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梅园浮雕
作者: 孙友田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玉石   梅园   雪原   展览厅   浮雕   腊梅   纪念馆   新村   生长  
描述: ~~
浅论书法艺术的民族性
作者: 方磊   来源: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字   “文”   中国书法   中国字   书法艺术   中国人   民族性   中国文字   象形字   独中  
描述: 了一种艺术呢?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一是中国人用的笔”。 现代笼统称为“文字”的汉字,在古代是两回事,单体
徐州近年征集的汉画像石集粹
作者: 邱永生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山县   集粹   徐州地区   浅浮雕   人物故事   男子   技法   汉代妇女   汉画像石   戴进贤  
描述: 近五年来,我们在徐州地区共征集流散的画像石五十余方,主要集中于徐州贾汪区和铜山县境内,现摘要介绍如下: 第一石:人物故事图(图一),长96、宽101厘米,厚12厘米。出于铜山县毛庄乡吴楼村。平面
将军山上的“毛泽东”
作者: 曾书海   来源: 山花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白玉   毛主席纪念堂   梵净山   毛泽东   镇政府   自治县   将军   雕塑   生地  
描述: 在著名的梵净山之侧,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将军山上,有一尊天生地造的“毛泽东”偶像。其山雄伟,其“像”逼真,宛如《毛主席纪念堂》中那尊汉白玉雕塑侧面坐像。远远看上去,栩栩如生,让人顿生敬仰之情。将军山
风筝大王胡荣宪
作者: 蒋茂松   叶荫藩   来源: 江淮文史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放风筝   技艺   湖北省   文化艺术   制作   工艺   武汉市  
描述:武汉,说起胡荣宪这个名字,知道的人或许并不太多,然而说起“风筝大王”,却是闻名遐迩。走进“风筝大王”胡荣宪的家,你会立即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氛围。两居室的家里,几件简单的家具外,桌上摆的,地下
高师教育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书写水平提高的重任
作者: 杜小平   来源: 江苏高教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书写水平   美学价值   学生   汉字   书法教学   师范院校   中国书法   毛笔书法   书法艺术  
描述: 张怀瑾《书断》卷上《古文》记载: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记录语言符号——汉字的同时,也赋予这种符号以宝贵的美学价值。历代书家给我们留下了甲骨文、金
江苏沭阳县出土东汉神兽镜
作者: 尹增淮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人   东汉   半圆   铭文   内圈   高浮雕   江苏   出土   神兽镜   外区  
描述: 1987年4月,江苏沭阳考古队在沭阳县阴平乡宝墩村征集一面铜镜。此镜保存完好,整体呈浅灰色。直径16、缘宽1.9、边厚0.4厘米。镜面微弧形,匀整平滑。镜背面内凹,半圆钮,草节纹钮座,平缘内区为高浮雕的神兽纹,外围一周细小的锯齿纹。外区有半圆平弧和方枚相间排列,方枚上各有铭文四字。平弧内侧饰莲瓣纹。外圈是一周凸起的锯齿纹。镜缘内圈为浮雕神兽画纹带,外圈为菱形纹带(图一、二)。
四川渠县出土汉代神兽铜镜
作者: 王建纬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镜   渠县   历史博物馆   汉碑   汉代   铭文   修房   浮雕图案   出土   内区  
描述: 1988年10月5日,渠县汉碑乡一村四组村民赵树生在修房取土时,在距地表1.2米处发现一面汉代神兽铜镜,上交到渠县历史博物馆。这面镜圆形,圆钮,无座。直径11.9、厚0.8、缘宽1.8厘米。重
浙江龙游县发现汉代铜镜
作者: 朱土生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状纹   西王母   浅浮雕   龙游县   最厚处   大三角   画像   汉代铜镜   半球形   外区  
描述: 画像镜 1件。该镜为县东郊一农民开荒时掘得,惜已打碎,后于1986年11月28日送交县文管会。镜直径181、镜身胎厚3、三角缘最厚处达9毫米。镜面鼓起。镜背设半球形钮,圓座并饰连珠纹一周。内区主纹
天汉雄风
作者: 李平著   来源: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两汉时代)   美学史(地点:   年代:   中国  
描述: 本书从描述汉代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和雅风美俗入手,观察和透视沉淀于其间的审美精神,分为从高士风范到雄豪追求、建筑中的审美态度、文学的潜在意蕴等7部分。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