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瓷】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浅谈明清时期瓷雕艺术发展对外销瓷的影响
-
作者:
张颖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
明清瓷雕
外销瓷
-
描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瓷器的国家。在古代,瓷器是中国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两三百年前,西方席卷着一股“中国风”。人们穿柔软的中国丝绸,喝醇香的中国茶,用精美的中国瓷器。从明末清初的瓷雕发展和出口外销瓷的主要品种和题材两个方面阐述明清时期瓷雕艺术对外销瓷的影响。
-
从不同角度小谈宋瓷与清瓷工艺美术的风格
-
作者:
邹安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窑体系
艺术风格
宋瓷
工艺美术
清瓷
-
描述: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宋瓷与清瓷工艺美术的风格,从历史背景、窑系、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对宋瓷与清瓷加以比较与分析。重点介绍了宋瓷与清瓷之间的艺术风格。
-
故宫南大库瓷片埋藏坑发掘简报
-
作者:
李季
王光尧
冀洛源
单莹莹
王琎
赵瑾
唐雪梅
纪东歌
陈鹏宇
见骅
刘思桐
霍云
吕进
李绚丽
张敏航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大库
明清瓷器
故宫
克拉克瓷
瓷胎画珐琅
-
描述:
2014年8月,故宫博物院内西南部南大库区域因施工发现地下遗迹,经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处瓷器残片埋藏坑及周边建筑的原始地面。埋藏坑的形成年代在清末光绪至宣统间,出土瓷器残片标本数万片,其年代自明洪武时期至清光绪时期,根据装饰工艺可初步分为20类。其中青花、黄釉类各占比约三分之一,青花类年代序列比较完整,并且包含有克拉克风格瓷器标本。同时出土有一件雍正时期黑地瓷胎画珐琅盘,为传世品所不见。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明清时期宫廷用瓷管理制度、清代内务府御用物品管理制度等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实物资料,也为整体考察明清宫城遗址内的各时期的建筑布局和功能提供了考古学依据。
-
明清入藏瓷器与汉藏文化交流
-
作者:
张婧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交流
明清瓷器
藏传佛教
-
描述:
明清时期有大量瓷器通过皇帝的赏赐、私人向景德镇定制和民间贸易等不同渠道从内地运往西藏。这些瓷器中有不少是出自御窑厂的精品,它们或用于佛前供奉,或作为活佛、噶厦官员等僧俗上层人士的日常用器,其中一部分特制或定制器物的造型和装饰带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征。明清时期的入藏瓷器为当地各阶层人士所珍爱,它们丰富了西藏地区宗教法器和日常生活器用的品种和文化内涵;同时,以藏传佛教符号为突出的表现形式,明清瓷器(特别是当时的官窑瓷器)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也明显地受到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强弱与明清两代皇室对藏传佛教的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密切相关,无论是从这种影响的程度还是从产品数量来看,清代都比明代更加突出。入藏瓷器为安定边疆、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和不断巩固作出了贡献,它们是汉(内地)藏(藏区)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