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活动炉底式蛭石焙烧炉介绍
-
作者:
孙占环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耐火材料厂
活动炉底
炉结
试生产
火箱
倒焰窑
砌筑
主烟道
焙烧炉
-
描述:
长春市远东耐火材料厂的职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砌筑出一座活动炉底式蛭石焙烧炉焙烧蛭石,经过试生产效果良好,估计可以年产五千吨膨胀蛭石。这座炉结构简单,节省耐火材料,造价低,建炉快,操作方便,生产率高
-
飞跃前进的瓷都——景德镇
-
作者:
刘绳隆
来源:
读书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劳动人民
飞跃
瓷都
幸福生活
资料性
江西
成就
今昔对比
瓷器
-
描述:
一本资料性的书,也是景德镇劳动人民的结晶。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法,勾画出了景德镇人民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解放后,景德镇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
-
油画“普天堡火炬”
-
作者:
朴正燮
来源:
新朝鲜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传统民俗
农耕文明
忧郁
生活方式
现代学校教育
民俗文化
札记
雕塑
民俗学
-
描述:
油画“普天堡火炬”
-
油画的修補方法簡介
-
作者:
常俊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松节油
修补方法
灵活运用
苏联
过程
中央美术学院
打字
擦洗剂
作品
油画
-
描述:
在把它初步整理出来,以资参考。但专家也曾諄諄囑咐我們,修补油画工作要对症下药,因每張油画年代、繪制方法、殘破程度各不相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具体的研究解決。所以这些方法虽然很有成效,但也要灵活运用,不可当作死規矩。另外,这分記录材料未經秋拉阔夫同志看过,如有錯訛,由笔者負責。
-
論油画及其教学的原則
-
作者:
約干松
中行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生活中
苏联
莫斯科
高等美术院校
相互关系
练习教学
参考价值
准确性
油画教学
-
描述:
这是苏联美术学院1957年举行的第八次全会上討論美术教育问題的一个报告的部分。原报告題为“論油画教学的現状和今后的改进任务”,前半部談油画及其教学的基本原則,后半部分析苏联各高等美术院校毕业創作情况与創作教学問題。这里摘录的是前半部分。文中所探討的问题不仅同油画的基本练习教学有关,而且对一般的美术专业教学都有参考价值。
-
列宾给我们的启发—纪念列宾诞生115周年
-
作者:
罗工柳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方面
革命者
莫斯科
艺术作品
俄罗斯
启发
十九世纪
艺术成就
深入生活
艺术灵感
-
描述:
提起列宾,大家是非常熟悉的。解放以来,对这位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的大画家介绍得很多,现在,我想谈谈我对列宾的理解,谈谈列宾给我们的启发。列宾,成为伟大的画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从列宾的艺术学习、艺术灵感和油画技巧三个方面可以找到他成
-
繁荣和提高的里程碑——北京市美术展览会观后
-
作者:
孙冶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里程碑
民间艺人
生活指导
首都
工农兵
作用
优秀作品
美术展览会
美术创作
北京市
-
描述:
爱好者也有民间艺人。这里显示了首都美术创作队伍的壮大,显示了美术作品反映生活指导生活的战斗作用。展览会中有不少气势磅礴、热情洋溢的优秀作品,给人以深刻难忘
-
雕塑创作的新气象
-
作者:
刘开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公社
思想性
新气象
创作
雕塑家
作品
雕塑艺术
伟大精神
人民生活
大跃进
-
描述:
十年来创作的雕塑品,比解放前几十年作的还要多,许多大型群像和浮雕更是以前所没有。在这些新雕塑品中,有不少很好的作品。在迎接伟大建国十周年的许多新作品中,更有了新气象。自大跃进以来,尤其是为迎接建国十周年而做的许多雕塑品,在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深度,和体现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伟大精神各方面,都有进一
-
再谈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关于花鸟画创作问题
-
作者:
葛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自然美
典型性
蔡仪
性格
社会生活
-
描述:
如何?在革命的文化工作中,它和反映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的作品的关系怎徉?等等。正如去年以来,本刊连续发表关于群众业余美术创作、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合、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和功能等问题的文章
-
也为了耐看——文艺欣赏随笔
-
作者:
王朝闻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造形
生活中
精神面貌
随笔
主题
题材
作品
雕塑
寓意性
-
描述:
戏曲和雕刻以及其他艺术,各有各的特殊规律,但它们(例如音乐与建筑)之间,有共通的一般规律。昆曲“青塚记”里的“出塞”一折,在某些方面简直可以当成雕刻来欣赏;尽管它和雕刻大不相同。说戏曲和雕刻有相通之处,不只是以为其中的人物造形接近雕刻,不是说像昆曲“单刀会”里的关公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