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心灵的家园——陈明春系列油画解读
作者: 张苑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苗族古歌   色彩视觉效果   生活场景   系列   当代艺术   画面   作品   人与自然   心灵  
描述: 在我个人看来,当代社会是一个极其浮躁、忙乱的社会,以都市生活为代表的生活方式正在慢慢地异化着我们的心灵。我们在所谓的现代都市生活中,感觉一天天变得迟钝,变得麻木,我们在为生活生活着
格列高莱斯库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 文浩人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马尼亚   油画艺术   语言特色   绘画语言   形体关系   绘画技巧   艺术成就   作品   莱斯   乡村生活  
描述: 格列高莱斯库是19世纪罗马尼亚的杰出画家,他的作品以反映乡村生活为主,在运用写实绘画语言上十分娴熟,他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已经令人瞩目。回顾他的艺术经历,笔者认为格氏善于学习欧洲的绘画传统,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洗练、概括的绘画语言特色。从他的大量被保存的油画和速写作品中,我
塑人·塑己·塑春秋——上海举行现代雕塑家张充仁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作者: 傅军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活动     上海市闵行区   美术家协会   诞辰100周年   百年诞辰   春秋   雕塑家  
描述: 2007年9月22日上午,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纪念雕塑家张充仁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古镇七宝隆重开幕。张充仁先生毕生从事雕塑、绘画
画家之“我”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
作者: 鹿炳君   谭红梅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形态   生活体验   画家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创作   “我”   油画创作  
描述: 画家之“我”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
龚栋
作者: 童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模式   信息资源   艺术本体   互动方式   消费社会   前言   社会生活   社会价值  
描述: 龚栋
杜森
作者: 王卓予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济模式   信息资源   艺术本体   互动方式   消费社会   前言   社会生活   社会价值  
描述: 杜森
雕塑的变异
作者: 包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异   中国社会   消费社会   清华科技园   人与人   美术学院   幸福生活   作品   宏大叙事   雕塑  
描述: 雕塑自它产生之时起,就是人的观念的外化物。中国的雕塑以往大都与皇权有关,西方的雕塑也是神庙的祭祀品。只是才近一百年,雕塑从神坛的矜持中走了出来,不再仅仅表
漫说雕塑之二——比较中的思考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生活中   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   艺术家   西方   雕塑家   组成部分   城市雕塑   罗丹  
描述: 雕塑,一方面离我们很远,因为常常被置之高处,成为人们心仪、膜拜的神物;另一方面,又离我们很近,因为可以从不同方位观赏,甚至把玩,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意义也就升华了。
城市雕塑以外:日本越后妻有“大地之艺术祭”公共营建行动引起的反思
作者: 文凤仪   莫一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力话语   艺术家   可居性   集体记忆   当代艺术   生活力   非艺术   自然生态   城市雕塑   公共艺术  
描述: (Collective memory)的建构、权力话语的重置、地区可居性(Live ability)与永续性(Substain ability)发展和再生活力(Revitalization)的性质。越后妻有的个案
芬兰当代雕塑艺术印象
作者: 项祎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地时间   芬兰   艺术家   工作室   物质生活   北欧   印象   赫尔辛基   作品   雕塑艺术  
描述: 由中国《雕塑》杂志社组织的考察团北欧之行首站到达的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航班抵达赫尔辛基已是当地时间的傍晚时分。虽然已经被昼
< 1 2 3 ... 24 25 26 ... 44 45 4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