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追求超越的“画诗人”李磊
作者: 顾闻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与李磊约好采访的那天,恰逢上海进入整个冬季最寒冷的时期,午后零星的阳光转瞬即逝。而他硕大的仓库一般的工作室内却与室外的温度所差无几,我们到达时,他正穿着羽绒服在这样的环境下忙碌地创作着。在看到我们之后,他旋即停下了手中的事,热情地带着我们四处参观,介绍自己最近正在创作的油画、雕塑和装置作品,对艺术创作的激情不言而喻。
钱培琛:“一切不过刹那间”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那天,我陪摄影师去美籍华裔画家钱培琛工作室拍照,钱老师特地将我引到一面白墙前,手指悬挂着的一幅大约高2米宽3﹒2米、尚未完成的油画前,说:这是我最近画的作品,题目初定为“天堂、人间、地狱”。我定睛一看,直觉是有关生与死的。 果然,钱培琛说:“前不久阿拉姆妈去世了,90多岁,算是高寿了。但她的去世,以及我自己的遭遇,触发我思考着生与死、荣与辱等等。
刘海粟:海派绘画的一颗种子
作者: 姜浩峰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对人生有所喻示。我不是迷信主义者,但——名为丹青的,往往后来从事绘画,且不止一人。某种程度上亦是家族长者对后生的一种寄予得以实现。刘海粟的名字怎解呢?我觉得他是沧海之一粟,他还是海派绘画的一颗种子。 海派画家,是一种可框定的名字概念。在国画领域,刘海粟作为海派画家,上承吴昌硕、任伯年,下启当代的诸如李可染、陈家泠、徐建荣等辈;在油画领域,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大批留学生赴欧学习绘画,其中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关良、吴大羽进入了艺术界和大众的视野。
如何营造一场引人入胜的展览?
作者: Vela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频频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出奇制胜无不成为艺术家、策展人需要耗费心力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如今的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幅美妙的油画、一件冰冷的雕塑,或是一个静止的装置所能带来的精神享受。 “艺术融入生活”这句话并不能仅仅是浮于表面的泛泛之谈,而要真正落到实处。如果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幸成为艺术家,那么起码可以从一场展览中获得启发,培养一种意识和美感。
消逝的彩虹 美国艺术家Ellsworth Kelly
作者: 涵纳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斯潘赛城隶属于人口不到两千的奥斯特立兹市(Austerlitz, NY),距离曼哈顿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凯利于1970年搬来后就一直居住于此。他起初租用一间废弃的剧院作为工作室,2001年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一千多平方米的室内墙上没有一扇窗户,全靠天窗引进光线,因为凯利不愿意让窗户打破墙面的完整性,他的那些没有画框、在不规则布面上绘制的油画作品以整个墙面为背景,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作为“一扇通向自然的窗口”的逻辑。
为什么艺术品限量有益于营销?
作者: 刘晓丹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齐白石是艺术品营销的高手,他为了将得意之作卖出高价而跟夫人“演双簧”的故事,已广为人知。顾客问:“齐老先生的草虫最为出名,可否割爱一册?”他回答:“年纪老了,眼神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顾客继续恳请,他故作为难:“有倒是有一部,不过太太藏起来了,不知肯不肯出让。”顾客求购更迫切,说愿意出大价钱。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英海珍:让古老青花焕发青春光泽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全球青花现象雅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全球青花现象雅赏
蓝白之间 静绽幽芳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英国农场主的珍藏半世纪后上头条 就在香港苏富比春拍结束第二天,其“琵金顿专场”的消息霸占百度、腾讯等各大网站头条。原本估价2亿,却一口气拍到5.28亿港元,这让琵金顿先生的三个女儿也惊讶不已。她们是这笔“天降横财”的受益者。但如此佳绩并非登上头条的唯一原因,关键在于它拍的是中国瓷器。其最贵的10件宝贝中有8件都是明代青花瓷。
瓷中趣味枕中梦
作者: 非虫   来源: 财富堂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艺术家   题材   蒙古   道法自然   寻路  
描述: 翟金录老人退休后,从邯郸到上海生活多年了。仲春时节,在上海纺织博物馆,以他收藏的瓷枕为主的“枕·梦——中华民族‘枕’文化藏品展”,别具一格。老人自家的百枕无忧斋,光是青花枕就收藏有120方,其中不乏清代磁州窑大师王凌云、赵七珍、石泉、小川等人的作品。 尽管展期从3月19日到5月10日,然而仍有人意犹未尽。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