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谈创作(九) 介绍瓷板画:长征路上
作者: 阎先公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征路上   肌理效果   陶瓷颜料   研究形式   釉上彩   瓷板   蘑菇石   艺术形式   墨稿   艺术修养  
描述: 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决定作品的创新。在创新问题上,包括很多方面,如材料创新、造型创新、形式上的创新、表现手法创新等。作为一个绘画型的陶瓷工作者,特别关注研究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创新。长久以来,我在探索陶瓷颜料的使用,釉上彩陶瓷颜料有水色和油色,水色通常用胶水研磨,画到瓷上,使其坚固,也就是墨稿,然后用油色颜料上色,相互不受影响,作画自如。有时我发现,有人使用水色来画,并出现许多肌理效果,很精
工笔花鸟在骨瓷上的装饰特色
作者: 王瑾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质瓷   陶瓷颜料   彩绘   工笔   艺术效果   装饰效果   日用陶瓷   设计领域   陶瓷艺术   骨瓷  
描述: 著名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杨永善教授在看到吴淑云大师设计的骨瓷彩绘花瓶时这样评价:"她用釉上彩的技法,画出了釉下彩的装饰效果",骨瓷在陶瓷的领域属特殊的材料,主要以优质陶瓷颜料加牛骨通过配方而成,施溶块釉,经1280℃温度烧制之成.近年在日用陶瓷较为流行,以釉面温润、晶莹、平整、光滑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睬.然而陶瓷彩绘涉足骨瓷的材质则是近几年的时间,这朵以清新、素雅、高贵的艺术效果出现在陶瓷艺术设计领域的奇葩就绚放出多姿的光彩,并在全国陶瓷设计领域受到高度的关注.中国陶瓷艺术杂志的《陶瓷科学与艺术》和《陶瓷画刊》登刊物多次刊登吴淑云的作品和相关的文章.
谈谈釉上粉彩山水创作
作者: 刘飚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骨质瓷   陶瓷颜料   彩绘   工笔   艺术效果   装饰效果   日用陶瓷   设计领域   陶瓷艺术   骨瓷  
描述: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顺应了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对审美理想的不断追求,由单一、单纯,走向多样和丰富多彩,由影青刻花瓷的单一走向元、明青花瓷的明净和单纯。直到如今,虽然陶瓷艺术种类繁多,人类对艺术的审美追求还无止境,总希望在生活中有更多的艺术能更加的丰富多彩。北方鹤壁窑人们在釉上使用"红、绿"彩,欣喜地发现釉上彩绘是如此的美、如此的与众不同,于是釉上彩就如此形成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釉上彩的装饰形式不但一步步在色彩上越来越丰富,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种由色彩艺术表现形式的单一、单纯走向丰富多
釉下五彩瓷,一种有型的文化载体
作者: 易龙华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陶瓷颜料   彩瓷   熊希龄   文化载体   技艺   高难度   釉下彩   工艺美术   实业救国  
描述: "釉下五彩是一种高难度的陶瓷装饰技艺,其工艺极为复杂,涉及知识面很广,值得花费毕生的精力去探索"。这是一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肺腑之言,道出了釉下五彩的真谛。公元1905年,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之中,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会同"公车上书"举人之一的醴陵籍人士文俊铎深入沩山走
珐琅彩瓷的工艺成就及美学价值(二)
作者: 肖振松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办处   陶瓷颜料   美学价值   彩瓷   彩绘   景德镇   御窑厂   珐琅   瓷器   制作工艺  
描述: 绪言珐琅彩瓷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将铜胎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器上而创新的一种彩瓷。珐琅彩瓷在清廷档案中称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珐琅彩,在收藏界也被称作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及其精细的彩绘瓷器,极少部分也被皇帝用于犒赏功臣。
釉下五彩用颜料及使用
作者: 林米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颜料   烧制     高温颜料  
描述: 釉下五彩陶瓷颜料是一种粉状高温颜料,要在设计的器物画面上呈现色彩,需经过1380℃左右的高温烧制。釉下五彩颜料它以各种有色金属氧化物作发色剂,如钴、铬、金、铱等。由于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及呈色不一,因而要通过一些钙、铝、锌等金属材料及一些陶瓷原料相互作用来调配,通过球磨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