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温】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桔釉的成因与克服
-
作者:
何长海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品
背火面
外观特征
烧成温度
温度过高
窑炉
波纹状
桔釉
燃烧室
釉面
-
描述:
桔釉即为制品表面局部或整体呈桔皮状.就其外观表现特点上分主要有疙瘩状、波纹状、猪皮(针孔)状和凹陷(麻面)状四种;就其窑炉部位分布上有上部与下部,高温与低温之间之别;就制品的出现部位上分有局部与整体
-
颜色釉瓷器雕刻花装饰
-
作者:
曾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雕刻
刻划花
烧成温度
日用瓷
刻花
装饰手法
颜色釉
新石器时代
装饰形式
-
描述:
陶的实践中,改进原材料选择与处理方法,提高烧成温度,在器皿表面施釉基础上,创造了原始瓷.原始瓷器主要装饰以印纹为主.南北朝,白瓷有刻印堆贴和刻莲瓣纹.到唐代,千峰翠色如冰似玉的越窑系青瓷,以刻划花
-
浅谈隧道窑预热带温差
-
作者:
谢长安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低蓄热窑车
隧道窑
垂直温差
预热带
烧成带
燃烧室
氧化炉
上下温差
压力制度
耐火材料
-
描述:
所谓隧道窑预热带,对于还原焰烧成窑,是指窑顶上部氧化结束之前的窑体部位,其温度一般在1020~1050℃范围.对氧化焰烧成隧道窑,是指窑体设置燃烧室之前的窑体部位,其温度范围在窑顶上部为1000
-
陶瓷史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无光珍珠釉
综合装饰
高温色釉
-
描述:
陶瓷史
-
降低陶瓷制品的烧成温度试验——锂云母在日用细瓷釉料中的应用
-
作者:
方府报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云母
对美出口
热稳定性
低烧成温度
釉料配方
陶瓷制品
温度试验
日用细瓷
陶瓷产品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一、前言景德镇传统的制瓷工艺,主要以松柴为燃料烧炼瓷器,其烧成温度为1280℃~1300℃~(1?).当时的坯釉配方,是以瓷石配合高岭土作瓷胎,以釉果掺入釉灰或白云石作瓷釉,并称为"石灰釉".解放后
-
镨黄颜料生产新工艺
-
作者:
暂无
来源:
稀土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新工艺
陶瓷颜料
高温釉下
黄颜料
温度范围
耐高温性能
成品率
着色颜料
镨黄
遮盖力
-
描述:
镨黄是一种高温釉下彩陶瓷颜料,它用于陶瓷着色颜料中,具有色彩柔和,淡雅、庄重、稳定、耐高温性能好,遮盖力强,呈色均匀,使用温度范围广,着色瓷体的成品率高,对窑气氛的敏感性小,颜料的颜色受
-
景德镇的颜色釉
-
作者:
潘文锦
梁聚淦
张凤歧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
烧成条件
釉料
陈设瓷
烧成温度
颜色釉
还原焰
景德镇陶瓷
着色剂
结晶釉
-
描述:
此文原发表本刊1976年第2期,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系统地介绍景德镇颜色釉的产品知识,特请作者对原文作重新修改,第1-19条是潘文锦高级工程师撰写,第20-51条是梁聚淦工程师撰写、第52-70条是张凤歧工程师撰写,原前言部分是曹永海助理工程师撰写.
-
坯体在高温下晶相的发展和粘度的变化
-
作者:
高凌翔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英
玻璃相
高岭
坯体吸水率
二次莫来石
加热过程
扫描电镜
液相
表观粘度
温下
-
描述:
,是利用一台专门设计为陶瓷材料研究用的高温扭力装置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坯体的粘度,在900—1150℃之间高温下急剧下降,1150—1300℃之间变化不大,温度继续上升至1350℃,粘度迅速减小。结合
-
选择性絮凝作用
-
作者:
王果庭
张关永
来源:
油田化学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选择性絮凝
水解度
絮凝剂
吸附等温线
高岭土悬浮液
分子量
絮凝作用
-
描述:
在30℃下聚丙烯酰胺(PAM)和部分水解聚丙(HPAM)在(土般)土和高岭土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可用 Langmuir 方程描述。按该吸附模式计算,PAM 和 HPAM在(土般)土和高岭土上的特殊吸附
-
高温隧道窑的节能措施与经济效益分析
-
作者:
孙永山
吴博文
唐哲
来源:
节能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节能新技术
高压
内混式
喷咀
经济效益分析
高温隧道窑
热效率
烧成带
节能措施
改造
-
描述:
为了提高高温隧道窖的热效率,降低单位成品吨油耗。提高烧成制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我厂于1984年改造成功一种采用若干节能新技术的45米高温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