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代玉器】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中华瑰宝 南国奇珍——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浅析
-
作者:
黎键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越国
岭南地区
广州
玉文化
汉代玉器
岭南人
艺术风格
出土玉器
南越王墓
表现技巧
-
描述:
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了两千多年前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眛(公元前15年?-前122年)的陵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震惊中外。岭南地区,在历史上一向被视为“蛮夷之地”(司马迁《汉书》),是缺乏文明传统的地方。而今,在它的腹地发掘出如此灿烂辉煌的玉器,不得不使人们对岭南地区的文化历史刮目相看。南越王墓玉器的出土,为我们考察和研究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材料和依据。
-
汉代玉器纹饰探究
-
作者:
高昂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纹
汉代玉器
探究
纹饰
-
描述:
汉代玉工沿袭战国晚期以来的手法,大量使用凹弧面和多视点的角度取象技法,来制作平面立体化的动物,并且产生高低不等的浮雕动物纹饰,让立体化的风潮在汉代达到了鼎盛的巅峰状态。另一方面,联机乳丁纹转变为独立的乳丁纹饰,形成风格简洁的纹样,也是汉代玉器纹饰的特色之一。
-
汉玉瑰宝玉熊
-
作者:
刘晓东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楚文化
玉雕
汉代玉器
艺术风格
蓬勃发展
和田玉
自由浪漫
高浮雕
文物
-
描述:
在咸阳博物馆收藏的一组闻名全国的汉代玉雕中,国家一级文物玉熊是其中造型最生动,形象最可爱的一件。玉熊高4.8厘米,长8厘米,系用和田玉精磨细雕而成,玉质圆润,近白色,局部有玉璞的红皮色。玉熊尖首圆眼,凝视前方,双耳后抿,两颊刻划数道短弧阴线,给人以浑身鬃毛的感觉。四肢微曲作漫步行走状。熊体丰满圆润,笨拙可爱。汉代玉器已开始冲破了周代以来传统礼制观念束缚,在艺术风格上更多地吸收了楚文化玉器清逸脱俗、自由浪漫的特色,走上了自由奔放,蓬勃发展的道路。在玉器制作方面对战国以来的琢玉技术进行了发展,采用高浮雕和圆雕手法制作的玉器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以动物为造型的玉雕作品最为精美,最为传神。这件玉熊充分显示出玉料所独具的晶莹润泽的魅力,反映了汉玉豪放博大的风格,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汉玉瑰宝玉熊@刘晓东
-
馆藏汉代玉猪握
-
作者:
吕宝玲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铁器
汉代玉器
社会经济发展
泛使
馆藏
猪
工艺
雕琢
-
描述:
汉代,社会经济发展,铁器广泛使用,琢玉工艺随之突飞猛进。这一时期,高浮雕和圆雕在玉器上大量运用,出现了“汉八刀”雕琢技艺。汉代玉雕品类繁多,而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的当属陈设玉和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