,记者随团游览了宝岛台湾。
-
董希文与油画《开国大典》的命运
-
作者:
王熙章
来源:
传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海粟
艺术院校
董希文
美术学院教授
吴作人
上海美专
西藏写生
西方绘画艺术
常书鸿
林风眠
-
描述:
董希文1914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先后就读于杭州芝江大学、苏州美专、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以及越南河内巴黎美专分校等艺术院校,师从艺术大师林风眠、颜文良、刘海粟、常书鸿等前辈,刻苦学习中西方绘画艺术。
-
一首追求人生价值的歌——试论《画魂》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
作者:
赵英杰
来源:
东疆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刘海粟
巴黎
女主人公
祖国
绘画
作品
琼斯
雕塑
油画
-
描述: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有过众多的女性英雄豪杰,她们都曾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过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世俗的偏见,使她们失去了应有的光辉。作者石楠认识到这个历史的弊端,毅然为巾帼中一些不见经传的才媛立传,写下了《画魂》,对女艺术家张玉良的坎坷道路作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为宇宙间曾被埋没了的一个星座,擦去裹在她身上的泥沙,使这位女艺术家的形象重放光彩。
-
艺先锋:掀起时代美术的狂澜
-
作者:
潇湘泉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志摩
新文化运动
刘海粟
艺术道路
上海美专
艺术家
中国画
林风眠
徐悲鸿
中国美术
-
描述:
道路和表达自我。”百年后的今天,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回味无穷的奇闻轶事和绚如瑰宝的艺术作品。 “艺术叛徒”刘海粟 1911年,作为第一个完成西画学业回到中国的留学生,李叔同开始了他在杭州的油画启蒙教学活动
-
留法造就画坛传奇
-
作者:
何西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艺术家的天堂。20世纪初,一批怀揣艺术梦的中国青年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梦想有那么一天,他们也能像凡·高、莫奈和马蒂斯那样,成为画坛的牛人大腕。 最早赴法学艺术的留学生 美术专业学生赴法留学史,可以从一位不是正规留学生的人物讲起,因为他对中国现代美术有开拓之功。这个人就是周湘。1900年,他以外交随员身份来到法国,在法期间从未进过美术院校,但依靠勤奋与天赋自学了油画与水彩,并与法国画家多有交往。
-
蔚国银:我的心在雪域高原
-
作者:
梦远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对于艺术家蔚国银来说,雪域高原就是他的梦田—他常年在青藏高原和西部大地写生创作,跋涉近30年。在他眼里,这些保持着原始生态的雪山、草原、森林、湖水、牧场是充满生机的素材。可以说,雪域高原的山川草木赋予了蔚国银艺术生命。 2012年4月18日,“情系陇原—蔚国银油画作品巡展第27站甘肃展”隆重开幕。展览集中展出了他近年来创作的部分作品,再现了青藏高原雄奇瑰丽的雪域风光,深刻表现了西部人特有的风采和精神面貌,触动了人们灵魂深处的质朴情感。 蔚国银成长于大西北,特别善于表达自己对西部高原的独特感受。他以率意、质朴的写实手法,明亮、清新的色彩主调,流畅、和谐的油画语言,使大自然生命的律动朝气蓬勃地展示出来,从而使他的风景油画具有了生命的张力—时而纯净如水,时而惊心动魄,时而空灵秀美,时而雄浑粗犷,使观者忘记了尘世的喧嚣,进入一个纯净的艺术世界。 蔚国银说:“山水之色,自然是最美的。画家要有一颗平常心,才能还原一个最真实的自然,来不得丝毫的浮躁。”这是蔚国银的切身体会。他一次次从北京驱车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祁连山中、甘南桑科草原、四川若尔盖草原,住毡房、喝雪水、吃糌粑,万余里风餐露宿,不辞辛苦,激情满怀,勤奋工作。
-
品徐天离的油画
-
作者:
念航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品徐天离的油画
-
艺术家的灵感从哪里来
-
作者:
孙琳琳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张晓刚:最好的是说不清楚的那部分 和张晓刚相熟的朋友都能证明,他是一个多么亲切、机智的人。2011年12月,他专门为“五彩基金”慈善义拍创作了布上油画《我的红领巾》。对于一个地位和价位到他这种高度的艺术家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善举。 越练达,内心就越敏感。张晓刚作为创作者的洞察力是无与伦比的。他从艺术史中寻找坐标,将日常接收到的丰富信号在脑中进行精致编排。他耐心等待时间将消费社会的浮沫驱逐出境,最终完成意味深长的杰作。 “《失忆与记忆》是2002年开始画的,但实际上有些构图1993年就已经勾好了。”张晓刚说。 “艺术创作永远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神秘的东西,被人说成是灵感。什么都能说清楚的艺术可能只是一种想法而已。”张晓刚认为,画家首先要做的,是进入一种职业状态。最理想的状态是,当缪斯施展魔法时,画家正老老实实等在画架边,画布绷好,底也做好,颜料准备齐全。 “《大家庭》早期,我心目中的模特是母亲和女儿。《大家庭》后期,真实的人物消失了,我是靠记忆和理解在画。《失忆与记忆》后,我画的都是生活中的物品,好多构图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记忆。” 记忆中的形象各得其所地待在张晓刚安排好的地方,每一个都保持恰当的尊严和自重。
-
当代艺术是否已成了嘴皮子功夫
-
作者:
范昕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最近,万千网友对着天涯论坛上一篇名为《给大家欣赏一幅名画,售价25万元人民币》的帖子“笑喷了”。网友“心情手手”贴出这幅在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10年秋季拍卖会“油画雕塑Ⅱ: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中以25万元落槌的布面油彩作品《鸟》,求达人解析。与此同时,这只令人啼笑皆非的鸟也通过微博而家喻户晓,掀起一波评论热潮。 一只体态肥硕、羽毛稀疏的鸟,说穿了就是涂鸦,却被夸成“一个充满戏谑感的符号”,而且有人花25万元人民币拍下了这幅“大作”。普通人看了都笑它小儿科,却有“雅士”跑出来一本正经地讲:“拜托你们在了解过艺术家和作品的背景之后再作评论!” 有位艺术评论家直言,所谓当代艺术,其实多是“皇帝的新衣”。如果是幼儿园小朋友画的,一文不值,因为他们不会“讲解”;而那些“艺术家”和他们的托儿,很擅长搬出一堆玄之又玄的概念来“阐释”,云里雾里、天花乱坠,说到谁也听不懂,于是“非凡的创新”有了,“脱俗的意义”有了,“惊人的突破”也有了,于是成了一件极品。 就看会不会“说” 黑笔涂抹的一团乱线,加上些涂改液的痕迹,被说成“具有一种空灵飘逸的气息,类似于中国文人画里的审美趣味”;不断将竖线、横线复制堆积,据说寓意“用简单代表繁复,用空灵象征具体”;把从自己身上取下来的一块表皮缝在一块猪肉上面,号称是“宣扬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既然当代艺术可以这么弄,那就难怪这年头演艺圈里的人也争着搞创作,乐基儿、李嘉欣、郑秀文、郑裕玲等一干明星纷纷拿起画笔,显示自己脑子里也很“有料”。
-
宁静中的激情——旅法画家杨凯油画欣赏
-
作者:
杨凯
程黧眉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留学生
刘海粟
巴黎美术学院
法国
美术学校
艺术家
蔡元培
世纪初
林风眠
徐悲鸿
-
描述:
宁静中的激情——旅法画家杨凯油画欣赏
<
1
2
3
...
23
24
25
...
36
37
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