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环】搜索到相关结果 431 条
-
淌在心上的河
-
作者:
刘东玲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一 石榴咧嘴了,桂花飘香了,哥上高中住校了,他答应教我念《诗经》一直都没有兑现。我无聊地使劲踩着河滩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踩累了便挽起裤腿坐在水眺上用脚使劲扑打着河水,翡翠样的水面漾起了一串串涟漪,一群小鱼儿赶来调皮地吻着我的脚丫,轻轻痒痒的很舒服。晚霞映红了西边的天空,一朵接一朵红彤彤的云妖娆地快速飞过,远处水面五彩斑斓宛若仙境,是不是仙女们赶去给观音娘娘贺寿呢?我痴痴地想象着五彩纷呈的贺寿场面。突然身后“哗啦”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是几只大鸟从树林里扑拉着翅膀飞向对岸的草丛,它们飞得很快。我扔起一块小石头跟过去,小石头赶不上,“扑通”一声落在河心里,河水荡漾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气人! “傻妞,打水漂?我也加入一个!”是哥! 我急忙回头,正看见哥咧开的嘴角。我雀跃地从水眺上蹦起来:“哥,你回来啦!快教我念《诗经》!” 哥“咯咯”笑起来:“傻妞,用得着哥教你?你现在难道不在诗境里?你看,天空在为你研墨,云儿在为你彩描,‘叮咚、叮咚’,双溪河在为你谱韵呢!”哥笑得真好看,洁白的牙齿闪烁着玉一般的光泽,弯弯的眉毛是天上的月牙儿,流动的眼睛就像清清的双溪河水。
-
年画里的乡愁
-
作者:
彭忠富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大年三十,父亲终于赶在小贩收摊之前买回了一卷年画回来了。 我们弟兄仨打开那些粉笺土纸,争着看年画上的人物:手持双鞭,背后插着令旗,长髯飘飘的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锦袍玉带,手持如意的则是和蔼的文官。有时侯也有赵公镇宅、钟馗捉鬼这样的单幅年画;至于三猴烫猪、耗子嫁女这样幽默的画作,则最受我们小孩子的青睐。父亲让我们把年画请到门上去。武将在龙门上驱邪避凶,文官在堂屋门上加官晋爵。院子里贴上这些五彩斑斓的年画,居然一下子亮堂起来。 那时,对画匠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双普通的手能随时和画笔、颜料打交道,并且拥有自己的画室,那该是多么诗意和优雅的日子。于是,我就缠着父亲,一定要到某个画匠家里去看看。父亲拗不过我的苦苦哀求,终于在一个农闲的十月,带我走进了一个临近射水河的村落。这里是绵竹年画的起点,有多少个农家院落,就有多少个年画作坊。一张张新鲜的年画放在场院的每一个角落,就像场院里铺上了花花绿绿的的毯子。 微风过处,年画一张张翻起,又稳稳地落下,美丽的波浪,就像风儿在一张张地阅读。
-
闲庭信步王家山
-
作者:
邹清平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雨后初晴,我登山越过红军亭,来到王家山体味崇山峻岭的雄浑。在山上松林里听涛亭看高山天空的云霞总有一种诗意的梦境,早晨的王家山因水蒸气的浓重,生成缥缈而柔软的雾弥漫在山巅,缠绕着起伏的山峰,笼罩着会真湖四周,让人仿佛进入仙境。深呼吸后,吐出腹中在喧嚣的城市中吸入的尘埃,心旷神怡油然而生。双臂在空中向相反的方向画着圆圈,乳白色的晨雾从手指间滑过,有凝脂似的、清幽清幽的感觉,再看湖的四周,真是扑朔迷离。群山和近岭的农舍,远处和脚下的梯田,蜿蜒的山梁和公路,星罗棋布的农家乐飘出的炊烟在白悠悠的雾里时隐时现,说不清,道不明那是烟,还是雾了,只好叹道:不知所“云”。朝日升起,放出五彩的霞光,将王家山辉映得苍翠如海。连绵起伏的森林,奔涌着绿色的波浪,阵阵春风吹来,一波一褶,荡向远方。品尝着、回味着美景,想起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的景致: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泥土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等诗句脱口而出。聚精会神地赏绿、吸绿、吐绿,天地之间仿佛只有自己存在了,不知今夕是何年,更不知山外有世界。 漫步在元稹文化广场,6米多高的元稹塑像雄伟凝重。
