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阳光广场”到“后现代”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后现代”   希腊   第三条道路   启蒙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   18世纪   公共空间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阳光广场”是对古希腊城邦式公共性的描述:在阳光下、在广场上公开讨论和交流对于公共事物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希腊式的前公共艺术。在艺术上,古希腊的公共空间是相对开放和自由的。著名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说过,希腊艺术之所以优越,最重要的原因是有自由。在雅典的民主政治时代,凡
肖像雕塑的“形”与“神”"Form"and"Spirit"Portrait Sculpture王引家 Wang Yinjia图版页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后现代”   希腊   第三条道路   启蒙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化   18世纪   公共空间   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肖像雕塑的“形”与“神”"Form"and"Spirit"Portrait Sculpture王引家 Wang Yinjia图版页
中国之“象”
作者: 顾征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   第三条道路   中央美术学院   后现代   抽象   实证化   西方   探索  
描述: 曹吉冈1955年生于北京。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研修班。2001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
当代雕塑的问题和思考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民族传统   当代中国   第三条道路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传统雕塑   现代雕塑   《收租院》  
描述: 目前雕塑界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引发了我们的乐观主义情绪,而正是这种情绪遮避了我们对雕塑问题严重性的认识。《当代雕塑的问题和思考》一文认为,雕塑的非雕塑化问题,雕塑家的当代情感与传统雕塑样式的冲突,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雕塑问题,雕塑的民族化问题,环境雕塑与架上雕塑分家问题等,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作者就这些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古典雕刻具有怎样的美学特征?陈云岗先生研究认为,中西方的古典艺术虽然都是人的精神意象性表达的外化形态,但中国人强调“意”,西方人则关注“形”。中国古典雕刻既保持了与自然的整体性,又显示了人的主体性,于是走上了一条超现实的道路。 陈少丰教授是著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治学态度严谨,他对中国雕塑史的研究尤具独有学术价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其人品学养堪称楷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