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碑】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陈淑光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纪念碑
次参加
毛主席纪念堂
人民英雄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师
园林雕塑
美术展览
中国美术
-
描述:
陈淑光,1930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曾参加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为国内近十个城市创作大型园林雕塑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并获奖。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
文慧中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纪念碑
徐光启
主要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
清代名医
王清任
寿山将军
恽代英
研究生
-
描述:
文慧中,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满族。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攻读研究生。1955年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从事雕塑创作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杨靖宇将军像》;《徐光启像》;《清代名医王清任像》;《北国之春》;《恽代英像》;《阮寿山将军像》;《邓肇坚爵士像》;《赵传
-
发刊词
-
作者:
徐运北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刊词
云岗石窟
质量和社会效益
民族传统
传统延续
东阳木雕
不朽丰碑
精神文明建设
雕塑艺术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描述:
中国雕塑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本身,铸就了一座举世瞩目的不朽丰碑。从龙门、云岗石窟、秦代兵马俑到现代东阳木雕等,无不蜚声天下。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
-
别老跟义和团学
-
作者:
住痴
来源:
中国质量万里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水
纪念碑
天安门
烟祸
名牌服装
生石灰
义和团
大火
-
描述:
,如今还留在天安门纪念碑的浮雕上令人景仰。烟膏于是烧不得的,烧了反倒更浓还可抽。林大人明鉴,用石灰海水销之。可国人见浓烟滚滚而起,还是称为"虎门烧烟"。可以理解,大火一烧多痛快!国人习惯用一种最激
-
库巴索夫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纪念碑
游击队员
-
描述:
库巴索夫作品选
-
想起了欹器
-
作者:
陈四益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读卖新闻
欹器
西安碑林
民族文化
明代中叶
闭关锁国
日本
优劣论
舆论调查
-
描述:
我曾向一位画家吐露过站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那些汉唐雕塑前的心情:“何以那时恢宏雄浑的气度今日不复再现?”他沉吟片刻,说道:“艺术,总是熔铸着时代的心态。” 我想,他是对的。明代中叶以后的闭关锁国,滋长
-
英灵在这里安息——抚顺雷锋纪念馆巡礼
-
作者:
肖福恒
昌庆华
来源:
中华魂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纪念碑
抚顺市
毛泽东
区公园
辽宁省
雷锋精神
纪念馆
占地面积
花岗岩石
-
描述:
座落在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公园的雷锋纪念馆,是一个布局精当,视野开阔,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个人的陵园中,它是全国最大的,总占地面积5700平方米。这里有雷锋纪念碑,全部用花岗岩筑成。高耸挺拔
-
赫鲁晓夫的墓碑
-
作者:
肖云
来源:
领导文萃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碑
苏联
莫斯科
善与恶
青铜
象征意义
戈尔巴乔夫
雕塑家
公墓
赫鲁晓夫
-
描述:
1975年8月的一天,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内赫鲁晓夫墓前,家人为其树起了一块墓碑。出席树碑仪式的除家人和亲朋外,还有墓碑的雕塑者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内及一些国
-
档案人学孔繁森
-
作者:
杨延增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神
档案人
思想感情
全宗
孔繁森
摸不着
人民公仆
碑文
个人的历史
雕塑
-
描述:
档案人学孔繁森杨延增一个人的历史便形成了一个全宗的档案,有的流芳万世,有的遗臭万年;有的被树丰碑,有的平平凡凡。雕塑的碑尽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但终究没有思想感情,人们心中的丰碑,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千秋万代,流芳万世。孔繁森走了,真的走了,然而...
-
立体诗篇——略谈布德尔的雕塑
-
作者:
赵荆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辉煌成就
纪念碑
诗篇
维纳斯
西方近代
理论专著
阿根廷
作品
建筑雕塑
雕塑艺术
-
描述:
约半个多世纪来,在我国文化界对西方近代雕塑大师罗丹是比较熟悉的,他的作品常在各种书刊上出现,并经常发表评论的文章,也有关于他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出版;而对另一个与他齐名,在艺术上同样达到辉煌成就的巨擘,却所知不多,这个人就是布德尔(AntoineBourdelle,186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