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流沙】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德夯春行(五章)
-
作者:
姚依农
来源:
散文诗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毛
德夯
阳光
流沙
油菜花
凡·高
五彩缤纷
孕育
流动
鸟兽
-
描述:
流沙瀑是你心碎的神往吗?纵身一跃,轻盈得像一片羽毛,纷撒着粒粒晶莹。是沙!是露!也是雨!从山涧走来,夹携着鸟兽的欢歌:行走了多久?漫长的旅途你疲惫吗?满身弥漫着油菜花的芬芳,你曾栖息的枝头开满了阳光的花朵!流动的沙!这孕育了多少柔水的期待?跃向山崖的瞬间,你被阳光打扮成五彩缤纷的新娘!
-
五彩傣族
-
作者:
王艺忠
来源:
人与自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尾竹
西双版纳
摩托车
嘉陵牌
傣族
电视台
流沙河
照片
-
描述:
”便是往周边的乡下跑。当时迷上了摄影的我,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台相机,一辆嘉陵牌摩托车,风驰电掣的身影在黄昏时分的流沙河畔、凤尾竹下时闪时现,这样的日子让人留恋。
-
虚荣就是三把石灰
-
作者:
流沙
来源:
文苑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品文
当代文学作品
流沙
《虚荣就是三把石灰》
-
描述: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市民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
-
你现在就是
-
作者:
李践
来源:
文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品文
当代文学作品
流沙
《虚荣就是三把石灰》
-
描述:
有一个雕塑家有天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丑"并非指肤色、五官(他原来长得不错的),而是指神情、神态,怎么就那样的"狡诈"、"凶恶"、"古怪",以至于使面相本身也让人可恶可怕.
-
敦煌写经体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
作者:
颜默
来源:
书法赏评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风
内容与形式
流沙坠简
戒本
敦煌遗书
中西文化交流
大方等陀罗尼经
宣和书谱
写经体
唐楷
-
描述: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贸易枢纽,也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汉代,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并渗透到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雕塑等艺术中。今天研究中国书法的发展流变,敦煌写经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据统计,敦煌遗书5万余件,而大部分为佛经,全部为手写体。这些手抄经书,静穆、神圣、安详、自然,是境界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每一经卷都流露出纯朴消散的自然美感,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生
-
“中国是我的中国”——望乡牧神余光中
-
作者:
张昌华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陆
台湾作家
余光中
《乡愁》
“母亲”
金陵大学
流沙河
人生经历
梁实秋
南京
-
描述:
“回头已不是青丝,是白首” “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余光中这一名句,缘自他特殊人生经历的感悟。其他不论,且说在“母亲”的怀抱里,最令他难以忘怀的当数六朝胜地的南京了。他人生启蒙第一课的钟声响在紫金山下,皓齿童年的五彩梦漾在后湖的碧波中,酸涩杂陈的回忆藏在明城墙的砖缝里。
-
成绩与问题: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
-
作者:
古远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论
台湾文学研究
大陆
成绩与问题
诗评家
余光中
研究评论
台湾诗歌
新诗研究
流沙河
-
描述:
大陆的台湾新诗研究队伍,主要由社会科学院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组成.也有诗人参与,且起了重大作用.流沙河先后出版于1983年、1988年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重庆出版社),便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这两本书所着重的是粗笔勾勒而非工笔描绘,表层的介绍多于深...
-
破译河图
-
作者:
艺辛
来源:
中州今古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顾颉刚
《史记》
《汉书》
司马迁
《论语》
河图洛书
流沙河
黄河
《汉书·五行志》
河洛地区
-
描述:
生长在河洛地区,关于河图和洛书的故事自小就听到了不少。稍大出入洛阳,知道在洛阳东有孟津县境内的负图寺、巩义境内的演易台;在洛阳西有洛宁县长水境内的洛出书处残碑。心想古代传说,大多与古代史实有关。虽然沿袭千年,会有一些走样,但也走样不到哪里去。负图寺、演易台、出书处,不管怎么说是历史遗迹,现在听人凭吊是理所当然的了。王城公园西门进去那尊巨石雕塑,给我们再现了河图洛书奇诡奇幻、绝无仅有的原始形象,谁见了能不怦然动容、心驰神往呢?作为一个文学编辑,心中所想之事,总是免不了左拉右扯地看一些书来印证,而且越是感兴趣的问题越是要看。看来看去看出一些门道,禁不住大吃了一惊:原来河图与洛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且最早也并没有什么神圣和神秘之处。历朝历代的文人们添枝加叶,附会成文,把河图洛书说的神乎其神。看来这些前辈同行们虽无害人之心,却在不经意间给后进者们留下了难解的谜团。按照通常的说法,河图与洛书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源头,洛阳人对自己身处河图洛书的诞生地深深感到自豪。这个“中华文化的源头”据说是充满神性的“龙马”和“神龟”送来的,“龙马负图,神龟驮书”,几千年的文明昌盛都是龙马和神龟的赐与。对于当代的我们,这样有着浓厚迷信色彩的...
-
秋郊访黄
-
作者:
吴茂华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陈寅恪
人性
诗歌
年代
画笔
散文创作
画面
流沙河
猫头鹰
-
描述:
我知道黄永玉先生其人,不是从他上个世纪70年代戴罪的著名黑画——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而来的。而这30年来,黄永玉油画、国画、诗歌、散文创作甚丰,又重新名动天下。像他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