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设计配置一体化功能规范及工具开发研究
作者: 殷梦菲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配置描述文件   智能变电站   光缆清册   虚回自动布线   配置一体化  
描述: 在智能变电站设计的工作中,虚端子配置和通讯组网的工作量非常大,这就对设计人员的IEC知识要求非常高。文章提出了一个在通用软件设计CAD中加入辅助设计的功能模块,经过设计和配置的一体化思想,在输出设计图纸的同时,输出变电站配置描述(SCD)文件以及光缆清册,可以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
魏朝清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景德镇   魏朝清   浙江   江西   陶瓷工艺   陶瓷美术   工艺美术   作品欣赏  
描述: 魏朝清江西省星子人,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自幼酷爱美术,毕业于江西陶瓷工艺美院、美术系。苦
论清代釉上彩瓷“意象油画”风格的生发与演变
作者: 鄢洪海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釉上彩瓷   演变   风格   意象油画  
描述: 清代创烧的珐琅彩、粉彩、广彩、新彩等釉上彩瓷新品种与传统釉上彩瓷有着明显的风格差异,出现了显著的"意象油画"风格特征。清代釉上彩瓷"意象油画"风格最早生发于清康熙时期创烧的珐琅彩瓷。中期出现的粉彩瓷、广彩瓷以及清末出现的新彩瓷等,亦包含有显著的"意象油画"风格特征。
千年窑火:影青瓷
作者: 柯有熙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初年   晚清   青瓷   景德镇窑   青白瓷   釉色  
描述: 影青瓷,也叫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工们在五代青瓷、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一种特色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瓷和白瓷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泛白而得名。晚清以前称“青白瓷”,晚清以后称为“影青”,晚清至民国初年出版的瓷书又有“隐青”“映青”“印青”等名称,所指均为“青白瓷”。
论清乾隆御制诗对瓷艺的作用与意义
作者: 王铁丰   谢克锋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用   意义   清乾隆御制诗   瓷艺  
描述: 清乾隆帝一生作有大量御制诗,其中不乏咏瓷诗与题写和镌刻于瓷器之上者,在乾隆瓷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乾隆瓷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诗歌探析
作者: 聂辽亮   邓兰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诗歌   张宇初   清虚旨趣   美学情怀  
描述: 张宇初《岘泉集》收录了大量诗歌,作为一位道士诗人,他的诗取材广泛,大致可分为宫廷赐宴诗、题赠诗、游记诗、闲适诗,是道教文学重要的内容。文章对张诗分类择要予以赏析,试图挖掘诗歌的道教美学与清虚旨趣。
开馆50周年纪念 东洋·日本陶瓷的至宝——丰富华丽之美
作者: 暂无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谷   周年纪念   出光美术馆   明清时代  
描述: 2016年7月30日(六)—9月25日(日)出光美术馆从为数众多的陶瓷藏品中选择中国、朝鲜、日本的名品进行展出,包括明清时代景德镇官窑的代表器物、井户茶碗和古唐津等茶道具、给日本陶瓷史带来巨大影响的古九谷和柿右卫门的陶瓷彩画、以及仁·乾山的京烧作品。通过这些开馆以来就
明末清初民窑青花山水艺术风格的形成来源
作者: 秦毅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山水   青花   民窑  
描述: 明末清初前后期的青花风格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可见这一时期对于青花产生的重要变革影响。这一时期必然有着导致这一艺术形态面貌产生的重要推动因素。这种因素或许是社会发展背景所导致的,也可能是文化意识形态
高穆浑雅 盛世佳瓷--康熙瓷器--万千姿态 尽展风华 清代康熙朝景德镇窑瓷器概述
作者: 吕成龙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承上启下   中国陶瓷   清代   盛世   景德镇窑   姿态   康熙朝   瓷器  
描述: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康熙时期堪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
景德镇精神大家谈 永不懈怠 永不言败 继承传统 敢于创新
作者: 刘火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急流   陶瓷之路   历史   长足发展   继承传统   明清时期   景德镇陶瓷   瓷器   精神   创新  
描述: 。我们知道,唐宋以来,全国20多省都生产瓷器,而且各有所长,各有所专。由于种种原因,基本都遭受破坏或被淘汰,只有景德镇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更是获得空前发展。嘉庆十九年时,"浮梁景德镇民
< 1 2 3 ... 493 494 495 ... 538 539 54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