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剔透玲珑玉宝璧--汉玉漫谈
作者: 卢兆荫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剔透玲珑玉宝璧--汉玉漫谈
湘西苗族银饰之美
作者: 郭世华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在“接龙”等比较重大的仪式中穿戴;银帽檐上饰双龙戏珠,或凤凰展翅欲飞,蝴蝶流连花丛,周边并缀镶珠花朵,两头系用寿形银片做挂扣,采用拉丝、錾刻、镂空、编丝、扭丝、镶嵌等工艺,制作尤为精美(图1)。
云峰山新出土的四仙刻石及北朝书法
作者: 刘建峰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云峰山北魏刻石的数量 与分布及九仙刻石 山东莱州的云峰山是一处风水宝地。北魏永平三年(5lO年),时任司州大中正的郑道昭被任命为光州刺史,携眷到任。魏晋时代士大夫多好道,郑道昭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他到任后便喜欢上了距城南十里的云峰山以及城东的大基山(俗称道士谷),遂经常进山修炼。郑氏发现,这里不仅山好,“石也好”,其兴致所到之处,便将自己的诗文、感想题刻在云峰山及其周围的大基山,天柱山、玲珑山上。
苏州玉雕的历史和现状
作者: 马建庭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历史的渊源 中国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但严格地说,玉器在历史上大的发展高潮仅有三次,分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汉代和明清时期。在这里,且不说良渚文化时期,江南一带就有玉器制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玉文化;也不说北宋时,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其中役使的工匠就有许多玉工。就说明清时,苏州的玉雕曾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琢玉的主要地区在江南一带,苏州和扬州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两个琢玉地。明代起,苏州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苏州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玉器等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促使苏州的琢玉有了很大发展。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上,就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当时,苏州著名的雕玉代表人物陆子冈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曾琢玉水仙,玲珑奇巧。 至清乾隆时,苏州不但要向朝廷提供玉匠、玉料,还担负加工玉器的任务。当时,宫廷专设造办处琢玉坊,几次召取苏州玉工赴京为宫廷制作玉器。这些苏州籍的玉工及其传授的门徒大多居住在前门一带,被誉为“苏帮”。乾隆帝曾写诗称赞:“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据记载,苏州曾向宫廷解送各种精美玉器,有玉佛、玉磬、玉宝、玉碗、玉册、玉羽觞、玉瓶、玉象棋、玉鼻烟壶等30余种300多件,苏州琢玉作坊更是达830多户。
化妆盒的黄金年代
作者: 两依藏博物馆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自19世纪末,越來越多的西方贵族女性热衷于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她们盛装华服、粉妆玉琢地流连于戏剧院、舞会以及各种文化沙龙。对于这些淑女名嫒而言,时刻保持优雅的风度和靓丽的妆容至关重要。而在西方的社交礼仪中,当众补妆被认为是一种失礼的表现,于是,可以藏匿香粉、唇膏的小巧玲珑的化妆盒便成为了贵族女性生活中的必备之物。 一个精致化妆盒的诞生是由多个复杂的过程组成的,这些过程涉及多个工种工匠的配合:钣金、雕镂、上釉、宝石雕刻、饰纹、镶嵌、雕刻等。制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需精心操作,彼此环环相扣,一旦失误,便前功尽弃。整个20世纪,那些穿着高级时装、富有而光鲜的成熟贵妇、时尚女性们,不断追求化妆盒的奢华外观和精致工艺,将这些充满神奇魅力的小小化妆盒作为私人的藏品,以至于成为她们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20世纪跌宕起伏的不同时期,化妆盒的设计与工艺,也顺应大时代背景变幻,紧随时尚风向标出现不同风格,成为当时主流艺术和时尚趋势的缩影。 在20世纪最初的10年中,时尚界发生了彻底的转变,白皙、秀美而恭顺的女子,瞬间就臣服于更具主见、更加独立的新女性。在时尚界,美丽温顺已过时,取而代之的是粗犷野蛮、从东方文化中获取灵感的设计风格。
审视2010年秋拍
作者: 陈隆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在变暖趋势下,不期而至的全球性冰雪严寒,没有人再质疑“千年极寒”的可信性。只有在片雪未飞的中国首堵之城北京,这个正在崛起的文物艺术交易中心,越来越多的火箭带着财富“卫星”冲散云霭,迭创交易纪录。 突然飞出的5.5亿元乾隆玲珑瓶,彻底颠覆了市场价格的构成,秋拍前预测大幅普涨的景象,演变为戏剧性的疯涨。在半真半假的市况下,所有人都产生了疑惑和动摇,是买呢?是买呢!是买呢!! 依旧是香港苏富比路演拉开秋拍序幕,还在北京第二届文博会之际,将莫奈、毕加索、德加、雷诺阿、夏加尔等大师的21幅作品携来展购,这当是西方艺术品首次成规模的通过交易渠道来到中国大陆,也是明末西方绘画传人中国后又一朵小小的浪花。 力推中西绘画艺术相融合的中国彩墨画革新旗手宋涤先生对此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了国力雄厚,民众对外来文化有兴趣,关键是买哪些人的作品。这些大师各自的艺术水准、成名原因、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风险会更大。” 首先,国内的画家作品较易鉴别,西方画家作品则需要海外专门的权威机构认定,另外、方便的转让平台也很重要。所以、刚涉足这个领域,一定要在真品的基础上从艺术水准和市场价值两个方面人手。
华郦馆珍藏犀角雕刻将亮相瀚海秋拍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玉漫谈  
描述: 翰海2010秋拍将隆重推出“华郦馆珍藏一重要犀角雕刻”专场。拍品来自海外著名藏家历年存藏集珍,专场品质与规格堪称近年少见。30件明清时期犀角雕品质上乘,充分体现了犀角精良材质之珍稀与玲珑工艺再造之华美。尤为难得的是,本场犀角雕来源清晰,递藏明确,诸多佳作为海外知名藏家旧藏。稀珍佳作历经名家收藏,更显其品级不凡。 犀角艺术融历史文化、工艺智巧与珍稀材质于一体,在倾心尽意地雕琢与再现中,成为内蕴深厚的艺术珍品,被世人所重。犀角雕珍品存世稀微,近年来,随着市场优质资源的日益稀缺与犀角器、原材料的流通限制,犀角雕珍玩成为市场热点。国际拍场突破千万元的成交纪录,触动内地市场行隋飙升。犀角雕的审美、工艺价值也在上升行情中得到重新审视与评估。本场萃集海外藏家倾心珍藏犀角精品的专拍,其品级与规模将对犀角收藏的市场行情与价值评估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有业内人士指出,犀角雕板块的爆发行情还会持续。“华郦馆珍藏一重要犀角雕刻”将以其高端品质实现价值并推动行情。 饕餮纹蝻龙耳杯清乾隆 估价400万-600万元 犀角本质古香古色 浑厚苍深,做仿古铜器的造型和花纹,自有得天独厚之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