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有一只大鸟在画中出现——王炎林新作短评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融合   大鸟   笔墨语言   地域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想象   艺术形式   王炎   民间文化   人类中心主义  
描述: 厚实的地域文化传统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一旦落入画家的视野,便生成了陕西水墨笔墨语言茂密葱郁、画面内容实实在在的“西北风仪”。 相比起陕西其他画家风格相对稳定的情况,王炎林在艺术上则是不断的更新演变。人到中年,本来容易信守自己某些已经定型成熟的东西,但王炎林的艺术心态依然年轻,总是不满足自己已有的艺术认识和趋于熟练的笔墨技巧,他的画风在近些年仍然有不断变化甚至突变的迹象,相比起来陕西其他画家较明显的“写实性”倾向,王炎林的绘画越来越趋于“意象性”。实际上,他的画在几年前就已有基本“定型”的面貌,他以油画出身,进而转入水墨,在艺术积累中广采西北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形成了艺术想象奇诡丰富、笔墨语言自由酣畅、无拘无束的个人面貌。现
生存的梦魇——谈王炎林水墨画的新突破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笔墨语言   地域文化   集体经验   民间艺术   作品   王炎   民间文化   表现力   人物形象  
描述: 王炎林已经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人画起画来却有着一股年轻人的激情。然而他终究有不同于年轻人的地方,因为透过他笔墨中的激情,却有着一种生命与岁月的沧桑感。这种感觉在他前两年的作品中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是基于水墨的张力和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验;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对其作品的西北风的解释。 前一阶段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经验,一种由集体经验抽象出来的人格意志。在这种泛文化意识的背景下,他将近乎野性的水墨表现与西北的人物形象、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有的墨彩结构,有力地扩充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应该说,在这一时期,王炎林主要关注的还是水墨语言的问题,但不是追求这种语言的完美与精致,而是力求在笔墨、色彩与形象的关系间表达出一种力度和气势,使人感受到艺术家的个人情绪和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以色入墨和搬用民间艺术虽然不是王炎林的首创,但他较准确地把握了民间样式的选择与笔墨表现的力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