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硅灰石在高温透明青花瓷釉中的应用
作者: 汪建   潘爱翠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明釉   还原气氛   高温1280°C   硅灰石   1350℃  
描述: 本文主要介绍应用硅灰石原料研制出高温透明青花釉料的基本过程,实践证明,利用硅灰石部分或全部代替滑石或釉灰原料生产的高温透明青花釉,具有透明程度高,色泽光润,与坯料适应性能强等优点.
人生是一盘无须做大的小生意
作者: 黄佟佟   来源: 思维与智慧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利人   小生意   印象   雕塑家   正对   人生   地震   房子   温泉   新西兰人  
描述: 地震那天恰好离开新西兰,在新西兰的几天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温泉之乡见到的一位毛利雕塑家。他的家在湖边,从外面看很普通,是正对着湖的一栋小房子。正对着湖在中国一准儿是天价,可是在新西兰可谓稀松平常
民族魂 蔡振辉
作者: 唐雪元   李建慷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温家宝总理   抗震救灾   省博物馆   油画作品   艺术精品   大无畏精神   自强不息  
描述: 在四川省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反映5·12汶川大地震的艺术精品——《民族魂》。这幅长2米,高1.5米的油画作品,不仅展示了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期间生动传神的形象,而且还突出展示了中华民族面对天
关于折线形隧道窑热工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 吴兴祖   白常举   来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工特性   隧道窑   恒温区   养护工艺   混凝土制品   静态工作特性   介质温度   折线形   窑口   降温区  
描述: 为了研制混凝土制品连续生产的养护设施,综合立窑和水平隧道窑养护工艺的特点,近一、二年来一些单位准备采用折线形隧道窑养护工艺方案,在国内尚无生产先例的情况下,为了设计准确,深入认识这种窑型的工艺特征及生产使用的可靠性,我们进行了折线窑
混凝土的热空气养护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热空气   蒸气养护   隧道窑   相对湿度   混凝土温度   热养护   热能消耗   工艺措施   养护方法   养护时间  
描述: 特别的工艺措施,如热空气循环、洒水等等。图1所示是热空气在不同的相对湿度和温差[K]下的传热系数的近似值α[瓦特/米~2、K]。
地下连续式隧道热模养护窑生产工艺线
作者: 郭黛娥   来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泥石   隧道窑   相对湿度   养护窑   混凝土结构破坏   混凝土制品   升温阶段   热模   理论与实践   升降机  
描述: ,其热膨胀系数也各不相同。如水泥浆在塑性状态下的热胀系数就比水泥石的大得多。在升温过程,混凝土中水的膨胀作用比骨料或水泥石约大10倍以上。此外,升温阶段也是混凝土结构破坏和温度变形最为剧烈的时候,此时介质的相对湿度对混凝土结构就具有重要
蜀山窑 用火的温度,烧出水的质感
作者: 暂无 来源: 四川劳动保障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度   美术陶瓷   创始人   质感   李清   艺术形式   四川省   工艺美术大师  
描述: 20年来,蜀山窑创始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清一直在美术陶瓷的道路上探索。1997年,李清创作出了陶浮雕壁画《唐三彩车马图》,这种用陶制作出的艺术景观墙,开创了四川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引起了轰动。此后,沿着“粗陶精作”的方式,李清创作了一系列陶浮雕壁画。在创作的同时,李清发现陶瓷艺术和陶瓷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离不开传统技艺的创新。于是,在2000年,他创建了自己的陶艺品牌——蜀山窑,坚持用本土材料和技艺创作本土艺术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釉中彩浮雕瓷板画”。他将水彩画烤制到陶瓷上,为四川制陶寻找到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温庭筠词“小山重叠金明灭”图解
作者: 王子今   来源: 四川文物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髻   金明灭   温庭筠   髻饰   小山  
描述: 温庭筠《菩萨蛮》或《菩萨》“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小山”二字,学人 始终未得确解。经过结合有关文献内容,特别是壁画资料进行的讨论,理解“小山重叠金 明灭”诗意,应当更倾向于这种认识
操作线图在100米~3高炉的应用
作者: 淦玉龙   来源: 四川冶金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技术经济指标   高炉   直接还原   操作线   烧结矿   技术措施   煤气利用   降低焦比   风温   熔剂消耗  
描述: ~3高炉1986年的生产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确定以提高风,提高烧结矿产量和质量,改善煤气利用作为今年增产降耗的主要技术措施。1987年1至4月,100米~3高炉焦比由1986年的735公斤降到658公斤,降低生铁成本18.50元/吨,节约价值近3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机多流连铸拉坯前“溢钢”机理的探讨
作者: 曾祖谦   来源: 四川冶金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铸机   表面温度   水口   液面高度   钢液温度   中间包   拉坯   多流   溢钢   耐火材料  
描述: 文中提出了拉坯前中间包底部以粗糙的耐火材料表面为核心形成的结晶凝块,导致塞头与水口不能闭合而“溢钢”的假设,并据此拟订对策,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了重钢一机四流250×250毫米方坯铸机浇注的最大难题,使之投入正常生产。
< 1 2 3 ... 328 329 330 ... 334 335 3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