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环】搜索到相关结果 5294 条
-
走进《醉翁亭记》
-
作者:
石德平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醉翁亭记》
县官
新世纪
征服自然
欧阳修
重要新闻
挂历
环保工作
醉翁之意
江苏连云港
-
描述:
新世纪的第一天,我走进《醉翁亭记》。我走进一本古典挂历:青山滴翠,泉水潺潺;肥鱼嬉戏,百鸟欢唱……是工笔,还是写意?我走进醉翁亭,我走进县官欧阳修的情怀。
-
清晨
-
作者:
王小忠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彩光环
-
描述:
早晨,我听到草原上众多鸟儿在歌唱,这些优美的曲子,让我的生命有着五彩光环。从此,原要鸟儿在歌唱,我在新的一天就不会懊丧。正如在努力去做一件事情,去好好爱一个人。
-
如意塔的霞光(外二章)
-
作者:
姚世英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霞
欣赏
玉兔
环绕
螺壳
霞光
幸福感
纯阳
井点
左手
-
描述:
青山环绕,风,推澜云雾如雄狮长啸,仿佛有野象出行,玉兔奔突。霞光变幻,让蓝天的魅惑在一片穿越不过的深邃里。山顶的如意塔,风雨里再度青春。像一位王者屹立着,背后五彩呈祥,左手紫气东来,右面云蒸霞蔚
-
江南的古镇
-
作者:
赵振元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国现代化
特色小吃
商品琳琅满目
大集
赵振元
历史演绎
秋色平分
历史文化环境
人从
美食天堂
-
描述:
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拾起一道独特的风景,它像珍珠一样洒落在江南各地,把水乡装点得靓丽迷人,这就是江南的古镇。小桥流水,蜿蜒连片,乌篷船穿街而过,划破水中倒映的两岸楼影。古镇是历史的新章,流动着新生活万种风情,这里没有大都市商业的繁华,却像小家碧玉,玲珑剔透,秀美动人。多少年了,古镇依然熙熙攘攘,勤劳而又和谐,洋溢着富庶和文明。
-
盖满川
-
作者:
蔡小容
来源:
散文选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加林
陕北
连环画
文化
路遥
爱情
人生
言语
城市
农村
-
描述:
巧珍。启口说出这个名字,我发现这两个不起眼的字玲珑利落。暌隔已久,当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我们想起了一个姑娘。想起有她在的时候,那日子有多甜蜜稳妥。
-
落红笺
-
作者:
铱人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又是个初晴之日,江南的天气湿漉漉的,穿过林立的车,绕过灰色的楼,我看见母亲依旧端坐在竹椅上,像一幅绚丽的油画。母亲的身后是连绵的山峦,跟前是几个篾制的簸箕,上面晾晒着一封封打开的信,因怕风吹走,每封信上压着红辣椒。 我喊母亲。母亲应道,细妹子回家了?手中捧着信笺,目光恋恋不舍游离到我的脸上。母亲满脸宁静的微笑,她守着那些宝贝,像是守着幸福。 母亲积攒的信整整一箱,她总是喜欢晾晒信,唠叨那些岁月的秘密。 “敬爱的老何,你好。”这是家中最古老的信,存在母亲自制的牛皮纸信封里,母亲比父亲小18岁,她总是这样称呼父亲。50年代末,母亲新婚3个月,父亲就被厂里安排到山西学习,一去就是3年。“山西有辣椒吃嘛?有鱼吃吗?”母亲识字不多,信是半画半写,画满了辣椒、鱼等食物。“亲爱的小林,你好。”父亲的信满纸端庄的楷书,父亲回信时讲究仪式,像古代书生一样,洗浴,磨墨,用狼毫笔将关爱诉诸笔端。来信回信,一月一两封。 六、七十年代,家里的信,越来越少,有时一年也不过七八封。信,连着老家的一大帮亲戚,连着父母的血脉至亲。亲戚家婚丧嫁娶以及新年才会有书信往来。那时,一家人聚拢,听父亲读信,日子变得生动温暖,有了些许节日的气氛。
-
错过了熏衣草
-
作者:
孟悟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我曾经在普罗旺斯错过了熏衣草。 阿维农是普罗旺斯的一个法国南方小城。我在阿维农的时候,熏衣草还是绿的,没有变紫。满城的玫瑰花纵情开放,给我的印象极深。普罗旺斯的玫瑰花,花瓣繁大,比牡丹还要缤纷华丽,它们一路婆娑开来,爬过玲珑的木房子,爬过雕花的大铁门,芳香着,浪漫着,如春天的情人。那花的颜色被普罗旺斯的阳光染浓了,鲜艳得触目惊心,像泼出来的油画调色板的颜料。朋友说,看熏衣花海的最好季节是7月;可另外一个朋友抱怨道,那年她7月去过,不早不晚,熏衣草刚好收割完,只剩下一片沉闷的灰绿。光杆子的熏衣草有什么好看的? 没什么好遗憾的,错过了熏衣草,但没有错过玫瑰花。同一个时间,你很难拥有两种馈赠,不能错过的,是我们快乐的理由。 责任编辑:郑艳梅
-
徐志摩与曼殊斐尔
-
作者:
