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永】搜索到相关结果 27 条
-
又见天曌山
-
作者:
胡为民
来源:
贡嘎山(汉文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束束
木架
屈子
永久地
电力人
清爽可口
举世混浊
《九歌》
论家
戏金蟾
-
描述:
夜,湿湿的。雨,静静的。一团黄晕的光,斜斜地笼在窗前的海棠上。一点温柔,几点玲珑。案头刚泡好的铁观音,氤氲着淡淡的雾气,丝丝缕缕地蜿蜒而上,在漫漫溢开的清香里,我的思绪又飞回了久违的故乡。我的故乡在川北广元女皇故里,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仿若清新的世外桃源,但又融汇着浓浓淡淡的现代生活气息。走在东山下的巷子里,一声熟稔的乡音,伴着亲切的微笑,总会触动人心
-
程志芳:锤炼一壶乾坤
-
作者:
徐颢
王家琦
来源:
中国社会保障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康
生计
乾坤
-
描述:
打制一把手工银壶需要历经40万次的敲打,至少72道工序的磨砺:设计、画图、淬炼、溶银、压块、裁剪、锤击、低烧、熔接、回火、敲打、錾刻、镌字、打磨、抛光、仿古、漆艺……如同数十万次的敲打能坚固银器的密度,程志芳的匠心也在这经年累月的打磨中变得愈发坚不可摧。他相信,手作可以诱发奇迹,因为手与心相连
-
感受生活 美化生活——徐永义油画简评
-
作者:
李振才
来源:
齐鲁艺苑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徐永义
艺术创作
感受生活
艺术个性
-
描述:
,艺术永远是画家生命的伴侣,并以“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感受生活,感受艺术之光”之心,进入艺术创作中。纯净、超脱的心境和安祥的时光,造就了他潜心作画的艺术心境,因此他画出了大量的油画艺术作品,并有许多精品之作。
-
中國美術全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泊尔
西藏
拍卖
坐像
永乐皇帝
释迦牟尼
藏传佛教
佛像
造像
雕塑
-
描述:
)、书法篆刻编(7卷)和总目(1卷),全面展现了从原始社会至清代中国各时期各门类艺术的发展和成就,代表了中国美术出版的最高水准。
-
明永乐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收藏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纹
永乐时期
台北故宫博物院
托盘
青花
-
描述:
通高8.1厘米盘高3.4厘米底径1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爵杯搭配山形托盘首见于明代永乐时期。
-
浅谈元代永乐宫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
-
作者:
徐钰寒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乐宫壁画
工笔重彩
影响
色彩运用
线条
-
描述:
,重新继承了古代传统壁造型画里的"以线造型"与"色面造型"。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重彩绘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影响着当代工笔重彩的发展。下面我就永乐宫壁画的线条,色彩两个方面谈谈对现代工笔重彩画产生的影响。
-
鲁艺文脉 薪火传承——记俞永康教授
-
作者:
李继飞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康
美术史论家
教授
1931年
鲁迅美术学院
传承
中央美术学院
文脉
-
描述:
“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尚算称职及格”,这是美术史论家俞永康教授对自己的“评估”。俞永康,1931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绘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至中央美术学院西洋
-
中国陶瓷谷 五彩新醴陵
-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潮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奇性
黄永玉
大师
-
描述:
醴陵位于湖南省东部,以陶瓷、花炮闻名于世,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故里,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花炮之都"。这是一方人杰地灵的厚土。醴陵之名早于秦始,东汉初正式置醴陵县。醴陵历史厚重、科教昌荣,南朝文学家江淹曾封醴陵侯,朱熹、王守仁、左宗棠曾在醴陵渌江书院传经布道,获评"中华诗词
-
论木雕直构法及其美学特征
-
作者:
徐光福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雕塑作品
视觉冲击力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刘永刚
-
描述:
长期以来,"木雕直构法"作为木雕中常见的一种技法,多数时候仅处于技法应用层面上,至今甚少被雕塑家或者相关学者进行系统的理论梳理,这对于其传承和发展而言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在木雕技法领域中,木雕直构法代表了一类操作程序十分简单而又十分考验个人素养的实践技法。它通过对木材直接的"锯、切、打凿、磨刻"等方式进行创作,并不借助于事先创作的泥塑稿,甚至去掉平面草图环节,一般只依靠腹稿并随时调整
-
漆的隐喻与其作为当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
-
作者:
沈也
来源:
美术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硕士学位
雕塑作品
视觉冲击力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刘永刚
-
描述:
中国漆艺远播海外,在日本、韩国乃至欧洲均得到发展和传承,被视为中国古典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来,因传统漆艺制作繁复,不适应市场经济,中国漆艺遂出现巨大断层。然而,承载着中国深厚文脉的大漆正在以另一种身份、另一种角色重新焕发光芒。正因为中国的天然大漆是一种极具东方特色的天然材料,同时漆艺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因此,漆媒材和漆工艺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于雕塑、装置等不同形式的艺术类型中均有得到延展。众多艺术家尝试以漆材质的物理特性及漆工艺技法