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法自然】搜索到相关结果 16 条
-
汪兆和 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
作者:
汪兆和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作品赏析
陶瓷艺术
陶瓷釉
师法自然
粉彩
-
描述:
汪兆和,江西乐平人。自中年起,在工作之余,立志师法自然,致力从事于陶瓷釉上粉彩及墨彩山水画创作十余载,画意具有浓郁的山村自然气息。
-
心法自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6秋季写生作品展在京开幕
-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践教学活动
作品展
研究生院
秋季
硕士研究生
法自然
写生
中国艺术研究院
-
描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16秋季写生作品展于2016年12月2日下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一层展厅开幕。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研究生院美术学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分赴外地进行写生和考察,这是接续前两年之后的又一次实践教学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大家圆满完成了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油画、雕塑和书法专业的教学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分兵三路:一路赴江苏无锡、周庄
-
汪静 陶瓷艺术作品赏析
-
作者:
汪静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汪静
景德镇
作品赏析
陶瓷艺术
师法自然
-
描述:
汪静,江西乐平人。毕业于景德镇学院(原景德镇高专)外语系。工作之余,在父亲汪兆和悉心指导下,深受其师法自然的画意影响,创作的墨彩山水画,亦具有浓郁的山村自然气息。
-
工笔画家要想走得更远还须回到写意精神上来
-
作者:
曾春平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审美感知
总结与反思
师法自然
-
描述:
目前中国画坛中倾向于“写意画”的画家要比“工笔画”的画家少很多,因写意画的难度较大,就使得学习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即使有较好的写实能力也未必能画出优秀的写意画作品来。以美术学院的授课可以总结,在较短的课堂训练中很难培育出成功的写意画家。经历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高质量、高水平的写意画也不是随便可以画出的。比较起来,工笔画则可以在几年时间的苦练之后,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在全国美展中也有可能取得一席之地,但是写意画则是千难万难的。
-
“道法自然”与油画创作
-
作者:
肖瑛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道法自然
油画
-
描述:
老子的"道法自然"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反映,它指导着艺术创作主体的创作动机、创作目的和创作过程,这种创作理念脱离了物质影响,跳出了常规的规则,有效的提供了一种更加高级、更加纯粹的一种艺术意境,纯碎的表达了创作主体的精神意识与艺术的碰撞,表现了天地万物宇宙间的"道",笔者试图从"道法自然"的含义和"道法自然"对油画创作的影响两个方面,来阐述人,天,地之间最本质的艺术之"道".
-
李江峰的“价值”魅力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第一次邂逅李江峰的风景油画,端详一会儿,我就被深深打动了! 她画的葵野、松林、白桦树、油菜花等等,明明都是朴素之物,但跃然画面的气度和情感,显得明朗饱满。她运用大笔触、大色块,将寥廓天宇下的自然生命表现得个性鲜明、张弛有度,令我不由自主想起明末清初石涛所言: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 多年以来,我阅读了许多风景名家的作品,譬如吴冠中、陈钧德、苏天赐、罗尔纯等等,我发现顶尖高手有个共同点,即并不拘泥于描绘自然的逼真,而致力于艺术家情景交融的独特表现或写意。
-
“生存”就是活体雕塑
-
作者:
王南溟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在一组《钢厂民工卸30吨货每吨6毛,为省钱用盐巴煮面》在网络传播后,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转发并写下了这样一段议论: 我说这太像苦难的雕塑。这是图片告诉我的,中国已经不需要艺术家了,他们本身就是活动雕塑,他们已经完成了作品。中国的艺术也早已离开了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中国的艺术主体早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社会各阶层的参与者所形成的视觉符号,它们可能很瞬间、很突发、很片断,但都有很独一无二的脚跟。
-
当代雕塑近年的几种创作倾向
-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2000年前后,中国当代雕塑加速了自身的语言学转向,同时,在形态与语汇上接纳了其他一些艺术形态如装置、建筑等因素,逐渐进入多元的发展状态。今天,即使在同一件或一组雕塑作品中,既可能有具象的、学院化的语言,也可能有观念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因子。从发展路径上,当代雕塑也在寻求新的可能性,譬如,有的雕塑家重新回归传统,有的接纳民间艺术的形式语汇,有的探讨与新材料、新技术的结合,有的希望注入公共性,有的则追求互动性。
-
何桂彦:新雕塑何以可能?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何桂彦:新雕塑何以可能?
-
王南溟:“生存”就是活体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
描述:
王南溟:“生存”就是活体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