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环】搜索到相关结果 281 条
-
淘汰落后请启用环保标尺
-
作者:
李若馨
来源:
资源再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启用
煤炭行业
水泥行业
工业领域
电力行业
熟料生产线
标尺
-
描述:
从电力行业的关停小火电,到煤炭行业的停批小煤窑,再到水泥行业只批建日产5000吨的熟料生产线……我国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似乎都躲不过产能过剩这个词。然而,政府对于产能过剩的治理方法在各个行业似乎也是清一色的一致——上大压小。
-
“五彩清河”呼之欲出
-
作者:
张璐
商扬
来源:
走向世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防洪除涝
济南人
绿色生态环境
城市化
综合治理工程
小清河
河道
济南市
北部城区
-
描述:
济南的记忆里不能没有小清河。一渠清水,万千鱼虾,绿荫夹岸,船桅林立在众多老济南人的记忆里,与自己生活朝夕相伴的小清河是这样一幅美景。但,曾几何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流淌了870多年的小清河变了样,一条污
-
是艺术?还是垃圾?
-
作者:
丁斌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案例分析
垃圾
环境雕塑
艺术
文化品味
文化景观
公共环境
城乡建设
-
描述:
伴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蓬勃发展,雕塑景观如雨后春笋般树立在城乡公共环境中,虽然雕塑作为文化景观对提升环境的文化品味、美化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并不是只要有雕塑树立在环境中,就一定给环境和人的视觉带来美的享受。我们可从下面几处环境雕塑来进行具体分析。
-
《极地之急》雕塑
-
作者:
袁熙坤
来源:
文明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环境署
缩小版
环境问题
-
描述:
作品反映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作品中变暖的地球上面是北极倾斜融化的冰川,冰川上面是惊恐万状的小北极熊以及它们无奈的妈妈。此雕塑安置于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其缩小版作为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项的奖杯。
-
刍议城市科学与大型室外雕塑艺术的关系
-
作者:
陈佶生
来源:
艺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科学
历史名人
环境创造
重大事件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视觉造型艺术
艺术氛围
-
描述:
现代人对视觉造型艺术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大型室外雕塑这一艺术形式的理解也有了更加深刻和宽泛的认识。过去,多数的大型室外雕塑是作为纪念碑的形式来纪念某些历
-
收获你如花的心愿
-
作者:
曾维惠
李丽
来源:
红蜻蜓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瓣
花间
摇摆
桃花
橘红色
精灵
粉红色
收获
花环
小蜜蜂
-
描述:
"唉!这样的日子,真是无聊啊!"一只穿着绿纱(lǜshā)衣的蜜蜂姑娘,躺(tǎnɡ)在粉红色的桃花枝上叹息着。它那只橘红色的蜜桶,挂在桃花枝头,空空的,随风摇摆(yáobǎi)。"生活像五彩的花环,生活像蜜一样香甜;播下你美好的希望,收获你如花的心愿……"
-
公共环境雕塑的空间
-
作者:
江海涛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空间
公共环境雕塑
视觉空间
公共空间
建筑空间
-
描述: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
浅论现代雕塑的价值取向
-
作者:
林振团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趋向
环境
材料选择
造型观
-
描述:
从传统到现代,从古典到现代,雕塑艺术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神性到人性、由建筑物的附庸到独立解放、由服务统治阶级到怡情人民大众的精神和内涵的蜕变。现代雕塑无论是其造型观、时空概念、价值取向还是材料的多样性选择,都充分体现了其有别于传统的、新时代的特有的风貌。
-
十大变废为宝的经典环保回收项目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废为宝
建筑师
回收
绿色环保
材料
科学家
艺术家
发明家
-
描述:
在现今这个喜爱丢弃的社会,许多完美的材料最终沦为垃圾,与此同时,新的材料不断出现并取代了它们的位置。一些富有创意的科学家、建筑师、艺术家及其他发明家正致力绿色环保回收。他们收集身边被遗弃的零碎东西,利用它们最终建造出令人瞠目的房子、寺庙、雕塑甚至燃料。
-
《环境雕塑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体会
-
作者:
谷远亚
来源:
科技资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品课程
环境雕塑设计
建设
体会
-
描述:
环境雕塑设计是设计艺术专业公共艺术方面的专业课,是公共艺术设计中重要的表现手段。通过《环境雕塑设计》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