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炎黄】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
逸泽堂
-
作者:
暂无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加拿大政府
联合发行
国际动物学大会
作者简介
华南虎
炎黄艺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国画系
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美协
-
描述:
作者简介:刘继彪1970年生于辽宁抚顺。自幼习画,擅画工笔动物,尤以画狗风格独特。198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1991年就职于黄胄先生创办的"炎黄艺术馆"画廊。2001年参加中澳建交二十
-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场拍卖
罗中立
怀斯
布面油画
炎黄艺术馆
北京保利
拍卖时间
全国农业展览馆
艾轩
春季拍卖会
-
描述:
预展时间:2014年5月29日起至各专场拍卖前一日预展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拍卖时间:2014年6月1日至8日拍卖地点:北京四季酒店新保利大厦(邮品钱币)罗中立春蚕布面油画1980年作200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隆重举办2016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副院长
展览开幕式
越窑
炎黄艺术馆
霍春阳
毕业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
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中心
-
描述:
2016年5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在炎黄艺术馆举行美术学系与设计学系2016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式。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研究生院美术学系和设计学系博士、硕士、MFA等研究生的毕业作品二百
-
雕塑家·智者·孩童:记河南省著名雕塑家吴树华先生
-
作者:
虞晓明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炎黄二帝
美术爱好者
群众艺术馆
名誉院长
彭雪枫
吴树华
十年
著名雕塑家
郑州黄河游览区
落成仪式
-
描述:
应邀写一篇关于吴树华先生的文章,自信于对老师的了解,我非常爽快地接受了。但坐在桌前真的拿起笔来,思索再三竟久久不能下笔,与吴老师相处几十年的往事在心头浮起,
-
永恒之梦:炎黄二帝巨塑的创意与构想
-
作者:
吴树华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炎黄二帝
华夏文明
西安美术学院
月是故乡明
西安美院
吴树华
仁民
文化旅游
来仪
诗圣杜甫
-
描述:
上能见度不过10米,人影在雾中晃动,来参加揭幕典礼的海内外贵宾,肃穆地仰望天空.典礼开始,突然雾开云散,炎黄二帝巨像迎着春日的晨曦显现在天空中,广场上顿时一片欢呼,3万多炎黄子孙目睹了这一庄严神奇的场景.
-
中国画名家《聊斋志异》主题青花瓷项目启动
-
作者:
暂无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扛鼎之作
制作公司
聊斋志异
炎黄艺术馆
著名文学家
生平事迹
文化创作
山东淄博
改革办公室
文化事业发展
-
描述:
"中国画名家《聊斋志异》主题青花瓷"项目是由中国炎黄艺术馆、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淄博市文化事业发展与体制改革办公室、蒲松龄纪念馆、山东淄博聊斋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景德镇青花瓷制作公司承办
-
文人瓷画:曹淦源陶瓷艺术
-
作者:
胡晶晶
来源: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法家
文明进步
炎黄子孙
江西省
精神文化
怡情
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文物鉴定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香茶怡情,美瓷陶人。陶瓷是中华文明进步的化身,是炎黄子孙精神文化的结晶。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有着悠久而辉煌的陶艺史,瓷都景德镇更是名扬中外。曹淦源,号桐荫轩主人,工金石诗画。曾任景德镇陶瓷馆学术总监、江西省文物鉴定组成员、原景德镇书法家协会主席、景德镇书画院高级画师等职。
-
印象中国红
-
作者:
李尔山
来源:
国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太阳
炎帝
中国红
尚红
颜色
炎黄子孙
婚礼
满月
红色
-
描述: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中国红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朱门红墙到红木箱柜;从孩子的贴身肚兜到以中国红为主题的婚礼;从本命年的腰带、佩玉的流苏到寿星的寿服寿桃;从添丁进口时门楣上挂的红布条到孩子满月时做的“满月圆”;从舞龙灯的绣球到锣鼓唢呐的饰物;从深闺女儿的红头绳、香囊到扭秧歌的舞绸;从开张大吉的剪彩到恭贺新禧的贺卡;从铭刻着权力的印泥到记录着功勋的锦旗;从过年过节悬挂的灯笼到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倒福和窗花;从“压肚腰”的压岁红包到除旧迎新的爆竹;从闻名遐迩的“红、绿、黄”唐三彩到景德镇最负盛名的“祭红”瓷……中国红就这样以农耕文化为依托,以家族意识为核心,经过多少代潜移默化的熏陶,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灵魂,成为当之无愧的安身立命的护身符,镇守着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疆土,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 “色”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介质。从美学的角度讲,人长期对某种颜色的偏好会转化成一种审美情趣;从哲学的角度讲,这种偏好会抽象到形而上来。这种形而上的审美情趣经反复强调,便成了一种君临其个体的意识形态。中国红就是这样一种颜色。她是中华悠悠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底色,是中华民族对日的膜拜、对火的皈依后燃烧起的精神的嬗变。
-
鲍元恺《炎黄风情》四首中国民歌主题管弦乐作品分析
-
作者:
蔡梦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弦乐技术
鲍元恺
民族母语
《炎黄风情》
-
描述:
鲍元恺在交响乐创作上努力探索西洋管弦乐技法与传统民歌旋律“中西交融”的创新和实践。《炎黄风情》正是这样一部在国内外引起共鸣并得到广泛传播的佳作。作曲家采用了“中西交融”的创作手法,将我国不同
-
董天昊访谈录 国画与“水墨”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论
谢稚柳
炎黄艺术馆
新文人画
中国美术学院
文学评论
中国美术史
梵高
林风眠
法常
-
描述:
问:你怎么看"当代水墨"?董天昊(以下简称"董"):到底该称"当代水墨"、"新水墨",还是"当代工笔"、"新工笔",一时间名字都很难定夺,而唯独被回避的恰恰是大家最熟悉的"国画",中国画沦为一个仅仅以材料为载体的名称——水墨画,虽然国画也是很晚近的名词,但水墨画让人听了不舒服,有点把中国唤作"支那"的味道,名不正言不顺,此中有诸多原因。国画命运多厄,20世纪60年代,被认为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