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钧瓷十八罗汉造像欣赏
作者: 王莹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手塑满釉造像   十八罗汉   金元时期钧瓷  
描述: 通过对一套钧瓷十八罗汉造像进行全面介绍,概述了"十八罗汉"这一传统的佛教题材在历史上的形成与发展,并对于钧瓷这一中国传统陶瓷艺术奇葩,着重在成型、烧造工艺、釉面装饰等方面作出了专业而详尽的分析研究.
世博会大屋顶,汉诺威,德国
作者: 托马斯·赫尔佐格   汉斯·约格·施拉德   李仲秋   来源: 世界建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物   汉诺威   展览馆   大屋顶   世博会   无支撑   户外空间   德国  
描述: 沿着新建的国家展览馆的东西边界,在United Trees大道与25号、26号展馆的南侧之间,矗立着一个宏大的建筑物。它包括新创建的水域、展台和一系列伞盖式的大屋顶。伞盖看上去像一个庞大的无支撑雕塑。大屋顶的排水通过顶部的中心进行。就这样,在世博会会场的中央地带诞生了一个巨大的防雨的永久性户外空间。
质感肌理与情感
作者: 张朤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质感   《现代汉语小词典》   肌理   结构属性   视觉艺术   排列组合  
描述: 肌理:皮肤的纹理。(《现代汉语小词典》)视觉和触觉形态按一定次序或规律的排列组合质感:某种材料的结构的性质。(《现代汉语小词典》)在视觉艺术中,质感往往与肌理密不可分,质感总通过表面肌理体现其结构属性,不同的质感总以特定的肌理效果呈现出来。
浅谈中国现代重彩画
作者: 向惠凌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力   汉唐时期   工笔重彩画   现代重彩画   中国绘画史   20世纪80年代   中国画   相对独立  
描述: 中国画发端于工笔重彩画.从中国绘画史看,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宋元以后走入低谷,直至20世纪80年代,被旁落千年的工笔重彩画才再度振兴.现代重彩画是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是当代中国
《汉代风云人物》随感
作者: 陈丹粉   来源: 西南金融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感   风云人物   人性特征   历史   汉代   运筹   才华  
描述: 短短四百多年的汉代风云在绵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宛如江河一瓢,个个璀璨亮丽的人物、串串跌宕起伏的事件将初汉风云演绎得蔚为大观。运筹帷幄、攻城略地、裂土封候成就功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公忠体国殉身成名
黄汉成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美术文献   中国当代油画   湖北美术学院   上海美术馆   湖北省武汉市   艺术博览会   中国美术馆   中国油画   油画系  
描述:成简历1965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92年,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和武汉。个展2006年,"身份迷失",华艺莎画廊,雅加达,印尼。群
美文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文献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中师大   绘画作品   武汉市博物馆   巡回展   广东美术馆   助理馆员   广东省博物馆   汉语言文学专业   油画雕塑   湖北美术学院  
描述: 美文简历1985年,就读于湖北大学华中师大分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0年,在武汉市博物馆工作,为武汉市博物馆助理馆员。1992年,调入广东美术家协会。1997年,至今先后在广东美术馆推广部、教育
在文字雕塑的深处——刘永刚作品读后
作者: 邵大箴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汉字   刘永   外国人   艺术品   文字   雕塑   绘画创作  
描述: 把文字做成雕塑不是刘永刚的独创,外国人也有把字母设计为立体艺术品的。但把经过"改造"的汉字,或者说以汉字为素材,做成一座
“汉唐奇迹”:如何将中国雕塑变成艺术史
作者: 方闻[美]   申云艳 译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唐   佛教传入   艺术史   古代中国   哲学   雕塑   佛教思想  
描述: 两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展出了在生活、思想、国家和社会多方面深邃的影响。佛教思想明显地不同于早先中国的宗教和哲学,它向古代中国一些基本观念和理想提出了挑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之直相抵触。[第一段]
佛教雕塑在中国的发展特点
作者: 蔡增杰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外来艺术   灵岩寺   东汉明帝   秀骨清像   简单移植   平遥双林寺   佛教造像   文化相   佛教思想  
描述: 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题材,它在东汉明帝时期由印度引进。佛教雕塑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总的来说,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化、世俗化和逐渐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并且有一定的时代性。
< 1 2 3 4 5 ...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