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改进烧成技术 节约能源消耗
-
作者:
田中正洋
大野昌彦
后藤喜良
鸟居高夫
何迅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气氛
烧成条件
烧成制度
临界温度
烧成技术
氧化阶段
煤气压力
能源消耗
还原温度
浓度
-
描述:
为了促进陶瓷生产的节能,对濑户地区使用最多的煤气梭式窑,以餐具和电瓷行业为对象,进行烧成状况实际调查。根据该调查结果,不仅评价烧成制品质量,而且研究烧成气氛、临界温度(开始还原温度)与燃料耗量的关系,以期确定以减少燃料消耗为目标的数值管理的烧成制度。
-
隧道窑烧成时间的自动控制
-
作者:
关祖灵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烧成工艺
最高温度
控制指令
油缸
陶瓷隧道窑
烧成时间
转动角度
主要参数
工作位置
自动控制系统
-
描述:
陶瓷制品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烧成,这种烧成工艺的好坏,在连续生产的隧道窖内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当前对隧道窑烧成工艺中着重强调对窑内温度、压力、气氛三要素进行检测和控制,如果上述几个主要参数得以稳定控制,那么半成品在窑内最高温度窑位处通过的时间就成为影响成品质量的
-
影响堇青石质匣钵周转率的原因
-
作者:
张喜悦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高经济效益
隧道窑
延长使用寿命
陶瓷工业窑炉
薄壁匣钵
烧成温度
热稳定性
高质量
直接影响
周转率
-
描述:
匣钵是陶瓷生产不可少的重要生产工具。其质量之优劣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可以设想,一个陶瓷企业没有较高质量的匣钵,就不能有较高质量的产品,也不可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建国以来,随着陶瓷工业的迅猛发展,陶瓷工业窑炉的不断更新改造,特别是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先进的陶瓷工业窑炉——隧道窑之后,直焰窑、倒焰窑逐步淘汰。然而,烧成设备的改革,生产形式的改变,对匣钵提出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就是说,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不仅要有先
-
无光白斑釉的复现及白斑形成机理的探讨
-
作者:
徐端
裴万柱
刘志斌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晶体
玻璃相
隧道窑
透明釉
烧成温度
化学组成
无光釉
釉面
液相分离
-
描述:
江苏省高淳陶瓷厂于隧道窑内试制炻器无光釉时,偶尔烧出一批具有白斑纹样的釉面。其中部分产品的整个釉面,不仅白斑的数量和分布都很均匀,而且白斑的尺寸相近(约在2~5毫米之间),形貌亦较规整,皆近圆形,或孤立分布,或数个至十数个聚集。每个白斑都有一白度较高的中心;基釉呈乳灰或浅橙黄色,平滑而且有细绒状流动
-
“阴火”辨治一得
-
作者:
李映龙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阴火
发热
中医
湿温
湿化
西医
头痛
脾虚气弱
湿热证
-
描述:
王××,男,34岁。发热年余,西医未查明原因,中医屡按“湿温”施治,身热仍持续在37.8℃—38.5℃之间。始于1982年9月商治于吾。证见:发热午后尤甚,去衣则凛,著衣则躁,头痛目赤,口苦心
-
疏达募原法治验两则
-
作者:
钱元鹏
来源:
江西中医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热
银翘解毒片
募原
达原饮
体温
治验两则
汗出
下肢
散发性
农村
-
描述:
例一:戴××,女,32岁,农村社员。七七年九月廿日傍晚起病,憎寒发热(体温40℃左右,高时达41℃),腰背酸痛,伴下肢散发性红疹,发热持续至翌晨方汗出热退(体温降至正常),热时稍有咳嗽。在大队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验二则
-
作者:
邵继棠
来源:
中医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逆
寒湿阻络
脘痞
力竭
吴茱英
温胃散寒
神疲
治验
中汤
六君子
-
描述:
例一:青年女工付××,1981年夏初生难产,入产房两天两夜,胎儿未能娩出,周身大汗淋漓,神疲力竭。当时产床置于电扇之下,凉风直吹,及至胎儿娩出后,始觉凉意。因腹中饥饿,急食冷鸡汤两碗,即感胃脘痞塞不畅,胃中发冷,犹如冰块阻塞一般,且全身骨节酸痛,曾服温胃散寒之方药,诸如香砂六
-
《天工开物》“陶埏”卷中的几个陶瓷学名词术语
-
作者:
刘秉诚
来源:
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工开物
景德镇
烧成温度
石英斑岩
沁水盆地
粘土矿床
高岭土矿床
花岗岩风化壳
无名异
瓷器
-
描述:
方土效灵,人工表异我国历代各地陶瓷胎(坯)所用的粘土类型,由于四、五千年来地质情况无大变化,因而可根据当前的有关资料加以解释。分布于华中及东南沿海各省的残积粘土矿床,大部分为高岭土矿床,多覆盖在古老的酸性火成岩或结晶片岩之上。如江西、广东产于花岗岩风化壳上,福建产于长英岩脉或石英斑岩的风化带中,山东东部也有可采的高岭土矿床。而沉积粘土矿床则限于古生代及中生代煤系地层内,分布于东北的太子河台凹、复州台凹,华北的内蒙古背斜中大青山一带的山间盆地,河淮台向斜靠近西缘一带,山西台背斜中的沁水盆地,以及山东台背斜范围内与鲁中断裂带有关的一些盆
-
一机多流连铸拉坯前“溢钢”机理的探讨
-
作者:
曾祖谦
来源:
四川冶金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铸机
表面温度
水口
液面高度
钢液温度
中间包
拉坯
多流
溢钢
耐火材料
-
描述:
文中提出了拉坯前中间包底部以粗糙的耐火材料表面为核心形成的结晶凝块,导致塞头与水口不能闭合而“溢钢”的假设,并据此拟订对策,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重钢一机四流250×250毫米方坯铸机浇注的最大难题,使之投入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