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家玉工笔牡丹
-
作者:
冯家玉
来源:
蚌埠党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你怎么知道
回头一笑
成都军区
能救
全国舞蹈比赛
红盖头
观看比赛
我爱
红袖添香
次见
-
描述:
冯家玉工笔牡丹
-
如何超越绘画 黄笃·杨千对话
-
作者:
黄笃
马宏文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超越
绘画语言
观看方式
艺术家
艺术语言
中国绘画
作品
社会问题
当代绘画
-
描述:
杨千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77-1982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5-1988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现居住和工作于北京。展览:2006年,今日美术馆“新绘画—杨千作品展”;马蕊乐当代艺术画廊“杨千新作展—反射的幻影”,米兰,意大利;第六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上海;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2005年,Michael Berger画廊“杨千新作展”,匹兹堡,美国;第二届布拉格双年展“绘画的延续”,布拉格,捷克;宋庄一号当代艺术中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北京;英国红楼基金会“好女孩—坏女孩”,伦敦,英国;2004年,密特朗文化中心“被禁止的感觉”,佩里格,法国;FIAC国际艺术博览会,巴黎;Marella当代艺术画廊“中国油画的新展望”米兰,意大利;
-
丰富的“看”
-
作者:
南帆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恨歌》
王安忆
语言叙述
"看"
《红楼梦》
史诗风格
长篇小说
日常生活
-
描述:
迄今为止,王安忆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家.我时常在阅读之中感到,某种语言叙述的节奏、格调、密度正在成为王安忆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安忆小说之中的许多片断显得饱满,结实,肌理细密,富有生活的"质感",这种语言叙述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将这种叙述比拟为一幅油画,那么,可以说这一幅画的笔触十分...
-
立体构成漫谈
-
作者:
张明
田勇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主义
观看方式
艺术家
现代艺术
塔特林
立体构成
造型艺术
作品
传播者
雕塑
-
描述:
构成主义雕塑,其奠基者是俄国艺术家塔特林和罗德琴柯,主要代表人物和传播者是加波和佩夫斯奈。我们知道,传统的造型艺术是"自然的模仿",是视觉的幻象,艺术家通过对解剖、透视等法则的应用,创造出平面的或立体的物象,观者在绘画或雕塑前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现代艺术早期的最伟大的革命,大概就在于抛弃
-
素描教学中的视知觉阐释
-
作者:
潘寨民
姚赛莲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素描
形
构想
观看
视知觉
-
描述:
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美术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本文立足于视觉心理的内在规律,认为素描教学的意义在于:1、培养学生视觉的敏锐反应,增强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敏锐的感受力。2、培养分析、洞悉理解对象的心智
-
中俄油画家的一次巧遇——观看中俄两个油画展的随感
-
作者:
王铁牛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随感
19世纪下半叶
油画展
观看
中国油画学会
中俄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岁末年初.接连两个重要的美术展览在中国美术馆的开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是“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展”.接下来是由中国油画学会运作两年
-
资讯频道·看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频道
米兰
时尚
资讯
看台
世界
-
描述:
有句台词说“每个人都想成为我们”——在工作中看似独断专横、无所畏惧的米兰达,其实最懂得她和她所处的世界是怎样地“高处不胜寒”。她强势的根源在时尚圈,而我们看到,想要在那个世界生存,代价有多大;想要在那个世界游刃有余、华丽转身,有多难。[第一段]
-
绘画中的时间和照相的瞬间
-
作者:
李煜明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时间
专业人士
瞬间
观看
细节处理
摄影师
照相
-
描述:
我们在观看一幅写实的绘画作品时的感受和对照片的感受有何不同呢?在此我们要先排除专业画家和摄影师的立场,因为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在观看无论是绘画或是摄影时,都会或多或少的运用专业眼光,就像我们在看一张
-
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
-
作者:
袁源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世宁
画论
西方文艺复兴
透视法
原因初探
观看方式
西洋绘画
色彩观念
文人士大夫
画中
-
描述:
明朝万历年间西方人首次把油画介绍到中国来。但闭关锁国的政策,使中国人在民国以前一直无法接受真正传统意义上的油画。其原因是,首先外国人很难获得政府允许在中国居住。其次,中国传统的观念和画论使士大夫、文人鄙视西洋绘画。其三,中国人一直保持着不具备在二维平面上观察出三维空间的"纯真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