-
丹青描美景 笔底写风云
-
作者:
郑晓林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一 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并且还具有相当美术造诣的陈奕纯,读他与美术创作有关的那些散文,不仅窥见了他创作图画的内心感受,而且对他的绘画作品有了一份更加深刻的理解。通过散文,能够将他的绘画从有限的展示空间,延伸到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延伸到更为纷繁的历史长河,延伸到更为深刻的思想高地。因此,看陈奕纯的图画,品陈奕纯的散文,大有“画意与心境并呈,色彩共文字齐飞”之感。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叙述了作者给人民大会堂澳门厅作画《盛世之歌》的过程,它的开篇很有意思: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 作者从莲花绘画的艺术流变谈起,然后“电话铃声大作”,一下子拉回到现实,完美实现了一种艺术穿越;再后就是艰苦的绘画创作:“每天每天,我闭门作画,基本上只睡两三个小时,打破了作息时间,画到有些关键位置,甚至7天没离开画室一步。
-
不愿吵醒梦的西湖
-
作者:
季明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安顿好住处,两位兴奋不已的同伴立即拉上我,沿环湖的南山路,踏着仲春三月的桃红柳绿走下去。雷峰塔、苏堤、杨公堤……一路漫步,直至夜幕降临。晚餐,是在雷峰塔对面一家别具特色的小店里吃的,不用看菜单,我随口
-
城市里的鸟
-
作者:
吴黎宏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或许是我早年生活在乡间的缘故,对天天可见的鸟熟视无睹;到了城里之后,见得鸟相对少了,反而关注起鸟来,对鸟的身影和鸣叫变得日益敏感,看到一只鸟或听到几声鸟鸣便会冒出一些惊喜来。 城市里的鸟是越来越多了。城市里的鸟小巧玲珑,样子不丑,多属燕雀之类,常见的有燕子、麻雀、黄莺、画眉、八哥、鸽子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鸟。而有些鸟是不会进城的。像高飞的鹰、清高的鹤、孤独的鸦、夜行的猫头鹰和迁徙的大雁,在城里是难觅踪迹的。鹰爱在云霄间翱翔,它的视野里是高山和大海,城市在它眼里显得渺小,城市里没有它盘旋的空间。高贵潇洒的鹤,爱在清清的湖水里觅食,在清亮的湖面上映照自己的倩影。
-
青衫薄,岁月浅
-
作者:
李振秀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翻阅15年前的某个夏日时,发现我好像走着走着丢掉的人一样。 裁缝店里,有一面令人满意的镜子。于是,就记住了这面镜子,记住了镜子里小巧玲珑的体态,混沌的脸顿时涂上了一抹秀色。可是,也不能因为讲好话的镜子,就常常到店里照来照去,得找个常常来的由头才是。我翻过店子里所有的裁剪书,综合各种款式后决定让小裁缝为我量身定制一件旗袍裙,咖啡色的乔其纱,心形领子,裙角开偏衩。我把还不会走路的孩子,交给母亲,母亲坐在店里的板凳上,孩子手里拿着花摇摇,小嘴里淋着口水,当时爱钓鱼的乔,给小孩子取了外号:“大头鲢”。
-
静心斋悟静
-
作者:
