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清陶瓷兰花纹装饰特征演变研究构架
作者: 王岺虹   管群   徐国群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中国陶瓷   花纹   明清时代   装饰特征   演变   研究构架   宣德年间  
描述: 明清陶瓷以青花瓷最为著名,这种瓷器属于中国陶瓷的名贵品种,以钴作颜料在白釉下绘花纹烧制而成,从传世器物来分析,以兰花纹饰作为主要装饰的青花瓷在元至正年间已经成熟,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制造技艺达到了更高水平。明永乐、宣德年间的
佛像收藏 “从无到火爆”的二十年
作者: 季涛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制作年代   艺术特点   收藏   工艺品   明清时期   佛像   佛教造像  
描述: 等多重价值,更是受到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艺品一般可分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佛像作为古代的雕塑艺术品,相对于其他古董,更多地体现出制作年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更是代表了佛教造像
清代宫廷文房用具述要之清代宫廷御用砚
作者: 赵丽红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砚堂   歙石   暖砚   仿汉石渠阁瓦砚   澄泥砚   浅刻   端石   松花江流域   乾隆朝   清代宫廷  
描述: 此砚为松花江石制,桃式造型,呈绿色,石质细腻,丝丝纹理深浅相间。圆形砚堂,雕小浅池,砚背浅刻“康熙年制”四字款。砚盒为石质,盒面雕桃枝果实。此砚小巧玲珑,构思巧妙,石料砚盒更是别具一格,为康熙御用砚。松花江石因产自满族的发祥地——东北松花江流域而被清朝皇家格外珍视,清康熙时开采此石专制御用砚品。
荷蟹呈祥 文房奇珍——蚌埠市博物馆藏明代“陈遇”款端砚赏鉴
作者: 季永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砚堂   歙石   暖砚   仿汉石渠阁瓦砚   澄泥砚   浅刻   端石   松花江流域   乾隆朝   清代宫廷  
描述: 在近日举行的蚌埠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评选活动中,一件“陈遇”款荷蟹纹端砚引起人们关注。此砚为1979年蚌埠市文物商店移交。砚长24.5cm,宽15.2cm,厚7cm。砚石呈深紫色,石品优良,细腻滑润,以手抚之,如儿面。砚面采用浮雕、镂空雕
留青竹雕古佩纹臂搁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砚堂   歙石   暖砚   仿汉石渠阁瓦砚   澄泥砚   浅刻   端石   松花江流域   乾隆朝   清代宫廷  
描述: 中期长24.1cm宽6.6cm臂搁是书写时用于悬臂垫肘的辅助器具,亦称秘搁、背搁,明清时期较为流行。留青是竹雕的一种手法,它是在竹子的外皮上刻出图案后,再剔除无用的部分,留下的光亮表皮就形成浅浮雕式图案,谓之留青皮或留青
佛孔寺的鸽子与灯
作者: 波 眠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灯   僧房   香柏树   清三代   上中   文革期间   罐头瓶   小沙弥   积山   陇右  
描述: 佛孔寺是我曾经上小学的地方,木质土墙的小学校原本是寺院僧房所在地,后改为学校的。学校后面是一座突兀高耸的山,酷似陇右名胜麦积山,有小麦积之称。悬崖上分上中下三层石窟,原有栈道,现只剩密密麻麻的栈道口。顶上树木葱郁,青柏森森,有石窟边的树倒长下来,若亭翼一般。石窟内的佛像雕塑大多已在文革期间随寺院一起损毁掉,里面多有带粉彩的断肢残臂,但墙壁上还残留一些壁画,有高如真人的菩萨
走进糖果之城
作者: 吴敏   来源: 风采童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糖果   清香   牡丹花  
描述: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话一点都不假。没有三月的微寒,没有五月的燥热。走在田野上,微风吹过,那阵阵牡丹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使人心旷神怡。身处这样的景象里,孩子们就像走进了糖果之城,令人留连忘返
歌颂欢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风采童装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糖果   清香   牡丹花  
描述: 童年的歌声是响亮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粉嫩的纺纱裙、俏皮的迷你比基尼、轻盈透亮的雨衣,少女哼唱动听的歌谣,歌颂每一刻欢乐时光。
彼得·勃鲁盖尔油画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比较研究
作者: 康夫云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俗画   勃鲁盖尔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比较研究  
描述: 北宋画家张择端因《清明上河图》闻名于世,他和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虽然生活在亚欧大陆的两端,甚至不是一个时代,但作为东西方两位影响深远的风俗画绘画大师,二者的画面和艺术创作特点有着有趣的对应之处,包括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画面艺术特点等,东西方绘画艺术,在这里有着一定的交集和对应。
清代工笔花鸟画三种形态的多元与并存
作者: 陈晓伟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鱼   形态   清代工笔画  
描述: 清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革新,风格多样,主要呈现没骨、双钩、合璧三种形态.清代没骨形态的工笔花鸟画继承了北宋画家徐崇嗣的没骨画法,双钩延承黄筌体制,且在内容、题材、技法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度.而来自欧洲的西洋画家则将西画技法融入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创作之中,创出了别样面貌.
< 1 2 3 ... 17 18 19 ... 30 31 3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