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广西“禁区”试种美国提子成功
作者: 张星朝   来源: 中国果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季节变化   栽培技术   叶形   病虫害   观赏价值   技术环节   银杏盆景   园林绿化树种   果实  
描述: 广西桂南地区一直被专家认定为种植美国提子的“禁区”。广西能否种葡萄的争议相继持续了二十多年。今天终于有了明确的结论。7月1日,恰值中国共产党诞辰82周年的日子,笔者与众多专家、学者与媒体的同仁驱车
单骑闯“牛背”
作者: 立耳朵   来源: 中国航空旅游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哪儿   四川省雅安市   四姑娘山   贡嘎山   荥经县   独特地理位置   四面环山   三合乡   瓦屋山   牛背  
描述: 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度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
那一片悠远下的诗意田园(外一篇)
作者: 刘建春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泥土气息   河鱼乡   时可   民风淳朴   一路风尘   钢筋水泥   如水   四面环山   平溪   城口县  
描述: 一座小镇,四面环山,林木蓊郁。一座小镇,两水汇流,风景绮美。阳春时可踏青赏花,淡冶而如笑;炎夏时可避暑纳凉,苍翠而欲滴;金秋时可观赏枫叶,浓艳而如妆;寒冬时可评点雪景,玲珑而如水。加之民风淳朴,农耕
走进《醉翁亭记》
作者: 石德平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县官   新世纪   征服自然   欧阳修   重要新闻   挂历   环保工作   醉翁之意   江苏连云港  
描述: 新世纪的第一天,我走进《醉翁亭记》。我走进一本古典挂历:青山滴翠,泉水潺潺;肥鱼嬉戏,百鸟欢唱……是工笔,还是写意?我走进醉翁亭,我走进县官欧阳修的情怀。
清晨
作者: 王小忠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光环  
描述: 早晨,我听到草原上众多鸟儿在歌唱,这些优美的曲子,让我的生命有着五彩光环。从此,原要鸟儿在歌唱,我在新的一天就不会懊丧。正如在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去好好爱一个人。
如意塔的霞光(外二章)
作者: 姚世英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霞   欣赏   玉兔   环绕   螺壳   霞光   幸福感   纯阳   井点   左手  
描述: 青山环绕,风,推澜云雾如雄狮长啸,仿佛有野象出行,玉兔奔突。霞光变幻,让蓝天的魅惑在一片穿越不过的深邃里。山顶的如意塔,风雨里再度青春。像一位王者屹立着,背后五彩呈祥,左手紫气东来,右面云蒸霞蔚
江南的古镇
作者: 赵振元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国现代化   特色小吃   商品琳琅满目   大集   赵振元   历史演绎   秋色平分   历史文化环境   人从   美食天堂  
描述: 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拾起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像珍珠一样洒落在江南各地,把水乡装点得靓丽迷人,这就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蜿蜒连片,乌篷船穿街而过,划破水中倒映的两岸楼影。古镇是历史的新章,流动着新生活万种风情,这里没有大都市商业的繁华,却像小家碧玉,玲珑剔透,秀美动人。多少年了,古镇依然熙熙攘攘,勤劳而又和谐,洋溢着富庶和文明。
盖满川
作者: 蔡小容   来源: 散文选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陕北   连环画   文化   路遥   爱情   人生   言语   城市   农村  
描述: 巧珍。启口说出这个名字,我发现这两个不起眼的字玲珑利落。暌隔已久,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想起了一个姑娘。想起有她在的时候,那日子有多甜蜜稳妥。
落红笺
作者: 铱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又是个初晴之日,江南的天气湿漉漉的,穿过林立的车,绕过灰色的楼,我看见母亲依旧端坐在竹椅上,像一幅绚丽的油画。母亲的身后是连绵的山峦,跟前是几个篾制的簸箕,上面晾晒着一封封打开的信,因怕风吹走,每封信上压着红辣椒。 我喊母亲。母亲应道,细妹子回家了?手中捧着信笺,目光恋恋不舍游离到我的脸上。母亲满脸宁静的微笑,她守着那些宝贝,像是守着幸福。 母亲积攒的信整整一箱,她总是喜欢晾晒信,唠叨那些岁月的秘密。 “敬爱的老何,你好。”这是家中最古老的信,存在母亲自制的牛皮纸信封里,母亲比父亲小18岁,她总是这样称呼父亲。50年代末,母亲新婚3个月,父亲就被厂里安排到山西学习,一去就是3年。“山西有辣椒吃嘛?有鱼吃吗?”母亲识字不多,信是半画半写,画满了辣椒、鱼等食物。“亲爱的小林,你好。”父亲的信满纸端庄的楷书,父亲回信时讲究仪式,像古代书生一样,洗浴,磨墨,用狼毫笔将关爱诉诸笔端。来信回信,一月一两封。 六、七十年代,家里的信,越来越少,有时一年也不过七八封。信,连着老家的一大帮亲戚,连着父母的血脉至亲。亲戚家婚丧嫁娶以及新年才会有书信往来。那时,一家人聚拢,听父亲读信,日子变得生动温暖,有了些许节日的气氛。
错过了熏衣草
作者: 孟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描述: 我曾经在普罗旺斯错过了熏衣草。 阿维农是普罗旺斯的一个法国南方小城。我在阿维农的时候,熏衣草还是绿的,没有变紫。满城的玫瑰花纵情开放,给我的印象极深。普罗旺斯的玫瑰花,花瓣繁大,比牡丹还要缤纷华丽,它们一路婆娑开来,爬过玲珑的木房子,爬过雕花的大铁门,芳香着,浪漫着,如春天的情人。那花的颜色被普罗旺斯的阳光染浓了,鲜艳得触目惊心,像泼出来的油画调色板的颜料。朋友说,看熏衣花海的最好季节是7月;可另外一个朋友抱怨道,那年她7月去过,不早不晚,熏衣草刚好收割完,只剩下一片沉闷的灰绿。光杆子的熏衣草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遗憾的,错过了熏衣草,但没有错过玫瑰花。同一个时间,你很难拥有两种馈赠,不能错过的,是我们快乐的理由。 责任编辑:郑艳梅
< 1 2 3 ... 44 45 46 ... 647 648 6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