林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七月七日小暑,天公作美,炽热的骄阳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凉风习习吹来,连日逞威的暑气突然消减了许多。我和老伴不约而同地想到:趁天好,不妨到北海一游,我最喜欢到静心斋去坐坐。因为,酷暑难耐之日,烦躁不安之时,“静心斋”是我最向往的去处。 静心斋是北海公园的园中之园,乾隆年间建造,小巧玲珑,游人不多,不像湖畔唱歌的、跳舞的人群那么密集,也不像白塔下参观游览的人流那么熙熙攘攘,更显幽静闲适。静心斋的北门就在北海后门的西侧,一下公交车就进园,省走许多冤枉路。 从静心斋北门进园,穿过一道月亮门,是一条由三行方砖铺成的小路,两旁长着茂盛挺拔的翠竹,竹枝竹叶高处相交,自然搭起一道绿色的天棚。人在天棚里,暑热顿消,淡淡的竹香,扑面而来,让人最先感知了静心斋特有的味道。 小路的尽头,进一个小门,走五六步,若左拐,就进了抱素书屋的小院,若右拐,就进了罨画轩的小院。我先走进罨画轩小院,依地势而建的长廊,蜿蜒起伏于庭院四周。中间是拱桥横卧的池塘,绿萍浮动,白色的花瓣点缀其间。池塘周边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太湖石,修长而丰腴的爬山虎枝蔓,从高高的山石上垂下,像倾泻的瀑布,又像新疆少女满头的发辫。
-
一株长在庙堂门口的花
-
作者:
拾花女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我想象不出你为什么要长在庙堂门口,这座庙堂离人群那么远,远得要翻越无数座大山,涉过无数条溪流,穿过无数丛荆棘,才能看到它的檐宇在氤氲的绿雾中如鸟一样翘立着,没有人知道那里面深藏了多少山林的偈语。而你,你怎么就偏要长在它的门口,素素淡淡地止了我的脚步? 夕阳落山时,有风轻轻吹来,你微微地摇曳着,擎一枝清香,用悠然的姿势迎接我的目光。你淡雅的色彩、清幽的香气、恬静的神态生出诗意般的韵味,如我窗棂上挂着的月牙儿,在无眠的深夜,清灵了我的梦。那时,我真想给你一个深情的拥抱,如抱着一个悠然的梦。我用轻柔细腻的唇去吻你玲珑的花瓣,与你真诚地私语,让我的泪如露珠一样滴湿你的花蕊,在你的静美中进入淡定的状态。然后我也化作一朵花儿,与你比邻而坐,静静地看你。 看你的时候,我忘记了我是刚从尘世中来的俗人,我的身上还带着尘埃的浊气。我只是想着与你靠近,与一个清灵的梦靠近,在我的心上种植清澈透明的花朵,如生长在泥土里的种子,在我的日子里生根,发芽,直至结出圣灵的果子。闲下来的时候,我会给你讲诉山外的故事。比如去海边捡拾贝壳,踩脚印,听海风诉说大海的宁静,听浪花歌唱大海的快乐。那波纹圈成的涟漪,多么像老船长额头上的皱纹。
-
猫祭
-
作者:
钟浩如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一件与猫有关的轶事一直潜藏于心底,至今想起来总有一种愧疚隐隐地萦绕于胸,心灵为之灼痛。 我们家是不曾养猫狗的。那时年幼,大人们的心思猜不透。许多年后我才暗自揣测,家里不养猫狗的缘由倒不全是因了它们不在六畜之列。百日大旱,田地开拆,赤地千里,猫狗靠打点野食苟延,还是能活得下去的。 那时我家的堂屋十分宽敞,摆一二十张条凳也不显挤。加之家居的位置也很适中,因而队里凡遇大事需商,乡邻们都乐意往我家的堂屋凑合着坐。家里人多客常,大门里若蹲卧一两条狗,总难免会“汪汪”地吠几阵。可能是为省却撵狗的周章,才索性不养狗的。那么,猫呢?猫虽很温文尔雅,家里却也不饲它,其缘由或许是因我们弟妹年幼,深为夜间猫之凄惋嚎春所胆栗,加之那时鼠辈大不如现在那样肆虐,于是家中便猫迹罕至。 猫迹罕至当然并非不至。 偶尔也是养过几天猫的。 有一次,对门湖沿上邻居家的老猫生下四只猫崽,全是那种黑白相间的可爱的样子。小猫才三四寸长,毛茸茸的分外玲珑,那叫唤的声音纤细而甜美,听着很容易使人想起玉莹姑娘的歌声,十分讨人喜欢。我每次放学回家,总要绕到对门家放柴火的偏屋内捧着小猫玩得难舍难分。
<
1
2
3
4
5
...
42
43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