王铮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夏日的伦敦,分不清是雾还是雨,冰凉凉灰蒙蒙的,湿漉了整个城市,湿漉了伦敦街道行走的人们。一顶顶圆形的黑伞,庇护着下面的身子。彭德街十号,志摩叩响了门铃,麦雷先生把他迎进屋。主人让志摩在套着彩色画套的沙发上坐下,请他喝咖啡。 暖色调鹅黄色的灯光映照着壁炉上的瓷器摆设和墙上梵·高的油画。 志摩和麦雷是在一个文艺沙龙里相识的,他们都是诗人,一见如故。几天前,在一家咖啡馆里,志摩告诉他,现代中国小说创作受俄国作家影响最大。麦雷听了尤为高兴,因为他与曼殊斐尔平生最崇拜的就是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于是,麦雷在纸上写下了自家的地址,邀请志摩在星期四晚上去他们家会会曼殊斐尔。 因天气太潮冷,染病在身的曼殊斐尔不能下楼。麦雷见志摩有些失望,说:“徐先生若不介意,不妨上楼一见,如何?”志摩喜出望外,立即随麦雷上楼。 “吱嘎”一声,门开了。志摩一下子被炫目的色彩包围了。 海蓝色的墙壁、几幅后现代的及抽象的油画,柔和的灯光映射着海蓝色家具、鹅黄色窗帘。志摩的心先是激动地一提,定眼一看,面前是一位年轻女子,女作家。她一头褐色卷发,遮着一张蛋形脸,一双灵动的会说话的蓝眼睛,衣着极鲜艳,漆鞋、绿丝长袜、嫩黄薄绸上衣、紫色丝绒裙,是欧洲极普遍的瘦弱娉婷的女子。
-
大地之声
-
作者:
陈奕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2010年8月31日,我应全国人大常委会之邀,历经24个日夜,绘制大型工笔花鸟画《大地之声》,并悬挂于全国人大机关办公楼大厅。随赋感怀。 大地,是13亿中国人民命名的。 大地之上,万物生长,江山如画。从长江长城到黄河泰山,从南国红木棉到京城白玉兰,从上海世博会到广州亚运会,从跨越式发展的大都市到开放型改革的乡村田园,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到处都是盛世和谐的新镜头,到处都是一张张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般的中国人的笑脸…… 大地辽阔壮美,江山万里多娇。5000年来,我们的胸怀也宛如大地一样辽阔壮美、气吞万里。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和强盛,离不开亿万万中华儿女组成的人民大地,离不开炮火与抗争、屈辱与前进、光荣与梦想、和谐与发展的最激越的时代强音,更离不开我们的思想越来越解放、步伐越来越坚定、道路越来越宽广,大地之美,无限欣欣向荣。正所谓,人之兴,下接地气;家之兴,下接地气也;国之兴,下接地气也。地气乃人气,人气足,气场足。一个国家的人气、一个国家的气场是否强大,将直接取决于我们脚下这片广袤的大地。 春潮涌动,打开天宇,云蒸霞蔚,一声声春雷响彻在头顶。 我仿佛听见,一种开天辟地的、振聋发聩的、期待百年的声音突然降临了! 这是大地之声。
-
时间的同一个源头
-
作者:
陈奕纯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内容
工作量
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
合理安排
教学环节
精讲
教学方法
-
描述:
一 我平生画花无数,且收获天地之间它们的一些香气、一些美,我想谈谈有关莲花的美的话题。 比方说,在我的面前有一张画案、一片宣纸、一碟五彩、一支笔,绘画之前,我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朵充满灵性的莲花,半开半闭、半梦半醒,就像等待爱情一样发呆,就像在等你。这细节,发展下去应该是这样的:画她的美丽轮廓、画她多愁善感的样子、画她小心翼翼的呼吸、画她的唇、画她的眉眼,究竟是五六片还是七八片?笑成了一条直线还是笑成了一道波浪?是的,就是这种小感觉,不一定非要别人看清楚,或者干脆让他们什么也看不见,但只要你自己看清楚她才行,才好继续你的下一笔。我想这下一笔,不再是画她的骨架,而是画她白里透红的皮肤、皮肤颜色的变化、变化时的自然法度,半个春天过去了,一整个夏天过去了,然后是秋天、冬天,一个人啊,每天每夜工笔,一点点在宣纸上还原她圣洁的美、高远的美,这美,千年一瞥,惊心动魄。 画完了一朵,是下一朵,直到把盛景里的莲花一朵朵画尽。后来,才想起那些荷叶儿,才捡起那些大如雨伞的荷叶儿慌张着画,很乱,没了章法,但心事还是有次序地保留了的,如同在狂风骤雨里以荷叶翠盖的元人王冕,小小年龄反成画痴,这“王冕画荷”的传说,妇孺皆知,代代流传,不也成就了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吗?荷叶儿太过嚣张、霸道,和画莲花相比,应该是朝张扬里画、朝狂野里画,一片比一片墨绿,一片比一片墨,绿到极致的那种墨,水墨的墨,怕是这盛世的主打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