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秋拍又开始了 浙江中财2007年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投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陆俨少   秋季   古典家具   艺术品   浙江   明清   中国书画   雕塑   中国油画   大型  
描述: 春去秋来,在这金色的秋季里,浙江中财2007年的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犹如这尊红色雕塑《红人系列——队长》腼腆的笑着,带着我们走进了丰收的季节里。跟以往不同的是除了设置中国书画、中国油画专场外,我们还增设明清古典家具专场,以顺应当前市
中华瑰宝陈李济
作者: 王文锦   来源: 经济导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清末民初   中华   老字号   中药   李济  
描述: 陈李济是广州尽人皆知的中药老字号,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中,就浓缩了这个老字号四百多年崎岖和辉煌的历史。踏入馆内,在“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对联下,摆设着明代的青花将军坛,清代的斗彩贮药瓶
画文双璧交辉映——吴冠中
作者: 鲍亚民   来源: 第二课堂(高中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江苏宜兴   父亲   油画民族化   吴冠中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现代化   美术创作   清华大学   艺术学院  
描述: 【名家简介】吴冠中(1919—),江苏宜兴人,著名画家。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吴冠中
清末民国的潮州“枫溪大窑五彩”
作者: 李炳炎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末民国   景德镇   新品种   光绪时期   日用瓷   生产历史   明清时期   潮州  
描述: 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明清时期,潮州的陶瓷产区主要分布在高陂、枫溪、九村、惠来等地,产品主要为日用瓷,也用以外销。清末光绪时期,景德镇古代瓷业生产“回光返照”,从品种、产量等方面又有新景象。潮州枫溪瓷产区在外销的刺激下,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烧了枫溪大窑五彩新品种。
明清白釉红三鱼三果纹探源
作者: 马广彦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窑址   官窑   高温   景德镇   明代   明清   鱼纹   出土  
描述:明清官窑器中,有一种简约、雅致的品种,即白釉红三鱼纹高足碗、高足杯和白釉红三果纹高足碗、高足杯(图1、2为景德镇明代官窑窑址出土器,图3、4为传世品)。这两种器物都是在白釉地的碗、杯外壁,用高温铜
近代晚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史略
作者: 萧振松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陶瓷史   文明史   中国近代史   晚清时期   殖民地   清朝政府   景德镇陶瓷  
描述: 公元1840年(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悲惨最屈辱的时代,昏庸软弱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华民族推向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一个不该遗忘的古村落——水岚
作者: 陈爱中   来源: 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清代   古村落   源头   浮梁县   后裔   婺源  
描述: 从浮梁绕南分迁山岭之南,饮婺北源头水而名;及至清代,村民取唐代王维。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诗意。改名“水岚”。[第一段]
“泰西绘具别传法”——中国早期油画研究
作者: 李超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文化交流   画法   中国早期   明清之际   物质技术   油画   传法  
描述: 一在西画东渐初期的明清之际,文化交流的层面基本停留在物质技术的初步阶段,尚未触及文化精神的深层。而在此期“欧西绘画流入中土”的过程中,画法参照和材料引用是彼此相辅相成的。
一个劳心劳力的劳作者——记何燕明教授
作者: 刘珺珺   王水涣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绘画作品   艺术道路   艺术家   美术学院   装帧设计   清华大学   工艺美术   雕塑   中国美术  
描述: 耄耋之年的何燕明先生在自己的雕塑和绘画作品的环抱中悠然地点上一支烟,寥寥数语化沧桑于自嘲:“行年八十,学艺六十三载。陈醋半瓶,杂品一筐。清风两袖,桃李几行。”
街头是一种不能忽视的文化传播的载体
作者: 邹文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传播   载体   搬运工   王府井   艺术品   公共化   清华大学   雕塑   公共艺术   艺术传播  
描述: 我曾是搬运工。我在清华大学上艺术传播课,习惯思维里一直把文化传播当成另一种搬运。常态的文化,多是语言和纸本的文化。文化传播就是从一种
< 1 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