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热贡艺术
作者: 李少波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艺人   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   青海省   唐卡   绘画   藏传佛教艺术   热贡艺术   同仁县  
描述: 一、什么是热贡与热贡艺术热贡,藏语音译,汉族史籍上也作榆谷、一公和捏工,主要指今天青海省的同仁县和泽库县一带。这里有一大批信仰藏传佛教并从事于宗教艺术活动的艺人群体,他们的作品以反映藏传佛教内容为主,藏族绘画、雕塑艺术风格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并且艺人中有不少是藏族,故又被称为热贡藏传佛教艺术或热贡藏族艺术。这是安多藏区的一个藏传佛教综合艺术流派。地处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中游两岸的吾屯、年部乎、郭玛日、尕赛
浅谈“热贡艺术”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作者: 马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装饰图案   多种形式   黄南藏族自治州   唐卡   藏画   雕塑   热贡艺术   生地   艺术特色  
描述: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中的一个有影响的流派,包括壁画、唐卡、雕塑、堆绣、装饰图案等多种形式。得名于其产生地,以“藏画之乡”著称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吴屯、年都乎、朵赛日、果玛日四
热贡艺术的源流与现状
作者: 佐良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化形象   艺术形式   藏传佛教艺术   绘画流派   热贡艺术   教义载体  
描述: 热(土贝)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流布于安多藏区的一个重要画派。藏传佛教艺术是伴随着藏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产生、发展、融汇与演进的。作为弘扬佛教教义载体的雕塑、绘画等艺十形式,是虔诚宗教信仰的物化形象。首先是与兴建寺庙而同步兴盛的雕塑与壁画,同时顺应在广袤藏地弘扬佛教的广泛需求,便于携带、悬挂与珍藏的卷轴“唐卡”随即迅速普及。现存能见到的壁画是拉萨大昭寺主殿二楼吐蕃时代的壁画。大昭寺建成
热贡艺术 青藏高原上的艺术瑰宝
作者: 殷廷华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青藏高原   历史人物   2009年   黄南藏族自治州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传佛教艺术   热贡艺术  
描述: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为藏语,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隆务河畔。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题材,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绘制颜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6年,热贡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热贡泥塑
作者: 张勇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泥塑   彩塑   塑像   单色   十九世纪   神态   藏传佛教艺术   雕塑   热贡艺术  
描述: 热贡艺术是我国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流派,主要包括唐卡、堆绣、雕塑、建筑彩画、图案、酥油花等多种艺术形式,因发祥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 雕塑在热贡艺术中占有显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泥塑、木雕、砖刻、石刻等,其中泥塑最为发达。泥塑分为单色泥塑和彩塑,它是热贡雕塑的主体。
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化月刊(遗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泥塑   彩塑   塑像   单色   十九世纪   神态   藏传佛教艺术   雕塑   热贡艺术  
描述: 邓拓简介: 1912.2.26-1966.5.18,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诗人、杂文作家。抗战期间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邓拓在抗战年月就收藏了明清时期门头沟煤窑的文书租约及土地买卖租契合约、车厂揽运合同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画像等。1959年,邓拓兼任中国历史博物馆建馆领导小组组长。因负责历史博物馆筹建工作,更广泛接触古代书画和历史文物,开始收藏古书画。 2012新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承办的“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隆重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佳作荟萃,凝聚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中国美术馆为此展览调配了三层和五层的全部展厅,经过修复保护的这批藏品,辅以艺术的展陈设计呈现于世,喜庆又不失庄重,华彩粲然,美不胜收。展期跨度长达84天,使更多的观众得以走进美术馆,欣赏古代艺术珍品,共享公共文化财富。 1964年,邓拓写下“君爱文明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诗句,将个人珍藏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无偿捐赠给国家。这批捐赠品全部由中国美术馆珍藏,其中有价值不菲的苏轼《潇湘竹石图》。
浅谈我的油画绘画风格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泥塑   彩塑   塑像   单色   十九世纪   神态   藏传佛教艺术   雕塑   热贡艺术  
描述: 浅谈我的油画绘画风格
知旧赏新说青花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泥塑   彩塑   塑像   单色   十九世纪   神态   藏传佛教艺术   雕塑   热贡艺术  
描述: 知旧赏新说青花
对热贡文化艺术发展的粗浅认识
作者: 王晔   来源: 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文化   文化历史   艺术发展   民俗活动   藏传佛教文化   隆务河畔   雕塑艺术   热贡艺术   彩绘艺术   历史性  
描述: 热贡文化。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因发源于黄南州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同仁”的发音,意思是金色的谷地)而得名。热贡文化主要包括彩绘艺术、雕塑艺术、民俗活动、热贡建筑四个方面的壁画、唐卡、雕刻、铸塑、六月会、藏戏、舞蹈等类别。热贡艺术的特点,主要可以从它的历史性、宗教性、民俗性、艺术性四个方面来体现。历史性,主要是指热贡文化历史悠久。大体始于15世纪甚至更为久远.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宗教性.主要是指热贡文化是雪域文化和中原佛教文化完美结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是藏传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一段]
五屯:藏族画家之乡
作者: 马甘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家   艺术作品   艺术珍品   装饰性   黄南藏族自治州   佛教艺术   工艺美术作品   塔尔寺   《格萨尔王传》   热贡艺术  
描述: 五屯──藏族画家之乡青海马甘五屯,即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一同仁县的年都乎、郭麻日、京赛日、脱加和上下五屯五个藏族村落的总称。这里聚居着大批从事美术的艺人,他们世代相传,以绘画、雕塑为业,其中尤其是五屯上下庄.原来会作画、雕塑的艺人占全村...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